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家譜:家譜,一個血緣、地緣與文化共同體的文本表達

家譜封面舉例

導語

“靠譜”是個北方方言詞,指一個人說話行事可靠。可靠就可靠吧,爲什麼還要在“靠”的後面加個“譜”字呢?

這個“譜”指家譜。

家譜,又叫族譜、家乘,是一個聚族而居的同姓家族的歷史彙編。由於大多編寫嚴謹,可以說是家族的“信史”,因此說一個人說話做事可靠,可靠到有“家譜”可徵,這就足見一個人的可靠程度!

那麼,要是把一部家譜拿到“靠譜”的你的面前,你真的能讀懂嗎?

解密家譜:家譜,一個血緣、地緣與文化共同體的文本表達

郭氏族譜

家譜是特殊的“書”,因爲裏面記載有歷代祖先的名諱,所以平時小心收藏,祕不示人,只有過年時才“請”出來,“請”到供桌上來接受後人的膜拜。

如果你有幸接受了長輩的邀請,能和他一起展讀族譜,回顧家族的歷史,你一定會很激動,因爲有資格看家譜,說明在長輩心目中你是個“靠譜”的人!

——但如果不熟悉家譜的編制體例、基本內容,你可能會遭遇這種情境:長輩在那裏口若懸河,而你只能唯唯諾諾……

爲了避免這種尬,你有必要事先了解下有關家譜的一些基本知識。這正是悅華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家譜一般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譜序,第二部分是譜系圖。

前者講的是一個姓氏的家族文化,後者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血緣關係。——其實,譜系圖中表達的不僅是血緣關係,歸根到底也是文化關係。

01譜序

譜序是一個家族的整體發展狀況介紹。一般有如下內容:先祖繡像、修編凡例、歷代修續譜序言、家族概況等。

  • (一)先祖繡像

解密家譜:家譜,一個血緣、地緣與文化共同體的文本表達

郭氏先祖繡像

一般所繪的是始祖、始遷祖與前幾世的祖先。

所謂始祖,即“得姓始祖”,是一個家族在姓氏使用上的第一人;所謂始遷祖,即“血緣始祖”,是一個家族在血緣上有史可據的第一人。前者可以稱作一個家族的人文始祖,他遠比“血緣始祖”存在的時間長。

比如,《魯西南歐陽氏宗譜》以歐陽蹄爲得姓始祖。據歐陽修《歐陽氏圖譜序》載:“至王無疆,其諸族子,分散爭立。……有封於歐陽亭者……其後,子孫遂以爲氏。”

歐陽蹄即文中的“封於歐陽亭者”,是第一個擁有歐陽姓氏的人。

而魯西南派的始遷祖歐陽某公,明成祖時軍屯於鉅野,“遂家焉”。

這樣一比較,魯西南派歐陽氏尊奉的始祖與始遷祖相差1700餘年。

中國族譜中爲什麼將祖先的繡像置於卷首呢?這是“飲水思源”的象徵,表達的是對祖先的崇拜。

爲什麼又常常將得姓始祖與始遷祖一起崇拜呢?——儘管從血緣關係上看,得姓祖同始遷祖相比要遠得多。這就說明,家譜所勾畫的這個家族共同體,不僅是血緣、地緣共同體,而且是文化、信仰共同體。

  • (二)修編凡例

凡例是體現家譜編輯者編輯思想、原則、方法的文獻。一般由初修者訂立,續修者可不斷補充。舉個例子,凡例會說明族人入不入譜的標準:

“一書乏嗣者,從養、義子不書爲嗣;過繼者,雖系遠房,亦必書爲嗣。……”

“一書子孫出走在外者,則不書。恐爲族害也……”

(摘自《誠志堂郭氏族譜》)

標準訂立的目的是維護家族的秩序。當然,隨時代的發展,標準也在不斷變化。比如,原來子入譜、女不入譜,現在基本上子女都可以入譜。這反映的也是文化發展的問題。

  • (三)族譜序言。

解密家譜:家譜,一個血緣、地緣與文化共同體的文本表達

郭氏族譜序言

一般修續一次族譜(一般20年~30年一續),都會留下一篇或幾篇序言。

序言多是由編輯者撰寫,一般先追述得姓、遷徙及先祖創業歷程,再表明續(修)族譜的緣起,表達尊祖敬宗之情。

也有些序言會請當世名人或當世地方名人撰寫。比如宋代歐陽修熱衷於譜牒學,在民間還留有他署名的郭氏、徐氏、羅氏、曾氏等族譜序言。

名人所撰序言往往說明同這一家族的關係,追考歷史及表達對這一家族的敬意。

  • (四)家族概況。

這一部分內容繁雜,大致可包含郡望、堂號、字輩,家訓、家規,墓地祠堂,遷徙,族裏名人傳記、碑誌、詩文,誥封等內容。試綜合梳理如下:

