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终,老肯将脚从油门上挪开,等待队友一同冲线后,而赛事方认为,老肯的发车位置靠前,因此冠军属于他的队友(前面说过,勒芒比赛看得是同样时间谁跑的距离远),他的队友不是别人,正是日后迈凯伦的创始人,这电影完全是神仙打架的节奏,保时捷、法拉利、福特、迈凯伦。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流水线生产的国产福特不再对美国的年轻人有吸引力,彼时欧洲的跑车品牌代表速度、激情、酷和冒险精神,尤其是连续在勒芒耐力赛中获胜的法拉利让美国人心向往之。

窝在家无聊是不是总想看点片儿?

欧美的,日本的

别多想,我说的正经人看的正经电影!

最近韩国电影《寄生虫》又火了

原因是在本届奥斯卡狂揽各种大奖

而另一部与汽车有关的电影也被提名

那就是《极速车王》

名字起得有点俗

但这确实是一部优秀的赛车电影

里面关于赛车、竞技精神

以及人性方面都有很深度的描述

它的原名叫《Ford v Ferrari》

《福特大战法拉利》

简单粗暴,多猛,多适合直男!

(注意:下面带你5分钟看完这部电影,有严重剧透!)

福特与法拉利的爱恨情愁!

福特汽车是现代工业的开创者,提出了流水线的生产理念。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战后美国的消费文化发生变化,“垮掉的一代”、“嬉皮士”、“摇滚”......成为反主流文化的代表。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流水线生产的国产福特不再对美国的年轻人有吸引力,彼时欧洲的跑车品牌代表速度、激情、酷和冒险精神,尤其是连续在勒芒耐力赛中获胜的法拉利让美国人心向往之。就算放到现在,超跑和性能车领域,还是欧洲大陆的车企们玩的最6!

叛逆的年轻人并不想要什么便宜好开的家用车,他们要快,要刺激,要个性,你可以理解为美国的鬼火少年。所以福特想要销量,就要比赛,要下赛道,要横扫欧洲赛场。

当时的法拉利跟现在差不多,为赛车比赛痴狂,也屡战屡胜,不断收获冠军,让人们为法拉利这个名字痴狂;他们打造出富有魅力的跑车,卖出高价。但公司持续亏损,无法独立存活,法拉利已经出现危机,财政赤字。

当时福特绝对是财大气粗的典范,掌门人福特二世(他是亨利·福特的孙子,但就叫二世,有性格)准备收购法拉利,从而依靠法拉利的技术和经验称霸赛场。

法拉利的掌门人(恩佐·法拉利)也同意这个交易,前前后后谈判几个月,恩佐出售法拉利时希望自己将来还能保持对法拉利赛车事业的主导,但最终福特要掌控法拉利的车队,这就意味着比赛可以不让法拉利车队出战,完全一副霸道总裁的即视感。

众所周知,恩佐老爷子是赛车狂人,你不让我的车队参赛,闹呢!直接拒绝了此次收购计划,并吐口芬芳的羞辱了福特一番。

试想下,如果当年福特成功收购法拉利,那也就没有后面菲亚特什么事了,那现在的福特和法拉利,又该是什么样子?

两位掌门人岁数都老大不小了,但这脾气都挺不好,福特二世寻思我是大福特帝国啊,我需要你在比赛的技术和经验,但我不需要你的性格!你跟谁俩呢,我要自己造车,然后在欧洲赛场干你!

