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俠客島:停課不停學,咋成了叫苦不迭?)

在這個躺着就能爲國做貢獻的時期,島叔還是逛街去了。

不是好這口,而是必須去。爲啥?停課不停學,孩子上網課,得買個平板電腦。雖說花了小四千,但據說直播不會卡,也就不那麼心疼了。付款時,銷售還打趣說,這幾天的銷售額就靠這幫在家學習的孩子了。

去年年底,還有人在討論直播行業下一個風口在哪兒。今天,答案似乎出來了。

學生網課安排,圖源微博

鑑於疫情兇猛,1月27日,教育部發通知,要求部屬各高等學校、地方所屬院校、中小學校、幼兒園等學校適當推遲春季學期開學時間。

假裝,不是,假設不存在沒有人照顧的情況,那麼學生不上學,在家幹啥?教育部說了,停課不停學應該是一種廣義的學習,那麼學習的方式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網上學習。

但是,網上學習一夜之間流行開來。而且,據已經這麼幹的地方傳來的反饋,可以說是教的、學的、陪着學的,皆不適應,而且學習效果也堪憂。

從老師的角度看,爲了上好網課、搞好直播,千方百計、花式解鎖各種技能,真是任何困難都阻止不了一顆傳道授業的心。

比如,缺乏專業設備,福州十中的高三老師就在家裏就地取材,用小電扇、晾衣架、電線等搭配手機,土洋結合做直播。

老師們的居家花式直播

據說,因爲怕自家孩子影響直播,一位老師還用膠帶封住了兒子的嘴。

師道,不會因爲環境簡陋而打折扣。但是,因爲不熟悉網絡技術,時不時也會出現“翻車”。某校老師直播了一堂課,到結束也沒發現自己把設備弄靜音了。這效率能高到哪裏去?

從學生的角度看,尤其是小學生,自制力較差,看直播上課,臉在屏幕裏,身子可能不知道扭到哪裏去了。下了課就去刷短視頻、看動畫片(別問島叔是怎麼知道的)。這效果能好到哪裏去?

再說家長,平時就對“微信作業”頗有微詞,現在更是叫苦不迭。

有的小學要求孩子們就算在家,晨讀、課間操、種蒜苗、做沙包、升國旗一個都不能落,每個老師都有書面、口頭各種作業。家長就得全天不間斷地給孩子拍照、打卡、接龍,稍微慢一點兒就要被班主任私聊。這時候就特別羨慕那種全職家長。

家長羣通知截圖

另外,孩子天天盯着電子設備,這視力可怎麼辦?

也許經過一段時間磨合,教與學都能在雲端和諧地契合起來也未可知。但是,那時候恐怕疫情也過去了,回校上課,是不是還得重新適應?

停課不停學的苦衷,大家都理解。現在整個國家都處於非常時期,教育也得學着適應不是?

現在有完備的網絡基礎設施,這是進步,絕不是退步。如果我們覺得某種系統帶來了痛苦,那就用更快的、更好的發展來解決發展中產生的問題。

教育部看到網課的一系列問題,就專門提出兩點反對——

對中小學來說,上新課的,要堅決防止以居家學習來完全代替學校正常的課堂教學工作。

對大學來說,特別不提倡、不鼓勵、不希望、不建議各高校在疫情期間要求每一位老師都要製作直播課。

這體現了分類施策的理念。中小學生完全不必急着在這一兩個月裏趕着學新內容,反正效果很難保證。大學生一般來說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上不上直播課更無所謂。

而學校不妨利用這個機會,更多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鍛鍊、自主勞動、自主探究的習慣,這些並不一定非得通過電子設備學。

總之,停課不停學,不能一二一齊步走。各地情況不同、條件不同,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育情況、認知情況也不相同。所以,怎麼具體落實這個大原則,還是要因地、因校制宜相結合。

尤其在一些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山區的孩子可能沒有條件上網課,更要考慮怎麼結合當地條件停課不停學。

教師在教室內通過攝像頭直播網絡課程,圖源新華網

李超 本文來源:俠客島 責任編輯:李超_NB128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