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消費升級快於產業在很多領域表現爲需求端受困於供給側,消費潛力沒有完全釋放,產業升級也未到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評 | 雙升級才能無限激活市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相比於市場更熟悉的消費升級,消費和產業“雙升級”看似新鮮,背後的深意早就不言而喻。

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消費升級快於產業在很多領域表現爲需求端受困於供給側,消費潛力沒有完全釋放,產業升級也未到位。

這就要求宏觀政策既要繼續深耕需求側,也要加速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增加重點行業領域的有效供給,培育新的產業,激發內需和國內市場的潛力,推動產業升級在更多領域開花結果。

中國城市中產飛速成長,不僅創造了消費升級的巨大市場,在全球化的助推下,也醞釀了全球範圍內激烈的市場競爭。

產業升級對應供給端的全面升級,也是製造業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

產業升級指向高品質高技術,達到產品升級服務升級,一些居民 “買買買”的訴求可以足不出戶變爲現實。

在全球領域的製造業迭代中,中國製造在努力完成自身角色的轉變。產業升級的浪潮中,很多以製造業起家的城市紛紛主動探索,率先成爲轉型的鮮活樣本。

它們過去曾分享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紅利,也經歷過成本上升競爭力下滑的現實,正在努力通過創新升級和技術升級最終實現“世界工廠”的升級。

產業迭代像一場二次創業,考驗的不僅有傳統的“世界工廠”,也有瞬息萬變的新興產業。

以AI、大數據、雲計算等爲代表、爆炸式增長的互聯網行業、手握600億票房的影視行業、創新不斷的金融支付行業,巨大的需求增量都對產業升級提出了現實而迫切的期待。

獨角獸跌倒、泡沫破裂時有發生,這些新興產業在滿足不斷升級的需求的過程中,時刻經歷着行業發展的大浪淘沙。

新舊產業能否同步升級進階,關係着中國新經濟生態的養成,也關係着改革的預期能否順利變爲現實。

維持多年的生產要素低成本優勢正在發生重要改變,低成本優勢削弱將會帶動劇烈的結構調整,但這也意味着,倒逼產業升級的時機已經成成熟,拉動自主創新的市場條件正在形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夕,關於“保6”的話題引發了一場全民大討論。觀察這場風暴,最有效率的方式或許是重新審視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

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仍有可能繼續回落,不強求速度正是爲改革積蓄能量釋放空間。過去的“三駕馬車”不必一馬當先,而產業和消費“雙升級”將齊頭並進。

這是告別舊模式的決心,更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決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