①家族考證文字。在歷史久遠的家族,可能很多人事都未存留下來,所以要結合文字資料(史書、方誌等)、物質遺存(墓碑、牌位、遺址等)以及家族內外的老人口述等,來獲取一些家族的基本史實,形成郡望考、源流考、家祠考、墓葬考、家譜考等等文字。

②家族典章制度。這是有確切記載的部分,如堂號、字輩、家訓、家規等。

③家族名人傳記。又稱行述、行狀等,概述傳主的生平、事蹟。一般只爲爲家族作出卓越貢獻或歷史上聲名顯赫的男性族人所立。

而有時也爲家族的女性,如媳婦(傳記稱“內傳”)、女兒(傳記稱“外傳”)立傳,古代能立傳的家族女性大概只有節婦、孝婦;而現代則包含了爲社會做出卓越貢獻的女性。

傳記可以單拉進譜序中來,也可以放在譜系圖中傳主所處的位置。

④家族其他文獻。其他文獻有歷代碑刻、志銘,皇帝的制誥,族人的詩文等。一些名門望族會在墓塋留下豐富的碑刻、墓誌銘等,存留了墓主人的生平、功業、子嗣以及墓址方位等重要信息。

而所謂制誥,就是聖旨,對有功之臣,朝廷下旨彰表,有時也及於功臣的上代與妻子、母親。家族保有“聖旨”,再抄錄或影印在家譜中,是一種榮耀。

有時家譜中也會收錄族人的詩文等,一般限於文學特出者。

當然,這些也可以以圖片的形式影印在族譜中。

如上④所說的其他文獻,對家譜而言,往往能起到“證明材料”的作用。

譜序部分往往會保留很多珍貴的原始資料,這是寶貴的文化資源。

總之,譜序是一個姓氏共同體的文化百科,從中可以窺見血緣、地緣、文化、歷史甚至文學、科技的方方面面。想看懂家譜,首先得讀懂譜序。

解密家譜:家譜,一個血緣、地緣與文化共同體的文本表達

郭氏譜系圖

02譜系圖

如果說譜序近於紀傳體史書中的“傳”與“書”的話,譜系圖就是其中的“表”。但家譜與史書不同的是,譜系圖在家譜中所佔的比重遠大於前面的譜序。

譜系圖,又稱世系圖、世系表,是一個包含了一個家族所有成員的“大名單”。下面就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看看這個“名單”。

  • (一)譜系圖的內容

首先,譜系圖可以簡單地理解爲一個巨大的樹狀結構圖。

這個樹狀結構的最頂端一般是一個家族的始遷祖,也即血緣關係上的始祖。下面是一個個的層級結構,每一個層級上的成員(或者說“要素”)都是由始遷祖的子代、孫代、三代、四代乃至無窮代構成。

還有一種叫做“通譜”或“通天譜”的,就相當於一個姓氏、一個家族的“通史”。有的最遠可以追溯到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其實這種“通譜”不可能完全由血緣關係構成。

因爲,一者,家譜是封建時代的人文產物,在家譜產生之前,雖然有爲“帝王將相所做的家譜”——二十四史,但平民百姓並沒有機會載諸史冊,所以最早最早的血緣始祖何由知?!

二者,歷史是“血戰前行”的,中間的物質與文化的浩劫,怎麼可能不讓一個家族的文化傳承鏈條中途斷裂?如果僅憑一個人的記憶,頂多記住曾祖一代的名字就算不錯了!

