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中國古典小說的人大多數都讀過《封神演義》,《封神演義》中有很多神仙的名號,讓讀者不明所以,如果非要說有那些神仙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無外乎姜子牙、哪吒、楊戩、雷震子這些。其中,英俊瀟灑的楊戩似乎格外引人注目,第三隻眼睛很明顯不是中國傳統神話中的元素,手中的三尖兩刃槍也有很強的域外因素,這些因素是如何結合起來呢?讓文史君來帶你一探究竟。

一、二郎神形象的變化

《封神演義》中的楊戩在其他民間神話傳說故事中也有出現,最著名的莫過於古典小說《西遊記》和神話故事《寶蓮燈》。在這兩個故事中,楊戩多了一個名號——“二郎神”,其實楊戩纔是後來的名字,二郎神這個名字出現的要更早。

電視劇《西遊記》中英俊的二郎神

在小說《西遊記》中,二郎神出場時,有一首詩這樣寫道:

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

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

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

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

 “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這句詩形容剛出場的二郎神是一個儀容清俊的年輕帥哥,和現在影視劇裏面二郎神所呈現的形象是一樣。在古典小說《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中,二郎神的形象也是年輕的英俊男子。但是,在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二郎神畫像中,二郎神的形象卻是一個滿臉鬍子的中年大叔,從長滿鬍子的中年大叔到儀容清俊的年輕男子,說明二郎神的形象有一個變化的過程。

二郎神斬蛟圖

二、二郎神的三種身世

歷史上,二郎神信仰主要發生在中國的四川地區,有三個人物分別被當作過二郎神,他們是獨健、趙昱和李冰的次子。

獨健是佛教四天王毗沙門天王的“二太子”,在唐朝傳說中,獨健曾多次帶領神兵幫助唐朝,因而獨健在唐朝慢慢被人們單獨祭祀。但是 “獨健”這個名字太難記了,不利於這個信仰的傳播,又因爲他是“二太子”,唐朝人索性稱他爲“二郎神”,這大概是二郎神最早的來源了。 

佛教護法毗沙門天王

唐朝末年獨健信仰傳播到了四川地區。我們現在知道,道教歷史上“借鑑”了很多佛教的東西,這一次,四川的道教爲對抗代表佛教勢力的獨健信仰,開始發明道教的“二郎神”。他們稱原來在四川歷史上留下過名聲的趙昱爲二郎神。根據四川的民間故事,趙昱做嘉州太守期間,曾手持刀下水,斬了一條蛟龍的龍頭,用這樣一個現成的英勇形象對抗佛教信仰實在太划算了,很快二郎神趙昱就在四川聲名大振了起來。

爲了對抗佛教的獨健信仰,四川當地的道教將趙昱和二郎神結合起來,同佛教爭奪信徒。但是趙昱信仰崛起的同時,卻和四川地區的一個古老的信仰發生了衝突,這個信仰就是民間的李冰信仰。李冰在四川人民心目中享有極其崇高的威望,他修建的都江堰把四川地區變成了天府之國。千百年來,李冰治水的豐功偉績一直被四川人民所傳頌。在當地傳說中,李冰的兒子李二郎曾經幫助父親李冰修建都江堰,慢慢的李二郎變成了四川民間傳說中的二郎神。在二郎神信仰發源地灌縣二郎廟,裏面合祀的就是李冰父子。

李冰父子雕像

三、二郎神和楊戩的結合

既然二郎神是李二郎,爲什麼現在一般說起二郎神都說他叫楊戩呢?

歷史學家張政烺認爲二郎神是幾種民間俗神混合而成的,包括李冰之次子、趙昱、楊戩等,這個楊戩就是宋徽宗時期的太監楊戩。

在明朝小說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醒世恆言》有個故事叫《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說宋徽宗宮內有位韓夫人,曾經在太監楊戩府中養病,韓夫人病好後,到二郎神廟燒香還願,這個廟裏面的廟官孫神通會妖法,晚上假扮二郎神去找韓夫人私通,後來,楊戩找道士抓妖,最後用棍子擊落了一隻皮靴,經過勘查最終抓住了孫神通。這個故事在當時的民間流傳非常廣,民間傳說有一個特點,在流傳過程會故事的內容會發生變化,因爲故事發生在楊戩府上,一來二去,楊戩竟然被傳成了二郎神。

楊戩劇照

四、二郎神的域外因素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三隻眼”和“三尖二刃槍”。我們知道三隻眼是佛教密宗裏面的常見形象,其實還能往前追溯到波斯祆教的影響,祆教裏面很多神祗都是三隻眼。歷史上,三尖二刃槍在西域和波斯能經常見到,這兩個特徵讓二郎神的身世變得詭異起來。

二郎神和三尖二刃槍

二郎神信仰發源地四川的情況或許能夠給我們提供些許線索,唐宋時期,祆教在四川地區很流行,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牧護歌》能夠反映出這種情況,詩名中的“牧護”即“穆護”,是波斯語瑣羅亞斯德教祭司Mogu的漢語音譯。宋朝人姚寬的《西溪叢語》也有:“至唐貞觀五年,有傳法穆護何祿,將祆教詣闕奏聞”,可以作爲祆教流行四川地區的佐證。到了五代十國時期,祆教受到了前蜀政權的推崇,清朝人吳任臣所編《十國春秋》中,曾有一條相關的記錄:

帝被金甲,冠珠帽,執戈矢而行。旌旗戈甲,連亙百餘里不絕。百姓望之,謂爲“灌口祆神”

片治肯特遺址壁畫中的維施帕卡神

“灌口祆神”說的是前蜀皇帝王衍的裝扮被人們認爲是祆神,灌口是道教信仰中二郎神的法場,有時候二郎神也被稱爲“灌口二郎”,灌口祆神提示我們二郎神的形象與波斯的祆教有關。再結合三隻眼、三尖兩刃槍、三頭六臂等神力,以及二郎神身邊的哮天犬去看,這個形象和祆教神仙維施帕卡的形象非常接近,片治肯特遺址(古代粟特國城市,位於今塔吉克斯坦)壁畫上維施帕卡的形象是三頭六臂,身披甲裝,手執山型叉,臂上畫有尖齒犬頭,可以證明二郎神的形象受到了維施帕卡的影響。

文史君說:

二郎神與祆教神祗的關係,提醒我們在古代中國,一直有一個與西方源源不斷進行交流的傳統,這個西方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僅僅指現在的歐洲和北美洲,更包括了中亞、西亞和北非地區。在文化交流的過程,文明體之間互相影響對方,也被對方所影響,歷史就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一步步走入了現代。不僅僅是二郎神,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很多人物,比如哪吒和孫悟空,他們身上都有域外因素的影響,或許這就是文明間交流的魅力所在吧。

參考文獻:

吳承恩,《西遊記》,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

馮夢龍,《醒世恆言》,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

李飛,《唐至元二郎神信仰的傳播與演變》,《中國俗文化研究》2018

劉宗迪,《二郎騎白馬,遠自波斯來》,《紫禁城》2018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