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家们在做青蛙与蜥蜴的比较实验时发现:青蛙在捕食时,四平八稳、目不斜视、呆若木鸡,直到有小虫子自动飞到它的嘴边时,才猛地伸出舌头,粘住飞虫吃下去。之后,它又开始那目不斜视的等待,看得出来,青蛙是在“等饭吃”。而蜥蜴则完全不同,它们整天奔忙在私人住宅区、老式办公楼、蓄水池边等地方,四处游荡搜寻猎物。一旦发现目标,它们就会狂奔猛追,直到吃到嘴里为止。吃完后,它们在略事休息,喝口水后,就整装待发,又去“找饭吃”了。

不可否认,青蛙的捕食方法也有可能会吃饱,但它对环境的依赖性过高,不能对随时变化的环境做出迅速的反应,池塘一旦干涸了,青蛙也就消失了;而蜥蜴的方法却很灵活,它们能够快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所以,即使这一片池塘干涸了,蜥蜴仍能够活跃在另外一个池塘边。因此扩大开来,我们不妨将青蛙与蜥蜴的捕食方法当做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也在变,你怎能还想“以不变应万变”?

作为一个生活在快节奏社会中的现代人,你可以不去尝试新机会,也可以不让自己受苦受累,更可以不用掌握新技能,但如果选择了这种态度,就意味着同时失去好运气、好身体和让人羡慕的生存能力。就像那坐地等食的青蛙,一旦“池塘”干涸了,就只能被淘汰。

善于变通,改变自己,相当于为自己开拓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就像蜥蜴一样,随时能够应对变化,扫除了职场发展中的诸多障碍,为高效能完成任务创造条件。

在日本,1930年初秋的一天,清晨,一个只有1.45米的矮个青年从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来,徒步去上班,他因为拖欠房租已经在公园的长凳上睡了两个多月了。他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虽然工作勤奋,但收入少得甚至租不起房子,每天还要看尽人们的脸色。

一天,年轻人来到一家寺庙向住持介绍投保的好处。老和尚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平静地说:“听完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不会有什么前途可言……”

从寺庙里出来,年轻人一路思索着老和尚的话,若有所悟。接下来,他组织了专门针对自己的“批评会”,请同事或客户吃饭,目的是请他们指出自己的缺点。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也在变,你怎能还想“以不变应万变”?

“你的个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气……”

“你有些自以为是,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你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所以必须加强进修,以便能很快与客户找到共同的话题,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年轻人把这些可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录下来。每一次“批评会”后,他都有被剥了一层皮的感觉。通过一次次的“批评会”,他把自己身上那一层又一层的劣根性一点点剥落。

与此同时,他总结出了含义不同的39种笑容,并一一列出各种笑容要表达的心情与意义,然后再对着镜子反复练习。

年轻人开始像一条成长的蚕,随着时光的流逝悄悄地蜕变着。到了1939年,他的销售业绩荣膺全日本之最,并从1948年起,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售量第一的好成绩。1968年,他成了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的终身会员。

这个人就是被日本国民誉为“练出价值百万美金笑容的小个子”、美国著名作家奥格·曼狄诺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推销大师原一平。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也在变,你怎能还想“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由改变自己而改变命运。”原一平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这句话,那就是:有些时候,迫切应该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

人们通常用人生如戏来形容人生。其实,有时想一想,人生如钓鱼似乎更恰切些。如果你固守在一个位置,用一套渔具、一个方法来钓,也许可以偶尔钓上来一只,但很少会有钓到大鱼的机会,更不会出现大量鱼群上钩的可能。

其实,最佳的钓鱼的设备和方法要随着不同情况有所改变。不同的鱼要用不同的鱼饵、不同长度的线;即使钓同一种鱼,依季节的变化,方法也不相同。鱼不会听从人的安排而上钩,更不会更改自己的生活习性。因此,想钓上它来,就必须改变自己,以你的方式适应鱼的习性。

懂得变通,以己变应万变是高效能人士的优秀习惯。美国著名人士罗兹说:“生活的最大成就是不断地改造自己,以使自己悟出生活之道。”改变了自己,就改变了心态,看待人或事的眼光也不一样了,再来看我们认为很困难的事情,就不是不可能解决的了。

而那些不能顺应时势改变自己的人,往往只能从一个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碰了壁也不懂转换策略,他们往往也不太可能改变别人、改变环境,最终只能落入被淘汰的行列。

因此,面对变化最好的方法就是,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与“变”俱进,以“己”变应万变,从而在职场上立足,成就高效能人士的职业之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