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泉口镇后沟村、沈家湾村均属于深度贫困村,两村地处泉口镇以北的脑山地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虽然两村于2016年脱贫,但贫困户主要依靠政策性收入,巩固提升和后续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制约着两村、乡镇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门源县将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实施精准扶贫、促进群众增收的创新举措来抓,落实电商专项资金1500万元,从2016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建成县级电子商务中心、12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82个村电商服务点,实现44个贫困村电商点全覆盖,淘宝旗舰店、苏宁梦幻海北馆、京东·门源特产馆和官方微信商城建成运营,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供销e家等平台已进驻合作,注册了“大美青海·花海门源”县域公共品牌,形成了“县有平台、乡有网店、村有网货”电商扶贫新格局,门源县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摄影: 陈文年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2015年年底,脱贫攻坚战打响,门源回族自治县严格按照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的标准和程序,识别出贫困村44个、非贫困村6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312户11600人,贫困发生率为8.5%。三年脱贫攻坚期间,门源县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大数据库信息平台与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了基础数据和需求信息互联互通,并按照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的原则,对贫困人口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采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帮扶措施,2018年年底全面完成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4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摘帽。今年7月初接受了国扶办组织的2018年贫困县摘帽国家抽查,门源县经青海省政府公告,退出贫困县序列。

易地搬迁,“搬”来美好生活

11月14日,走进后沟村、沈家湾村易地搬迁安置区,在总投资9837.4万元、占地面积52928平方米的区域内13幢安置楼房拔地而起,面积及户型为25平方米12套、50平方米18套、80平方米(两室和三室)90套、100平方米(三室)306套和110平方米(三室) 12套,共6户型438套搬迁户住宅楼,并建设备用房和活动中心1幢,文化广场、水、电、路和小区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帮工帮劳下,后沟村47户、沈家湾村40户共87户贫困户324名群众只用了四天时间分两批喜迁新居,搬进新居的贫困户一个个喜笑颜开,住进了盼望已久的新房。

已是花甲之年的老支书赵万录走过田间地头、穿过村社小巷,看着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看着他为此操心多年的村庄心中五味杂陈,有离开故土的不舍、有搬入新居的喜悦,更有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喜悦源自后沟村47户贫困户全部搬进了党和政府新建的、位于门源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喜悦源自老百姓是从此迈出了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

感恩祖辈生活过的故土,虽然是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发、“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脑山地区,但这里是生他养他的故土。感恩党委政府对地处脑山地区发展后劲不足的老百姓的亲切关怀,60岁的他在这个山沟沟里为262户人家的大小事操碎了心,贫困户已经搬迁了,水、电、暖等仍是他操心的事情。

泉口镇后沟村、沈家湾村均属于深度贫困村,两村地处泉口镇以北的脑山地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虽然两村于2016年脱贫,但贫困户主要依靠政策性收入,巩固提升和后续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制约着两村、乡镇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拔穷根、挪穷窝、换穷业’,这是门源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考证后作出的重大部署。以彻底解决两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产业发展难、群众脱贫致富难、适龄学生上学难的‘四难’问题为根本目标,最终决定以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将后沟村、沈家湾村437户1587人搬迁至浩门镇安置房。”泉口镇党委书记韦宏告诉记者。

“高血压等高原病是这一带的易发病,因此后沟、沈家湾两村普遍存在因病致贫问题,加之交通不便,每逢雨雪天,患病群众外出就医是难上加难。且该村因受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灾害频发,种植业的稳产增收也是难上加难,以上种种都给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群众生产生活长足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风险。这下好了,两村实施整村搬迁后,对续写好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促进两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彻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泉口镇党委书记韦宏说。

搬出去土地怎么办?靠什么生活?

牲畜怎么办?这是后沟村、沈家湾村群众一直以来的思想顾虑和对今后生产生活的担忧。

泉口镇为了更好地实现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以生态保护、调整种养业产业结构、扶贫开发为前提,因地制宜规划产业发展项目。

在后续产业发展方面,门源县委、政府,泉口镇党委、政府规划从种养结合,技能、产业培训,自主创业,项目分红等方面实现农牧双赢、劳务增收、稳定就业,有效解决后沟村和沈家湾村的后续产业。

