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新年喜憂摻半,疫情防控刻不容緩,雖不能大聚特聚,但家人共處一室歡度新春依舊足以讓人一掃心頭的陰霾。兒孫同堂歡聲笑語,除了對疫情的關注之聲外,新春特有的喜慶之聲也是不絕於耳,尤其是老人們把酒言歡後對傳統文化的津津樂道,除了我們熟知的對聯外,還有一些漸漸淡出人們視野的民間習俗。這些風俗隨着科技的進步再也難以適應當下人們的生活,但卻無時無刻不在呢喃那冰冷的歷史長河中人情的溫暖。記得有這麼一句俗語,說的是“五窮媳婦五窮排,家家門上送出來”,咋聽之下不知所云,但在以往的民間可也並非小事。

今天的新年大多都是喫喫喝喝說說唱唱,但古代的新年卻是有頗多的“繁文縟節”,從初一到十五除了喫喝訪友以外,還有一些特定的儀式必不可少,這些儀式都是老百姓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萬事如意的虔誠寄託。其中尤以元旦期間不倒垃圾最爲流傳,古人認爲直到破五前不倒垃圾可以聚財,而“倒”則意味着福氣會因爲倒垃圾而一併外泄。但春節期間垃圾必然不少,長期不到顯然不在情理之中,所以古人通常在初五這天一併處理,這便有了題中所指的“送窮”一說。人們將垃圾喻爲窮,倒垃圾則是送窮,送走了窮便只剩下富貴。因此,“送窮”從唐朝開始盛行,還被韓愈、姚合等詩人記錄在詩歌當中,足見這一習俗在古代的盛行非同一般。

除了上述的倒垃圾外,還有的地方會按照婦人的模樣糊一些紙人,這便是題中所說的“五窮婦”,有地方稱之爲“掃晴娘”。除此之外還會用紙袋裝上屋內打掃的穢土隨後送到室外用炮竹炸之,古人稱其爲“送窮土”。不過民間習俗因地而議,南方很多地方在初五這天不“送”反“迎”,他們認爲初五是財神臨門的日子,而財神又被稱爲五路神,即東南西北中五路,寓意出門五路,皆得財神。

通常在這一天人們早起洗涑後便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還會搭建供桌準備供品,民間百姓常說的“接路頭”便是此景。接完財神並不會就此解散,還有一個環節便是團聚喫酒,而作爲民間濃重習俗的路頭酒通常一席到天明,自此迎財神的習俗纔算完結。古人雖然大多清貧但仍對發財充滿了希望,藉此期望獲得財神爺的庇佑以保新年富貴。

不過題中所提到的習俗如今早已鮮有所聞,但還有很多習俗依舊盛行於民間,這些習俗帶着濃濃的傳統韻味,是那麼的神祕和迷人。很多人感嘆新年早已不勝舊年,筆者不置可否,傳統習俗的儀式不僅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那看似荒繆的儀式確也聚攏了人心。而如今時間飛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也是大勢所趨,雖然少了繁文縟節少了習俗儀式,但幸福卻從從未消失,似乎歡聲笑語總是人家,殊不知,只是自己無意中選擇了遠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