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着殲-15彈射型後續批次開始投料生產,不僅讓正在建造中、規模初成的後續國產航母不至於在服役時“無機可載”,也有助於緩解因艦載戰鬥機部隊飛行員的規模不斷擴充而帶來的“人機比例失調”問題。隨着2018年首飛的殲-15電子戰型已經在艦載機訓練基地展開了一段時間的混編混訓,海軍艦載機部隊更是對其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有了實際使用經驗。

來源:幀察點

以人爲本的航母計劃,也分個輕重緩急

這幾年在“金頭盔”中表現越來越好的海軍航空兵,通過與空軍三代半機型的實際對抗,自然也實際感受到了有源相控陣的巨大威力。隨着2018年首飛的殲-15電子戰型已經在艦載機訓練基地展開了一段時間的混編混訓,海軍艦載機部隊更是對其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有了實際使用經驗。

▲紅圈內爲殲-15電子戰型,由於圖中這架123號殲-15已經在國慶閱兵前後改爲22號,說明這是較早的素材畫面

所以即使一提到下一代隱身艦載機,坊間仍然少不了脣槍舌劍;但要說給殲-15後續批次上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估計絕大部分人都不會有什麼反對意見。隨着殲-15彈射型後續批次開始投料生產,不僅讓正在建造中、規模初成的後續國產航母不至於在服役時“無機可載”,也有助於緩解因艦載戰鬥機部隊飛行員的規模不斷擴充而帶來的“人機比例失調”問題。

▲能用在彈射起飛航母上的殲-15,在滑躍起飛的航母上當然也能用

雖然正牌艦載教練機尚未登場,但在2019年,貴飛仍然在不停地向艦載機訓練基地交付“海山鷹”岸基教練機。而不斷從海空軍部隊選拔出的優秀飛行員,以及剛剛打通的艦載機飛行員培養體系,也正繼續“雙管齊下”,向艦載機部隊輸送着一茬茬新鮮血液。

▲這個在中國艦載機事業起步階段,大家就耳熟能詳的名字,曾經的空軍蘇-30部隊“金頭盔”飛行員,如今已經走上了領導崗位

▲就在此時此刻,在艦載機訓練基地還有一羣貴飛外場保障人員,根據部隊的使用建議進行改裝協調,提升“海山鷹”的培訓效能

▲越來越齊整的冬季飛行裝具,折射出的是艦載機部隊的建設步伐;當然,名字也是亮點

所幸在“人機比例失調”時,無數國人從今年海上閱兵前就盼望着,直到2019年進入最後半個月時正式入列的山東艦,讓中國終於在2020年前成爲“在多數時間裏有航母的國家”。而在山東艦服役後編隊北上的路上,除了照例叫囂“一切盡在掌握”的某敵對大型島嶼勢力之外,慣例又有美艦跟蹤,這都是常規操作了。

▲與之相比,我們當然更關心何時能夠出現雙航母編隊劈波斬浪的畫面

在國產航母的性能尚與美國超級航母存在較大差距時,當年在驅護艦領域出現過的“小步快跑”情況,也有可能以一種新的形式重現,航母終究是個急不得的東西。但人民海軍又不僅僅是由航母部隊組成的——畢竟有航母也就是這幾年的事兒,那麼在該急的地方,也不能不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