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毫不夸张地讲,是伍连德拯救了哈尔滨,他对这个城市有大恩。"伍连德之于东北鼠疫防治,乃至中国和世界近代防疫贡献颇多。他直接领导力这次大规模瘟疫的防治,接下来我们以他的防治过程为线索来回顾这场大瘟疫。图为伍连德总医院正在用显微镜观察病毒。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确凿记录的死亡,最早发生在1910年的10月25日。据《东三省疫事报告书》记载,在中俄边境小城满洲里,两名从俄国回来的劳工在旅店内暴亡。哈尔滨收到的第一个疫情报告的时间是11月7日。两名捕猎旱獭的华工从满洲里来到哈尔滨,不久,这两个人都染病而死,而且还传染了与其同住的另外四人。瘟疫由此在哈尔滨蔓延开来。图为傅家甸百斯笃(肺鼠疫)第一家发生地。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确凿记录的死亡,最早发生在1910年的10月25日。据《东三省疫事报告书》记载,在中俄边境小城满洲里,两名从俄国回来的劳工在旅店内暴亡。哈尔滨收到的第一个疫情报告的时间是11月7日。两名捕猎旱獭的华工从满洲里来到哈尔滨,不久,这两个人都染病而死,而且还传染了与其同住的另外四人。瘟疫由此在哈尔滨蔓延开来。图为傅家甸百斯笃(肺鼠疫)第一家发生地。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1910年11月初,傅家甸每天还只是一两例染疫之人的报道,到了12月下旬增至数百人。由于传染人数增加太快,专业检疫人员无法亲自检查每一个病例,得到病患家人的通报后,只有依靠临时雇来且没有防疫经验的人前往甄别,然后将被认为染疫之人移送至隔离营。为了逃避警察检查和强制性消毒,有些病患家庭在夜间将患者尸体抛在街上。第二天早上,警察把这些尸体收集起来,放在一个个薄木棺材里,埋在乱坟岗子。图为埋葬队。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1910年12月24日傍晚,才三十一岁的伍连德手持一台显微镜,在寒风中到达哈尔滨。他的助手林家瑞提着一大一小两只藤条箱,里面装满了实验室器械。伍连德是以"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的身份,踏上正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的哈尔滨的。 图为火葬一百七十六具教民遗体现场。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伍连德,临时征集来的护士、看护妇、消毒工和埋葬工等,虽都被要求穿戴防护服和佩戴口罩,但大多置若罔闻,口罩挂在脖子上而不戴,致使不少人也被传染。更可怕的是,大多地方行政官员对现代检疫、防疫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如最初负责傅家甸检疫、防疫的地方官就是一位典型的传统文人。此人拥有举人头衔,操一口带有浓厚吴地口音的官话,既不通英文,也不通俄文,根本无法与俄国人直接打交道。图为正在焚烧的棺材。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据伍连德回忆:在他抵达后的第二天,他急忙拜访这位地方官,但在他早上9点钟赶到县衙门时,他竟然让伍连德等候了半个多小时。伍连德与之交谈后,认为当时的情形:"正是这种无知导致了形势的复杂化,并使疫病向更远的南方蔓延。" 图为傅家甸疫毙人数增减表(自宣统二年十月初七至宣统三年正月十三)。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1911年初,鼠疫期间的哈尔滨。1910年-1911年,就在大清王朝奄奄一息之际,又发生了一次雪上加霜的事件,那就是"东北鼠疫"。这些老照片记录了1911年初哈尔滨防治鼠疫的情形,我们看到死者枕藉,棺材堆积如同小山。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防疫人员收殓鼠疫死者。这次鼠疫于1910年10月由俄国传入满洲里,而后又传入哈尔滨、长春等地。它属于最严重的肺鼠疫,一旦感染,死亡率百分之百。短时间内,死亡笼罩在东北大地上,甚至随着人员的流动,传入了直隶、山东等关内地区。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哈尔滨的俄国医生和防疫人员。面对迅速攀升的死亡数字,清廷异常恐慌。外国人认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将直接导致清廷垮台。1910年12月,清廷任命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为全权总医官,令其赴哈尔滨开展鼠疫防疫工作。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在一座宅院门前,堆放着鼠疫死者的棺材,可怕的场景。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鼠疫感染者隔离区。伍连德利用现代医学知识,在疫区进行隔离、消毒、灭鼠、阻断交通……能做的都做了,但感染人数仍然一天比一天高,死亡人数已经达到令人惊恐的6万!他在考察中发现,问题的症结可能出在尸体掩埋这个环节。东北天寒地冻,但冻不死鼠疫病毒,且导致尸体难以深挖土穴掩埋,因此埋于浅土的尸体不断释放病毒。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俄国医生为病人做检查。伍连德深入思考后认为,只有一种可行的方式可以阻断病毒传播:火葬。现在火葬是常识,但在那时候,人们难以接受。在讲究入土为安、对死者遗体尊重备至的社会氛围下,"焚尸"简直不可想象,甚至可能引发民变。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鼠疫死者装满了马车。伍连德不敢推行火葬,但这件事从防疫的角度讲必须做。于是他发电报给清廷,希望皇帝批准火葬,有了圣旨就好办了。朝廷也觉得兹事体大,在经过3天的激烈讨论之后,才决定同意推行火葬的方案。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防疫人员正准备焚烧鼠疫死者棺材。1911年1月30日开始,东北各地将鼠疫死者运往郊外火化,已经下葬的尸体也被挖出来投入烈火。伍连德是正确的,此举有奇效!在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傅家甸,死亡人数快速下降。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1910年11月初,傅家甸每天还只是一两例染疫之人的报道,到了12月下旬增至数百人。由于传染人数增加太快,专业检疫人员无法亲自检查每一个病例,得到病患家人的通报后,只有依靠临时雇来且没有防疫经验的人前往甄别,然后将被认为染疫之人移送至隔离营。为了逃避警察检查和强制性消毒,有些病患家庭在夜间将患者尸体抛在街上。第二天早上,警察把这些尸体收集起来,放在一个个薄木棺材里,埋在乱坟岗子。图为埋葬队。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1910年12月24日傍晚,才三十一岁的伍连德手持一台显微镜,在寒风中到达哈尔滨。他的助手林家瑞提着一大一小两只藤条箱,里面装满了实验室器械。伍连德是以"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的身份,踏上正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的哈尔滨的。 图为火葬一百七十六具教民遗体现场。

                      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回看1910年清末东北大鼠疫

                      伍连德,临时征集来的护士、看护妇、消毒工和埋葬工等,虽都被要求穿戴防护服和佩戴口罩,但大多置若罔闻,口罩挂在脖子上而不戴,致使不少人也被传染。更可怕的是,大多地方行政官员对现代检疫、防疫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如最初负责傅家甸检疫、防疫的地方官就是一位典型的传统文人。此人拥有举人头衔,操一口带有浓厚吴地口音的官话,既不通英文,也不通俄文,根本无法与俄国人直接打交道。图为正在焚烧的棺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