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晴雯之死是前八十回中的一个大回目,而晴雯被撵走后,袭人的“真面目”似乎也逐渐暴露,按理说大家都是从小在一起的好姐妹,朝夕相处,一起服侍宝玉,就算彼此性格不合,但至少也应该有些“日久生情”的姐妹之情才对,可是袭人对晴雯的惨死结局却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同情,在宝玉拿“海棠花死”来比喻晴雯的命运,并以孔子庙前之桧、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来类比晴雯的时候,袭人更是口出“恶言”:

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你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改先让我,也还轮不到她!想我必要死了。”——第七十七回

袭人此处的话说的很冷漠,完全颠覆了之前“贤袭人”的印象,晴雯在怡红院的时候,就已经身患重病,恐有不寿之兆,而且就这样被王夫人撵了出去,这一去必定凶多吉少,可袭人言语之中并没有丝毫对晴雯的担心,为何袭人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笔者初读此处,也对这处情节产生疑问,试想袭人一向低调严谨,为人八面玲珑,在怡红院中多次被李嬷嬷侮辱,她都力求息事宁人,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将事情闹大,对怡红院的丫环们也都很照顾,看上去似乎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就连曹公也给她“贤袭人”的称呼,为何晴雯走后,却说出这么绝情的话来?

这个问题的答案四个字可以解释——袭为钗副!

袭人可以说是薛宝钗的一个化身,薛宝钗一直被读者诟病的一点就是她的理性,相比死人,薛宝钗更加在乎活人的感受,这一点在第三十二回“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薛宝钗对王夫人的规劝上展现得很彻底:

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故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贪顽,失了脚掉下去的。她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总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第三十二回

面对金钏之死,宝钗为了安慰王夫人,居然故意歪曲事实,甚至称金钏如果真的因为这么点事,就跳井自尽,那么她的死就是活该。

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曾发表过对宝钗此言论的看法,宝钗是个极度理性,而且有“青云之志”的女性,所以在她看来,人的生命应该是顽强的,金钏因为小小一次辱骂,就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懦弱之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在某种程度上,宝钗的话是有道理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却很难接受这种近乎冷酷的真理!

袭人作为宝钗的影子,她身上也有这种特点,袭人一直在追求事业上的进步,立足活在当下,并且她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她的潜意识认为“人是分有三六九等的”,那些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自然值得尊敬,但像晴雯这种,其实只是社会底层的一个小丫鬟而已,当宝玉将晴雯跟孔子、诸葛亮、岳飞等人进行类比的时候,袭人无法同意这种观点,袭人自己一直“奋斗”,她以姨娘之位为目标,就是为了做“人上人”,宝玉的这种说法暗含“人人平等”的思想萌芽,若是真的如此,袭人一直追求的“人上人”的目标,岂不成了笑话?

所以袭人才会大怒,称“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这只是因为宝玉的话冲击了她的人生观,有论者认为袭人一直看晴雯不顺眼,所以晴雯一被撵走,袭人立刻口出恶言,有“小人得志”的嫌疑,笔者私以为并非如此,袭人格局虽然不比宝钗,但是还不至于如此粗鄙,而且站在现代视角,袭人、宝钗的这种三观,是每个干事业的人必须具备的,若是人人跟宝玉一样,参透人生,社会如何有进步的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