恩佐老爷子脾气不好,而且毒舌,所以在1963年,之前被恩佐·法拉利毒舌嘲讽为“对跑车一无所知的拖拉机厂老板”的兰博基尼,开始生产他们的第一辆跑车350GT,法拉利的另一个死对头宣告诞生。

男主一,卡罗尔·谢尔比(简称小谢)于1923年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1940年入伍成为陆军航空兵,并在二战期间担任了飞行教官和试飞员,同样是一名出色的赛车手,但他因为心脏问题,无法继续驾驶赛车。

男主二,肯·迈尔斯(老肯)是一个落寞的赛车手,有一家入不敷出的维修店,车技好,脾气躁。

在一次比赛中,因为老肯与裁判就赛车后备厢尺寸问题发生争执,失去成为保时捷赛车手的机会,后被小谢邀请加入福特赛车的研发和试车工作。

(影片里也调侃了下保时捷,用a liitle German car company来形容,但当时第一代保时捷911早已名声大噪,1965年2月也进军美国市场,所以都是汽车圈的人,怎么会没听过保时捷的大名)

福特GT40

刚造赛车的福特哪有那么一帆风顺,早期的福特GT40虽然极速高,但极不稳定,尤其是在勒芒长直线后的重刹,刹车系统根本就扛不住24小时的高强度工作。直到两位男主角的加入,才不断将车辆调校到最佳状态,上演绝地反击。

这其中的插曲,最开始福特的高层并不同意老肯作为赛车手,因为他不修边幅,个性太强,与福特想塑造的车手形象不符。就算是这样,其他人飞到法国参赛,老肯依旧在维修间打开收音机,听着比赛进展。

没了老肯,输掉比赛是一定的。

这里有个情节很有意思,小谢为了让老肯成为赛车手,驾驶改装后的赛车GT40 Mark II 赛车带着亨利·福特二世飙了一圈,然后给霸道总裁开哭了......

而后他与二世赌了一把,如果老肯赢了DAYTONA比赛,就让老肯作为车手参加勒芒赛,如果输了,老谢的改装公司股份转让给福特。

不得不说,虽然老肯看起来很落魄,但身边有如此力挺的朋友,老婆和孩子同样非常支持他的赛车事业,这个角度来看,绝对是人生赢家。

什么是勒芒?

电影的精彩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年欧洲最火的莫过于勒芒耐力赛,勒芒赛道,建于1965年,这条举办勒芒-布加迪大奖赛的著名赛道坐落于勒芒市(法国西北部城市)以南5公里,巴黎西南部200公里的地方。

比赛规则是每辆车配备3个驾驶员,轮流驾驶与休息。实行昼夜“三班”制,人停车不停,跑24小时,其中距离最多者获胜,像不像大货或城际大巴的司机师傅们?

勒芒与F1不同,F1追求极致的性能,而勒芒需要在足够快的同时,还要保证车辆的稳定性,高强度的比赛下撑住24小时,法拉利就是当时的常胜将军!

回到比赛,老肯开着改良版的GT40大杀四方,一次次刷新最快圈速,在考验心理体能以及意志力的决胜关头,老肯把福特车的优越性能发挥到了极致,而法拉利则在压力之下,赛车均出现失误或故障而未完赛,于是,场上的前三名全是福特车。

你以为老肯一直领先冲线,收获香槟和美女?

车队高层提议,让第一名降速,等待另外两台福特一起冲线,他认为这一幕一定要写进历史,对品牌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

最终,老肯将脚从油门上挪开,等待队友一同冲线后,而赛事方认为,老肯的发车位置靠前,因此冠军属于他的队友(前面说过,勒芒比赛看得是同样时间谁跑的距离远),他的队友不是别人,正是日后迈凯伦的创始人,这电影完全是神仙打架的节奏,保时捷、法拉利、福特、迈凯伦!

老肯虽然痛失冠军,但收获了小谢这位挚友,当冠军被人群包围的时候,俩人基情满满的离开了。

古铜色的阳光下,将此片推向更高的层次,倘若你热爱赛车这项运动,那么享受的则是竞技过程,不必在意鲜花与掌声,拿得起放得下的老肯,成为观影者心中真正的“第一名”。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折射到我们的生活中,试问又有几人能如此拿得起,放得下?

写在最后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为了让情节更富有层次,对一些真实事件加以改写,增加或隐藏了历史真实发生的事件,所以只看故事情节就好了。

(好了,复工的老铁带好口罩,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在家办公的忙完手头的事,可以刷一遍这部电影,今天就到这了,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