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篇习作是一篇小小说,发表在湖南省文化厅主办的《文艺生活》1983年第5期,当时稿费大摡是15元。要谈谈这篇习作的发表,首先要感谢初入师专后的几位写作老师。大一时担任我写作课的是七七级留校的苏忆京老师,她高挑的个儿,爱笑,笑的时候脸上露出两个小酒窝。上课时常夹着一个大公文包,包里面放着她的讲课稿和准备发给我们的打印好了的学习资料。后听王福湘老师介绍,她的爸爸就是省内闻名的诗人王晨牧先生,后来,我还去拜访过这位得到茅盾等文学大家推介的诗人。苏老师给我们上写作基础课时,讲解得条理性强,课后也常与我们互动。教写作课还有一位“猛将”叫李承志,李老师上的课不多,主要是讲了几个专题,他上课时声音宏亮,慷慨激昂,讲着讲着,额上的汗珠就大颗大颗地掉下来,给我们分析朱自清先生的《绿》时,勾着脑袋,拖长着声音,用他那略带四川方言的口音,说他对朱自清先生真是佩服得“五----!”引得在下面听讲的同学捧腹大笑。有的同学私下里给他取了个绰号,叫李大炮!李大炮一上课,我们就提起精神了!怪不得在1984年改革过程中,他被任命为师专副校长。最难忘的还是有一次上写作课时,李老师搬来几个大镜框,镜框里展示的是77~81级中文科的师兄师姐们发表的作品,这件事对我内心触动很大,下课后,我怯生生地走到讲台旁,仔细看着这些师兄师姐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思忖着,哪一天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就好了,让李老师也来表扬表扬我。 

大一第一学期快结束时,苏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每人寒假期间尝试创作一篇小小说。放假后,我躺在床上,左思右想,写什么?就以高年级同学常谈到的“毕业分配”为话题,编个小故事,完成这份差事。无巧不成书,开学后,在学校阅览室看到《文艺生活》正在征千字文,我悄悄地买来一刀文稿纸,工工整整地誊写好,照着刊物上的地址,邮寄给了编辑部。这事过了些时日,我自己差不多都忘了。有一天正上课,坐在我后面的二班刘同学忽然曳着我的衣服,悄悄地对着我的耳边说:“刘政声,你在《文艺生活》上投稿了!”我脸涨得通红,侧过脸,小声对刘同学说:“没有啊!”,天啊!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投稿,投稿时我没跟任何人说的喔!事情怎么败露出来的啊。我是那种事情结果还不知道,就不肯轻易告诉人的那种低调的人,正像我爱恋着一个女孩子,给他写求爱信,另一人突然向周围的人们宣布:某某某很爱这个女孩子并要与她结婚那样可怕,那样措手不及!下课后,刘同学为我找来了最新的一份《湖南日报》,在那张报纸上,确实刊登了《文艺生活》1983年第5期的要目,那上面有我的这篇习作的题目及名字。在事实面前,我只得认输了!刘同学说:讨喜,买糖吃。我说:好!买糖就买糖。现在看了,这篇习作充满稚气,但18岁的我内心那份不服输、敢尝试的勇气还是要提一提。当然更多的要感谢前面提到的那两位老师以及后来从常德师专调过来教我写作的潘清江老师,尤其是李承志老师激发我们生命中的创作与表达潜能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