“爸爸,中國的國怎麼寫?”

小朋友問。

我在紙上寫了“國”,他又問道:“這個國,和蘋果的果是一個guo嗎?”

“不是,是國家的國。”

“國家是什麼意思?”

“就是有很多人住在一起的,有領土邊界的地方。”

“那老家比國家還大嗎?”

……

小朋友到了對漢字敏感的年紀。如何引導這種興趣呢?

他很喜歡畫畫,但不喜歡寫整齊規範的東西,數字、拼音都寫得歪歪扭扭。

這不就和古人最早寫字的時候一樣?

甲骨文,和畫的區別很小,也許小朋友接受起來,沒什麼難度。

比如“人”,就是一個人側站的樣子: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而兩個人,一個跟着一個走: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就成了甲骨文的“從”,是一起、跟從的意思。

而“比”這個字,甲骨文是這樣寫的: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這是兩個人站在一排並列,好像在互相比較的樣子。

而如果把兩個人上下顛倒放在一起: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這就是甲骨文中的“化”字,兩個人的方向錯位,意思是產生了變化。

如果兩個人背靠背,就像這樣: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這就是甲骨文中的“北”,這個字最早的含義,是背面。但後來變成了北面的意思。這是因爲,中國自古以來北風寒冷,而南方陽光溫暖,所以人們要把背部對着北方, “背面”,也就成了北的意思。

一個“人”就可以演化出這麼多漢字。我試着給小朋友講了講這幾個字,他果然很喜歡,而且還要在白板上畫出這幾個字。

漢字的起源是從圖畫象形開始的。而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就像簡筆畫一樣,和兒童大腦思維發展的階段意外的契合。

我試着給小朋友上了另一堂甲骨文漢字課。

先從“木”字開始: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這個甲骨文的木,上有樹枝,下面還有樹幹,把樹的形狀構造的很完整。

我先讓小朋友觀察一下:樹長什麼樣子?再讓畫出一棵樹的樹幹、樹枝和樹根的樣子,再和甲骨文的“木”對比,其實是很像的。

如果木下面標記一橫,就成了“本”:意思是一件事的根,也就是根本、本源的意思。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那書本的本又是什麼意思呢?”

“那是因爲讀書是我們做人的根本。書本,就代表着教育和文化,學好這些東西,才能成爲一個厲害的人。”

如果在木上面加一橫,就成了“末”: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這次小朋友一下就明白了:末,就是樹的尖尖、樹梢。後來就演變成結尾、粉末,也就是最後留下的東西。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小朋友說:“我還見過一個字,兩個木,是林!”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對,這就是‘林’字。三個木疊起來,是’森’。合起來,就是有很多樹的‘森林’。”

還有更多和“木”有關的字:一個人靠在樹邊,就是休息的“休”: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樹上有一隻鳥,代表“集”: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因爲鳥兒在傍晚喜歡聚集在樹上一起睡覺,所以這個字有聚集、集中的意思。

而一個張開的口,等着喫樹上落下的果子: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這個字,是甲骨文和金文裏的“杏”。

還有“果”,果的甲骨文字形,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樹上真的結了很多果子。

看來古人留下的遺產,很適合給孩子做識字啓蒙啊。

用甲骨文開始學漢字,還有一個好處:孩子會接觸到中文的文化。

他會知道,甲骨文,是古人最早在龜殼和獸骨上刻的字,最初用來占卜、預測未來: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而漢字的演變,是從甲骨文、到金文(後來人們把文字刻在青銅器上)、小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把文字統一爲小篆)、隸書(爲了方便書寫而簡化的字體,幾乎和現在的字形一樣)、最後到楷書。

幾千年來,我們的文明沒有斷裂,和漢字的延續有根本的關係。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我剛開始以爲5、6歲大的孩子接受這些知識會聽不懂,沒想到小朋友接受度非常高:

他很快就把這些字體的名字記得一清二楚。每天晚上還要提醒我:該上漢字課了。

像畫一樣的甲骨文,還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古詩詞的意境。

比如學到甲骨文“月”的時候,可以念“露似珍珠月似弓”;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講到“日”的時候,順便讀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學習“天”的時候,感受“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講到“春”的時候,誦讀“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甲骨文的“春”,還真的是這個意境,裏面有太陽,有花草。

把甲骨文和古詩結合起來學習,小朋友就能更直觀的感受到古詩和漢字的美。

過去的漢字裏,還隱藏着我們祖先的生活和歷史。比如這個字: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這個字,是甲骨文中的“我”,最早的意思是一個耙子,可以當兵器,也能當農具,用這個符號代表“自我”,象徵自耕自種,也象徵着人的自我不容侵犯。

從這個“我”的甲骨文,就可以想見中國古代的農民是怎樣生活的。

再比如這個甲骨文: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這個手拿着長石塊的樣子,是甲骨文的“父”。

石器時代的人們製作石斧,用來狩獵和勞動,而家族的男性是石斧的主要使用者,這個形象,就用來代表家裏的男主人——父親。

中國人的歷史和文明“密碼”,就隱藏在這些刻在龜背上的文字裏。它們是孩子認識漢字最好的“啓蒙教材”。

關於怎樣給孩子用甲骨文來學漢字,這裏有一些小技巧:

1、 大人要先給自己充充電,讀一些漢字字形演變相關的書,然後把裏面的內容提煉出來,用寫、畫、講解、讀等方式教給孩子。(我會在文章結尾放一些參考書目)

2、 讓小朋友畫、學寫甲骨文漢字。兒童是形象思維最發達的時期,把漢字“畫出來”,會記得很牢,而且能很好的理解一個字的含義。

3、 從孩子熟悉的主題入手學習,孩子會更容易理解,比如關於身體的、動物的、自然的字。

4、 從一個簡單的字出發,增加筆畫和偏旁,可以延伸出很多字出來,讓孩子以主題聯想記憶,可以學到更多相關的字。

5、 學習甲骨文的時候,可以把相關的文化知識和古詩詞等知識融入。

今日書單(一)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1. 林西莉《給孩子的漢字王國》,中信出版集團。這本書從中國人的歷史和文化入手,介紹漢字的起源和發展中的中國文化史,適合大人學習吸收後給孩子講解。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2. 《細說漢字: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左民安著,中信出版社。

這部書是比較嚴謹的學術著作,以1000個有代表性的常用漢字爲例,分別說明了它們是如何由甲骨文、金文向小篆、楷書、簡化字演變,還有背後的內在關係,按照部首分部,很好查詢索引,研究相對來說比較靠譜,很適合老師和願意教孩子漢字的家長充電、查詢,吸收之後再講給孩子。

三千年的甲骨文,讓孩子徹底迷上了漢字

3. 廖文豪《漢字樹》系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謹慎推薦

這套書以不同的主題分爲八本,分別解讀了與人、身體、植物、動物相關的將近2500個漢字的基本含義,並以圖畫形式描述漢字構形源流,同時也詳細羅列了與這些漢字相關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等海量信息。非常適合索引查詢。不過,很多內容是作者推測、猜想的結果,並不是嚴謹的學術研究需要結合別的書和資料甄別判斷。總之作爲參考和思路借鑑,還是不錯的。

這是“畫個字”的第一篇文章,標記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