所以說,表面上看通譜是血緣共同體,實際上是一個姓氏的文化共同體或者說信仰共同體,而站在最上層的黃帝也好,炎帝也好,周文王也好,其實是一個姓氏的“信仰始祖”。

——其實有“血緣始祖”的家譜也存在着文化認同的問題。所以僅把家譜看做簡單的“血緣共同體”圖譜是小看了家譜文化。

第二,再分析一下一個家族成員(要素)的內容組織。

譜系圖中的主體是成年男性成員,他們的名諱按男性的血緣關係(表面上是男性姓氏)被組織進結構圖中。

但家譜不僅記載了他的名諱,還會記載他配偶的姓氏與子息的數量與名諱。

到了當代,內容變得更復雜。在譜系圖上還會以註釋的形式標註成員與其妻子的生卒年,妻子的名字、孃家所在地與父兄姓名,女兒所嫁地與女婿的姓名,甚至有成員的小傳,等等。

這裏面也有時代發展變化的痕跡在:

最初只記成員與妻子及兒子,體現的是男權至上,是孝與悌。

後來增加的內容大多體現出對女性的尊重,這是一種平權思想的體現。

解密家譜:家譜,一個血緣、地緣與文化共同體的文本表達

郭氏族譜

  • (二)譜系圖的形式

先做一個假設,一個包含20000個名字,傳了36代的家族如果用一張樹狀結構圖畫下來,你估計得準備多長的紙?

其實有個家族做過一個嘗試,他們把從始遷祖到十八世這十八代的男性成員的名諱做成了一個摺頁,結果這個摺頁拉開後長達15米,在一個普通房間拉都拉不開!

所以把譜系圖做成書籍的形式勢必要以合適的方式“斷代”與“接續”。

首先是“斷代”的問題。

其實每個家族都有自己自然斷代的辦法。比方一個郭姓家族七世祖生五子,後人稱這第八世五祖繁衍的支系爲“老五支”。所以斷代的方式是,先敘述完一世至七世,然後按八世的五個支系分別敘述。

而從八世繁衍至十八世,人口漸多,所以再從十八世分別敘述,叫“系”,表述起來就是“(八世)某祖支(十八世)某某公系”。

打個極不恰當的比方,這種方式有點類似於生物分類學上的“門綱科類屬”。

不過這也說明此種斷代還是比較科學的。

附帶說下,“支系”在各地的習慣叫法是不同的,有的叫“房”,有的叫“門”,但意思相同。

“斷代”之後更重要的是“接續”。

據悅華瞭解,“接續”主有兩種方法,一種叫“蟬聯式”,一種叫“五世一提式”。

先說第一種“聯珠接續式”。

即從第一代開始,按長幼有序的原則,分別表述,表述完長子的世系傳承,再表述次子的世系傳承,以此類推。

爲了更清楚地說明,先製造個三代傳承的模型。

若第一代生二子,第二代各生二子。

分別用樹狀圖與“聯珠式”表達如下:

解密家譜:家譜,一個血緣、地緣與文化共同體的文本表達

這種方法適合族衆較少的家族。它基於自一人出發代代相賡的原則來組織系統,其實建構的是一種線性結構。編輯起來相對簡單,但會爲閱譜人的檢索造成很大的困難,特別是譜系中人員數增加越多,檢索難度會越大。

第二種方法叫“五世一提式”。

這種方法極近於樹狀結構,而且科學地解決了斷代與接續的問題。

按照這種方法,假如去表述一個36代的家族的話,它會五世五世地按順序先斷開八個“段落”,然後在八個“段落”內再從一個“極點”(即五世一提的“提”)出發形成樹狀結構再表述。

下面是樹狀圖與“五世一提式”的模型比較:

解密家譜:家譜,一個血緣、地緣與文化共同體的文本表達

這樣就方便了閱譜人的檢索——因爲編輯者可以很輕易地爲世系圖加上目錄!

依照“五世一提”的原則,也可以發展成“十世一提”。同理“十世一提”,指十世一斷代,一提提十世。這樣家譜的容量就更大,信息密度就更密,檢索也更方便。

結語

這樣,悅華就帶着你完成了一次家譜認知之旅。其實裏面還有很多概念與術語未能涉及,比如“適”,“嗣”、“祧”,“出外”……悅華準備另文詳解。

此文主要的理論指向是,家族是一個血緣、地緣與文化的共同體,而家譜則是這種共同體的文本表達。

這種文本表達基於中國人骨子裏的“家國”觀念。無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的歷史表述,還是“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現代闡釋,都可以看出這種觀念的根深蒂固。

所以我們不僅要重視一個民族的共同史,也要重視一個姓氏家族艱難與偉大的發展史。

希望悅華的文字也不至於太“離譜”,如發現文中問題,歡迎批評指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