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就有了將近兩千多年的歷史。而流傳後世的四大發明,不僅對中國,還對全世界,都造成了極深的影響。比如說火藥,在歐洲就成功打破了騎士的盔甲,讓中世紀的堡壘被徹底打破。

而指南針也在大航海時代中,使得不少船隻能夠突破海洋的限制,世界的各個地方都聯繫在了一起。更別說其中最爲出名的紙了,這個紙更是對全人類的文明發展,都起到了很深遠的作用。而很多人都知道,紙是在東漢時期,由蔡倫改進過的。但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甘肅一帶發現的一座古墓裏,出現了一張紙,使得在場的專家喫了一驚。

1986年的甘肅一帶,在當時的天水“放馬灘”附近,政府部門準備修建一個護林站。但是在工程施工之後,工人卻在施工過程中,挖出了不少的青磚,而且青磚也是越挖越多。這讓負責人很擔心,於是就將情況上報給了政府。在考古學家聽到消息趕來之後,居然在工地中發現了一個漆黑的無底洞。在初步鑑定了發掘出來的青磚的刻字之後,專家認爲,這很有可能是先秦時期的古墓。而在考證了史料之後,專家也基本確認了這個地方是春秋戰國秦國的舊地,出現先秦古墓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但是在考古隊進行進一步的勘探之後,結果卻震驚了所有人。因爲這座古墓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小,反而其規模高達十餘里,初步可探見的古墓就多達十餘座。等到半年之後,考古隊將整個區域都勘探完之後,驚奇地發現,完整區域的古墓數量,就能多達百餘座。

這讓考古隊很激動,因爲秦始皇時期曾經對自己的先祖們很照顧,在他執政時期內,還多次祭祀過自己的先祖。現在還出現了這種古墓羣,從中找到一些國寶級的文物,想必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但是隨着發掘的進行,曾經的期望都變成了失望。雖然說古墓的數量很多,但是其中發現的好東西卻很少,別說那些國寶級文物了。就算是一般的文物也只有四百多件,其中大多數文物也因爲時間問題,破壞嚴重,研究的價值不高。其中還算是貴重的東西,也就只有記載了一些內容的竹簡而已。

但是考古隊不願意無功而返,不甘心的專家再次對古墓羣進行了詳細的調查。雖然再次發現了其他小型古墓,但當人們打開一看,裏面剩下的只有一灘污水而已。

而當工作人員將這個進水的棺材移出來時,專家們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研究。只可惜打開之後,裏面沒剩下什麼。唯一能夠吸引專家眼球的,就是在遺體身邊的一個溼漉漉的“紙張”。等到專家帶回去研究所處理的時候,意外地發現,這居然真的是紙。

那麼,爲什麼這個紙會讓專家們震驚呢?因爲這張紙,不應該存在於這個古墓當中。根據史料記載,紙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但是當時的紙技術還不成熟。無論是工序還是成本,都要遠高於後世,自然是沒有辦法像東漢之後那樣在很多地方使用。而紙也在東漢時期改進後得以便利了點,在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皮紙,在唐代利用竹子製成了真正意義上,能夠廣泛使用的紙。

而這張從古墓中發現的紙,在鑑定之後,時間上的確符合古墓羣的建造時間。雖然經過了積水浸泡,但在仔細研究之後,專家認爲這張紙記錄的是先秦時代的甘肅地圖。而從手感上來看,專家居然還能夠感覺到一定的柔韌度,彷彿這張紙就製作在幾個月前。

雖然限於科技水平,沒有辦法和唐朝成熟的造紙技術造成的紙相比。但是因爲其質地與相存的蔡侯紙相比,很大程度上已經超過了東漢時期的紙張了。而在理論上來說,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爲這是先秦時期的墳墓,這中間數百年的時間差,可不是說消失就消失的。

但是考古專家們,的確發掘出了這張紙,也的確鑑定了很多次。所以這張紙,可以說是顛覆了整個考古學界的認知。在先秦時期,究竟是發生了什麼,纔會出現這種紙呢?又是因爲什麼情況,纔會導致這項先進的技術,沒有流傳到後世呢?雖然這些問題一直困惑着考古學家,但是沒有更多的資料,因此這張紙就一直在甘肅博物館,作爲鎮館之寶保存着。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