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鳴稱,雙方都不想回到2017年美國兩艘航母壓境、朝鮮20多天進行一次核試驗的緊張態勢,朝鮮可能會採取新的“並行戰略(經濟建設與國防能力建設並行)”,摸索進入一個能被美國和國際社會容忍的“灰色區域”。《紐約時報》稱,朝鮮可能會在一個月內恢復洲際彈道導彈的試驗。

摘要:有分析稱,眼下最重要的是年底舉行的勞動黨七屆五中全會,將確定朝鮮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方向。

時隔6天,朝鮮在同一地點再次進行“重大試驗”。朝中社14日引述朝鮮國防科學院發言人的話說,朝鮮13日晚10時41分至48分在西海衛星發射場成功進行重大試驗;近來接連取得的國防科研成果將用於進一步增強“戰略核遏制力”。

這則消息意味深長。朝方沒有透露試驗細節,但主動提及“戰略核遏制力”這一敏感字眼。而在消息發佈一天後,美國朝鮮問題特使比根將訪問韓國。有分析稱,朝方意在進一步向美國施壓。有美媒置評,人們又回到熟悉水域:朝鮮再次發出神祕威脅,世界各國爭相破譯。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

微妙的表述

這次“重大試驗”距上週西海衛星發射場的“重要試驗”僅相隔6天。朝中社8日稱,朝鮮于7日下午在西海衛星發射場進行了“極其重要的”試驗,其結果不久後將爲提升朝鮮的“戰略地位”作出貢獻。

戰略能力,似乎是朝方兩次試驗的關鍵詞。朝鮮國防科學院14日介紹前一天的試驗時提到,近期取得的國防科研成果將用於增強“戰略核遏制力”。同日,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樸正天宣佈,朝鮮近期國防科研試驗的成果將用於“另一戰略武器”的開發,以應對美國的核威脅。

朝方沒有說明兩次試驗的具體內容,但其微妙表述足以引人關注。《紐約時報》稱,朝鮮官員很少將最新行動描述爲“軍事核計劃”的一部分;但這次他們毫不避諱。韓國情報機構研判,朝鮮7日進行了人造衛星運載火箭引擎的試驗;但13日可能是爲洲際彈道導彈測試新引擎。二者的核心技術相同,區別只在於搭載衛星還是彈頭。韓國遠東研究所分析師金東玉(音譯)稱,朝鮮宣佈了試驗時長,這可能意味着一臺更大型的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

上海社科院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劉鳴指出,朝鮮試驗的內容是火箭引擎,可能搭載衛星,也可能搭載洲際導彈、中程導彈。而試驗的最終目的就是發射。因此,這兩次試驗相當於朝鮮發出警告,它已做好準備,最早可能明年1月、最晚明年春天將進行發射活動。

平壤的意圖

一週兩試,平壤的“鼓點”爲何如此密集?外媒及分析人士判斷,可能出於政治和技術方面的雙重需要:以壓促談,提升能力。

一方面,眼下正值半島緊張局勢加劇之際。最近幾周,平壤與特朗普爆發“口水戰”。特朗普8日發推文稱,如果金正恩執意採取敵對行動,那他“會失去一切”。朝方隨後回應,如果美國仍不改變“敵對態度”,朝方將於年底前尋求“新道路”;收到什麼“聖誕禮物”,取決於美國自身。更爲緊迫的是,朝鮮爲美朝談判設定的“最後期限”日益臨近。朝鮮要求美方在年底前放棄對朝鮮單邊去核的堅持。不過,美方並未接受時限要求。

“外交陷入僵局之際,朝鮮軍方的強硬聲音正在增強。”韓國世宗研究院副院長鄭相昌(音譯)稱。英國《衛報》稱,朝方再次試驗意在表明,如果華盛頓再不讓步,朝鮮準備採取一些行動來激怒美國。

另一方面,美國防擴散專家稱,朝鮮地面試驗有利於其戰略能力的提升。美媒指出,2017年金正恩指揮了3次洲際彈道導彈試射,顯示了深入美國本土的潛在射程。不過有專家認爲,朝鮮仍需改進導彈,如確保彈頭能經受住重返大氣層的惡劣環境等。

劉鳴認爲,以壓促談恐怕不是朝鮮的關鍵意圖。它已意識到,雙方路徑對立,談判幾乎無法取得成果。美國堅持要求首先解決無核化問題,然後纔可能放鬆制裁、談判和平機制;朝鮮認爲應先落實新加坡峯會內容,即美朝關係正常化,美放鬆對朝制裁並減少敵對行動。因此,朝鮮不打算繼續等下去,希望恢復停滯近一年的國防能力建設。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認爲,朝鮮再次進行試驗,可以說希望一舉兩得。隨着“最後期限”臨近,美朝僵局處在十字路口,要麼恢復對話,要麼走向對抗。其一,以壓促談。朝鮮希望美國能接受它提出的條件繼續談判,即美國先拿出一份令其滿意的方案。但美國並不想拿出新方案,認爲應該無條件談判。雙方爲此相持不下。其二,朝鮮也不是純粹“爲施壓而施壓”。它希望通過一系列試驗增強國防實力,尤其是自身戰略地位,進而增加對美產生壓力的資本。

是巧合嗎?

