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今天--2010年1月11日夜,新華網發佈快訊,"中國11日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同年1月1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稱,這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不產生滯留空間軌道的碎片,不會對在軌航天器的安全構成威脅。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後來短暫的圖像報道,也是好幾年之後纔有的

在這次具有標誌性意義的試驗後,我國由此成爲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進行陸基中段反彈道導彈試驗的國家。此後,僅由官方公開證實的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就有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和2018年2月5日三次;而在此期間發生的,其他未經證實具體性質的"異常天象",就更是難以一一統計了。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天空中的那一道道神祕光圈,是十年來漸漸鑄成的"禦敵於大氣層之外"的決心

而在這幾次試驗期間,也正值韓國開始與美國談判、並最終允許美國將"薩德"(THAAD)反導系統(包含1部X波段雷達和6臺發射車)部署到韓國樂天集團下屬的、位於星州郡的高爾夫球場一事。由於"薩德"入韓引發了國內廣泛的討論和抗議,這就使得很多分析一度將中國反導系統的試驗和裝備,誤認爲是一種應對"薩德"部署的手段,並由此質疑這種應對的有效性。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雖然"薩德"的部署位置儘可能靠南,但仍無法逃開半島北部共和國近年來研發的多種戰術彈道導彈和多管遠程火箭炮的打擊範圍;反倒是與日本兩套"陸基宙斯盾"部署的位置遙相呼應,監測中俄的目的路人皆知

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看出,既然要破盾,那也應該是"以矛破盾",沒聽說過"以盾制盾"的道理。龐大複雜的反導系統,研製週期往往很長,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決策研發並部署具備多層攔截能力的反導攔截系統,針對的自然是周邊當時即已擁有中遠程彈道導彈,且具備核能力的國家。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我那時候也就趁個被你們叫到現在的大浦洞"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我那時候......我現在也就只有兩根腿毛啊,核更是毛都沒有啊"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行了都別爭了,正是在下!"

不同於民間日常的"布朗式辱印",從官方的角度上看,中國長期以來對印度的核導威脅是有着相當嚴肅的評估的。不過這種威脅評估的重點,並不在於印度的"烈火"系列在技術上有什麼過人之處,而是印度"習慣性"對自身實力和國際環境的屢屢誤判,在其擁有核導之後會朝着何種方向發展--半個多世紀以來,由印度挑起的中印邊境的種種爭端,都可視作這種現象的縮影。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對印度核戰略的相關分析有很多,這裏截圖的還只是2018年外交學院的一篇碩士論文

從現實來看,在1998年5月進行了一連串核試驗之後,印度對其核實力確實總是不缺乏自信,並且經常將這種自信投射到對國力的自我認知上。這樣循環下去,就使得印度在覈導領域更加"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烈火-5尚未正式部署,已經計劃研發烈火-6多彈頭彈道導彈,以及同樣多彈頭的K-6潛射彈道導彈。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圖爲DRDO前首席導彈科學家、印度國防部長前科技顧問薩拉瓦特在2014年的一場講座中提到的烈火-5和烈火-6的性能指標,以及K-6潛射彈道導彈(下圖)的技術特點,具體詳見我們之前寫過的:http://www.jintiankansha.me/t/a4wn9rJv9N

但以印度相對較強的國力和良好的外部技術來源條件,即使在效率上差一些,若干年後這些導彈仍有較大的可能研製出來,並形成一定的部署規模。那麼印度一旦獲得這樣全面升級的核武庫,即使從外界看來其目的都不言自明;而且從很多方面也能看出,印度確實很希望在覈威懾領域能與中國平起平坐。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從第一艘核潛艇就是彈道導彈核潛艇來看,印度確實在方方面面都體現出一種很強的,企圖主動發起核軍備競賽的意願

這裏我們提一件舊事爲證。在2017年建軍90週年沙場大閱兵上,人民火箭軍首次公開了使用8軸特車部署的東風-31AG洲際核導彈。儘管在2019年國慶70週年閱兵公開東風-41之後,東風-31AG也有成爲軍迷心中的"過氣網紅"之嫌;但在當初很多外國學者看來,東風-31AG全面提升的反應速度和生存性,仍是分析中國核力量轉型方向的突破口。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無依託快速發射技術、更高的系統集成化水平、更強的突防能力,這是國外分析者們給東風-31AG加的幾項重點"標籤"

在2017年沙場閱兵後的一場相關學術交流中,就有印度核軍控學者提問,"東風-31AG的研發部署,是否和印度有關?"當現場的中方專家本着不搞核訛詐的原則,對此做出了"不針對特定國家"這一善意回答後,居然引發了這位印度學者的憤怒!總結一下他的後續發言情況,他的基本腦回路是,"一定是因爲印度核力量的增強,才迫使你們的東風-31AG提升反應速度、做到先發制人解除我們的核武裝!你們卻說沒關係,這是瞧不起印度的核力量嗎!"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不僅"手拿大棒,說話和氣","大棒"的核常兩頭,自然也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正如去年12月26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在例行記者會上,引用毛主席《水調歌頭·游泳》"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時說的那樣:"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無意作任何國家的對手。中國從不欺負別人,別人也別想欺負中國。果有人硬要把中國逼成對手,那麼中國一定會做一個合格的對手。"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你非要逼咱當對手,他也要逼咱當對手,咱這個對手很忙的"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中國首次中段反導成功十週年,“合格的對手”已經急着出現

▲雖然"薩德"的部署位置儘可能靠南,但仍無法逃開半島北部共和國近年來研發的多種戰術彈道導彈和多管遠程火箭炮的打擊範圍;反倒是與日本兩套"陸基宙斯盾"部署的位置遙相呼應,監測中俄的目的路人皆知

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看出,既然要破盾,那也應該是"以矛破盾",沒聽說過"以盾制盾"的道理。龐大複雜的反導系統,研製週期往往很長,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決策研發並部署具備多層攔截能力的反導攔截系統,針對的自然是周邊當時即已擁有中遠程彈道導彈,且具備核能力的國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