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时,李国兴像往常一样,出门到环洋村口的公交站,坐头班公交车到横琴码头,因为他要赶在7时前,为乘第一趟船的横琴居民做好开船前的各种准备。

天还没亮,李国兴从家里走到横琴码头,路灯把他的身影拉长了又拉短了。

清晨6时,李国兴准备在金融街前的公交站坐车。他前面的高楼大厦,10年前还是“蕉林绿野”。

这条路,51岁的李国兴已经走了32年。“这就是说,我在横琴码头开了32年船喽。”他笑着告诉记者。当初横琴岛没桥,没路,要到主城区办事需要翻山越岭,由横琴码头坐船到湾仔码头上岸,来回得折腾一天。后来路通了,到码头就由徒步改为骑自行车,再到骑摩托车,甚至有些同事已经开轿车来上班。不过,李国兴到现在还是坐公交车上下班,由环洋村到横琴码头,大约需要30分钟。

李国兴在船上检查缆绳。

李国兴在开往澳门路环码头的船上。

离7时开船还有半小时,足够让李国兴熟练地把船上的发动机、仪表盘等检查一遍。横琴码头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上世纪90年代初在红旗镇重建,主要是方便横琴岛上约3000名居民到澳门从事边境贸易。“以前还是木船,到2010年就换成了铁船。”李国兴介绍,横琴码头至澳门路环码头每天6班船,接送旅客约100人。

乘客在澳门路环码头上船准备回横琴。

李国兴在船上检票,乘客都是横琴的原居民。

乘客准点陆续上船,他们都像老朋友一样与李船长打招呼。河道只有几百米宽,一趟船来回大约15分钟。澳门回归祖国20年——头10年,他看着一河之隔的澳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后10年,横琴开发全面启动,他也见证了这一边的横琴,从“蕉林绿野”蝶变为高楼林立,渐渐与澳门交相辉映。

横琴到澳门路环的河面只有几百米宽,行船只要5分钟。

过去20年,乘坐李国兴开的船,横琴居民跟澳门的联系日益紧密,购物、逛街、做生意、劳务派遣,他们在往来穿梭中鼓起了腰包,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勤劳俭朴的李国兴,一对女儿也已长大成人,大女儿23岁已经工作,14岁的小女儿正在读初中。

中午没有航班,太早起床的李国兴趁机在椅子上休息一下。

32年的开船经历,总会有一些难忘的事情。“那时候河上很大浪的,2010年前,我们开木船,一到台风天相当危险。”即便是换成了铁船,有时也会发生险情。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台风“天鸽”,“我们都穿着救生衣,在风浪中加固缆绳,防止渡船被海浪抛上岸……”好在,一切都是有惊无险。

又一轮日出的暖阳,洒在李国兴的脸上。李国兴转了一把舵,这时,所有的乘客都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

【来源】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