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女性究竟要遭遇哪些“劫难”?

1月,岁末年初,正值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业绩冲刺、工作总结、聚餐应酬、卫生扫除……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对女性而言,更是如此。英国营养学家和荷尔蒙专家维塔蒂追踪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1月是女人一年中健康状况最糟糕的月份。

1月是女人的健康低谷

据各医院门诊量显示,因过度疲劳以及气候因素,1月份的甲状腺病、肠胃病、卒中、颈肩综合征、妇科病、带状疱疹等就诊量明显攀升,特别是女性患者明显增多。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郁琦表示,有医院就诊记录显示,12月以来,职业女性慢性盆腔炎的就诊量能达到平时的2倍。

英国心理学家克利夫·阿诺尔提出一个观点,即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是人们全年情绪的最低点。许多研究也显示,1月人们确实会遭遇情绪的极度低落期,由此导致死亡风险增加。

维塔蒂认为,进入12月后,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和饮食不规律,使多数女性体内微量元素水平下降,进而影响激素水平,导致月经紊乱、体重改变,出现盆腔、乳房疼痛、皮肤粗糙等症状

尤其节日期间,很多女性比以往摄入更多的糖、碳水化合物等,内分泌系统被扰乱。

为什么1月份最难熬?

1月女性究竟要遭遇哪些“劫难”?专家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01 年末压力剧增

年末各种工作活动增加,促使女性体内产生更多的皮质醇,即压力荷尔蒙,从而导致体重增加、抽筋、疲惫、皮肤变差、乳房肿胀和性欲减退。

年末的紧张状态和情绪改变还会反射到神经系统,造成激素分泌紊乱,出现长斑、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症状,即内分泌失调。

02 低温诱发疾病

心脑血管病与季节的相关性早已被证实。早在上世纪20年代,英国研究人员随访调查了1.9万名40~85 岁英国政府公务员,发现死亡率与气温相关,寒冷季节血压及死亡率明显高于炎热季节。

女性的雌性激素分泌与环境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女性肌肉少,产生热量也少,所以比男性更畏寒。多项研究认为,低温是女性患上妇科疾病的罪魁祸首。

03 饮食作息失衡

1月,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难免大吃大喝。

吃太多甜食、点心、甜饮料,不仅升高血糖,皮肤还会冒痘痘,也会影响多种营养素的摄入,消耗体内B族维生素,长期如此会加速面部衰老,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激素平衡。

04 光照少易抑郁

美国国家心理健康协会指出,每到寒冬,由于光照减少,抑郁患者人数明显增加,甚至要比平时多出大约10%。

研究人员进一步解释说,人们寄望于低落情绪、糟糕情况在新一年有所好转,因此在12月,自杀率通常有所下降,然而在进入新年后,一切照常,极度低落的情绪最终导致1月自杀率反弹,心理学家称之为“延迟效应”。

05 不愿意去医院

一到节日,人们都倾向于远离医院,有些病能拖就拖,挺过春节再说,因此一般节后会出现就医高峰,但这样难免导致疾病加重或突然发作。

6件事帮她躲过一劫

想要健康度过1月份,专家给女人们准备了一份平安过“劫”指南。

01 多运动,别犯懒

1月份,人们更容易睡懒觉、玩游戏,疏于运动。运动健身可以提高女性的御寒能力,提高心肺功能,一定程度预防了因寒冷导致的疾病。

年轻女性可以练练瑜伽、慢跑、游泳,老年女性可以多到室外散步或做做拉伸,活动一下筋骨。

02 多吃菜,少暴食

过年时可以多吃一些健康的蛋白质类食物,如鱼、瘦肉等。减少高糖、油炸类食物,如八宝饭、炸串等。

不要暴饮暴食,保证深绿色叶菜、全谷类、奶类食物的摄入,这些都是B族维生素的较好来源。

03 多添衣,少露肉

多穿衣物是御寒的最简单方式。日本有研究称,要提高保温效果,最好重视背部保温。

因为背部褐色脂肪细胞分布较多,褐色脂肪细胞有燃烧脂肪、调节体温的作用。

此外,颈围、肘、腹股沟等处,动脉血管贴近体表,在这些部位加温保暖,可以事半功倍地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升温保暖效果。

但并不建议把自己包得不见一丝冷气,应在提高御寒能力的前提下,适度保暖。

04 多社交,晒太阳

女性压力大时,可以约上三五好友,倾诉交流,也是排遣烦闷的好方法。

走出家门的另一大好处就是晒太阳,研究发现,阳光照射可以抑制大脑神经细胞对血清素的回收,进而提升血清素功能,有助于稳定情绪。

冬季要充分利用晴天,多晒太阳;如持续阴天,可把室内光线调亮,不要总待在昏暗的光线下。

05 常通风,多洗澡

通风换气可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几率,即便在寒冷的1月也不能忘记经常通风。

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约翰·巴奇指出,身体与心理感受到的“温暖”有共通性,所以,洗个热水澡不仅能让身体感到温暖,还能抵抗冬季抑郁。

06 多喝水,勤换衣

阴道炎是女性生殖器炎症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半数以上女性都有过一次或多次发病经历。

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忽略日常护理,女性应当多喝水,饮食清淡,勤换洗具和内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