略顯巧合的是,美國朝鮮政策特別代表比根定於15日至19日訪問韓國、日本。16日,他將在首爾會見韓國外交部韓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李度勳,商討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美國政府高官的說法,白宮已看到朝鮮14日發佈的“重大試驗”報道,並正與韓國和日本進行“密切協調”;比根的訪問計劃不會因此改變。

比根此行引發輿論諸多猜測:美朝可能再次接觸?《紐約時報》稱,比根試圖在朝方期限的最後一刻進行外交活動,可能包括在非軍事區與朝鮮外交官會面。韓聯社稱,如果實現,將是美朝官員繼10月在瑞典工作磋商破裂以來的再次接觸。不過,雙方迄今沒有讓步跡象,尚不清楚最終能否碰頭。

路透社稱,比根此訪試圖釋放兩個信號:美方不會受朝鮮擺佈,同時希望繼續對話。楊希雨稱,比根可能帶着兩重任務。一方面討論如何恢復美朝對話;另一方面也是未雨綢繆、與韓國協調立場:一旦美朝“撕破臉”,美韓應該如何高壓應對。

會發生什麼

隨着這輪“重大試驗”,聯繫此前“聖誕禮物”的威脅,朝鮮接下來的動作成爲美媒議論的焦點。

CNN稱,2017年,平壤曾將其首次試射洲際彈道導彈稱爲送給華盛頓的“禮物”。如今,人們又回到了熟悉水域。朝鮮再次發出神祕威脅,世界各地的官員爭相破譯。即使是最敏銳、最有經驗的朝鮮問題專家也對即將會發生什麼莫衷一是。人們基本的共識是,朝鮮對美方感到失望;它將有所行動,以吸引特朗普的關注。

分析人士大多認爲,朝鮮下一步最有可能的行動是發射火箭將人造衛星送入軌道。韓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專家李春根(音譯)稱,朝鮮可能嘗試啓動首個監視衛星,以偵查韓國甚至美國關島基地的軍事情報。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朝鮮問題專家李維亞(Evans Revere)稱,如果朝鮮通過“衛星發射”展示了向北太平洋發射一枚主要有效載荷的能力,國際社會不應感到驚訝。

除衛星選項外,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或核試驗也被視爲一種可能。《紐約時報》稱,朝鮮可能會在一個月內恢復洲際彈道導彈的試驗。不過,這種選擇會被美國視爲越過“紅線”。分析人士普遍認爲,如果朝鮮還想解除制裁,挑釁不會是其前進方向。

楊希雨認爲,就核試驗而言,朝鮮短時間內並不具備恢復條件,唯一的核試驗場已被拆毀。就導彈試驗而言,它具備恢復試射的能力,但按照朝方說法,它已完成核武器開發和洲際導彈試射。如果再進行相關活動,邊際效益相當於零,並無進行的必要。就一國戰略打擊武器系統而言,不僅要有彈頭、運載工具,同時也需要導航、通訊、跟蹤等輔助手段,如果沒有衛星就無法實現。目前,與核彈頭和運載工具的研發進度比,衛星部分的進展相對滯後。因此,從技術和政治角度看,試射衛星的需求和可行性都更大一些。

但在美國眼裏,朝鮮衛星發射和洲際導彈發射恐怕是一回事。兩者都被聯合國相關決議所禁止。劉鳴指出,美國屆時會啓動2017年最後一次制裁決議案的內容,討論進一步對朝制裁。

朝鮮局勢究竟會向何處去,目前尚不清楚。外界預計,金正恩將在本月召開的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會議和年度新年致辭中公佈朝鮮新的政策選擇。屆時,局勢會更明朗些。

楊希雨稱,眼下最重要的是年底舉行的勞動黨七屆五中全會,將確定朝鮮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方向。屆時,美朝對話僵局的走勢會更清晰。如果兩國關係走向破裂,七屆五中全會以及金正恩的講話將明確闡述他此前所說的“新道路”。

劉鳴稱,雙方都不想回到2017年美國兩艘航母壓境、朝鮮20多天進行一次核試驗的緊張態勢,朝鮮可能會採取新的“並行戰略(經濟建設與國防能力建設並行)”,摸索進入一個能被美國和國際社會容忍的“灰色區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