部门联动发力,形成强大合力

在三年脱贫攻坚中,门源县坚持高位推进,全面压实责任。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把健全机构、落实责任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保障,成立了县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相关常委为副组长的双组长制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相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全面落实了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和分管领导直接责任,并将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四项重大任务之一,建立了县委常委挂牌督办机制,压实了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形成了上下一体联通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精准目标任务。制定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和脱贫攻坚行业扶贫计划及实施方案,构建“1+8+10”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确定了力争3年内完成集中攻坚任务的目标,将工作措施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做到了总体规划科学、年度计划明确、推进步骤清晰、帮扶措施具体。三是配强工作力量。选派能力突出的干部,配强了县扶贫开发局领导班子,充实了工作力量。四是严格精准识别。门源县立足每户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贫困人口结构等多重因素,按照群众申请、民主评议、村级评审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级审定公告“五步法”进行了贫困户识别工作,为全县贫困人口建立了“户有本、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的脱贫台账,做到了底子清、任务清、目标清。

各行业部门主动认领脱贫攻坚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八个一批”行动计划,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构建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大格局。

狠抓到户产业扶贫,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323.84万元,对2621户988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了每人补助6400元的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畜禽繁育、特色种植、资产收益等扶贫产业,年人均增收933元。

促进乡村旅游扶贫,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0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吸纳龙头企业资金6906.34万元,行业部门配套1407万元,撬动金融贷款2100万元,打造了东川镇鱼儿山、浩门镇头塘村等一批乡村旅游扶贫景区景点,直接带动贫困户532户1886人,户年均增收1128元;辐射带动景区周边农牧户408户,户年均增收1.8万余元。

发展村集体产业,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610.91万元,实施了44个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和65个非贫困村村集体发展项目(其中:2019年投入6899万元,实施了109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00万元,在44个贫困村实施了互助资金项目,累计发放互助资金贷款和“530”扶贫小额贷款2.32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通过对口帮扶、企业帮扶、社会帮扶,凝聚了脱贫攻坚合力。累计落实山东省威海市、中粮集团援建资金1.58亿元,从产业发展、人才交流、技术培训、民生领域等方面开展帮扶工作。目前,威海市四市区与门源县12个乡镇建立了对口帮扶机制,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省州县单位和干部职工为贫困村和贫困户落实帮扶资金、项目资金及物资折合1.16亿元,并通过政策宣讲、产业对接、劳务帮扶等措施,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县内46家民营企业与40个贫困村、65个非贫困村签约结对帮扶,落实帮扶资金1228.88万元,帮扶贫困人口24803人次。

因势利导,激发内生动力

门源县脱贫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实际,创新思路,引导群众从思想上除穷根。以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组建了“理论+文艺+扶贫”十九大精神宣传轻骑兵,在全县109个村7个社区巡演113场次,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针政策。由政府出资40.6万元,文化部门与参演文艺团队所在村签订演出协议,参演农牧民艺人每人增收1.13万元,参演民间文艺团队所在村每村获得村集体收入5.98万元。

编印了涵盖13个方面73项惠民政策的《门源县惠民政策明白册》以及《脱贫攻坚政策问答口袋书》《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一本通》《乡村振兴·文明底色》等宣传册共10万余份、扶贫政策宣传单3万余份,让群众全面了解各项惠民政策措施,提振脱贫信心,增强发展愿望,引导群众从思想上除穷根。制作播放扶贫工作专题片2部、扶贫公益广告14条,通过省州县各类平台,广泛宣传脱贫攻坚的亮点做法和典型事例,评选表彰脱贫光荣户32户,进一步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门源县将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实施精准扶贫、促进群众增收的创新举措来抓,落实电商专项资金1500万元,从2016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建成县级电子商务中心、12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82个村电商服务点,实现44个贫困村电商点全覆盖,淘宝旗舰店、苏宁梦幻海北馆、京东·门源特产馆和官方微信商城建成运营,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供销e家等平台已进驻合作,注册了“大美青海·花海门源”县域公共品牌,形成了“县有平台、乡有网店、村有网货”电商扶贫新格局,门源县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今年,实现电商线上交易额1931.07万元,较2018年同期呈小幅增长趋势,通过脱贫户用工、分红、代销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共157人,人均年增收825元。

把就业创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金钥匙”,2017年起建立了财政性投资项目每100万元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机制,使690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注重大龄未婚青年脱贫脱单问题,依托劳务公司选派90余名有集中务工意愿的大龄未婚青年,通过组织培训,让他们树立自信,增强信心,掌握一技之长,并有组织地在县内外务工增收,每人每月平均收益达2900余元。

三年脱贫攻坚战中,门源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工作,扶智扶志,创新思路,使全县4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3312户11600人拔掉了穷根。今后,门源县将按照“摘帽不摘政策”的要求,进一步细化省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强化脱贫群众的动态管理,继续落实好产业扶贫、行业扶贫、就业转移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边缘户扶持政策的研究,加大对边缘群众基础设施、产业扶持、医疗教育、培训就业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