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球時報》記者的一個感受是,新冠肺炎疫情正拉近歐洲人與中國人之間的距離。”德國交通部的一名官員對記者說,他們瞭解到中國同行對疫情的監測非常嚴格,這在一定程度上爲歐洲機場減輕了負擔。

(原標題:新冠肺炎暴發,歐洲人如何看中國?)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環球時報》記者今年春節回國過年,本來計劃與親朋好友好好聚聚,瞭解國內的變化,想不到,這一切都因爲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而被擱置,節日期間一直宅在家裏。由於歐洲航班紛紛取消,連回德國都成了一個大問題。最後,記者先飛到香港,再經由倫敦到達柏林。

2月初,通過國內機場的重重測溫,戴了20多個小時口罩,《環球時報》記者抵達倫敦希思羅機場。令人意外的是,機場並未對來自中國的乘客測溫,也沒有要求填寫健康狀況表格。候機樓裏其他人沒有戴口罩,記者頓時感到放鬆下來,心想:“平靜的生活真好,希望國內早日戰勝疫情。”德國交通部的一名官員對記者說,他們瞭解到中國同行對疫情的監測非常嚴格,這在一定程度上爲歐洲機場減輕了負擔。

走在柏林街頭,往日裏中國旅遊團一個接一個,商場裏到處是購買廚具或者歐洲奢侈品牌的中國遊客,如今,這些店鋪門可羅雀。德國旅遊部門的數據顯示,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遊客減少了五成以上。記者準備到藥店買些口罩、護目鏡等寄回國內。走了幾家藥店,都被告知已經被中國人買光。後來記者瞭解到,中國駐德各大商會、留學生學者社團以及華人華僑都踊躍爲武漢抗擊疫情收集醫療資源。

新冠肺炎疫情受到歐洲媒體的廣泛關注,它們每天進行實時報道。根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這些報道大多比較客觀。一些德國媒體同行還打電話給記者,詢問在德國華人是否受到種族歧視。1月31日,一名23歲中國女生在德國柏林米特區被兩名女性毆打,柏林警方將此事歸爲“仇外”事件,德國外長公開表示反對此類種族歧視。德國《明鏡》週刊關於“新冠病毒,中國製造”的報道在國際上掀起較大波瀾,德新社、《法蘭克福匯報》等德國主流媒體都與它的報道劃清界限。在這之後,《明鏡》週刊的新冠肺炎疫情報道看上去客觀了不少。

連日來,記者走訪柏林多家中餐館和亞洲超市,員工都表示,生意並沒有受到新冠肺炎很明顯的影響。一家中餐館的陳老闆對記者說,這次歐洲媒體相關科普報道做得比較及時,這在一定程度上幫了他們的忙。

事實上,自中國暴發疫情以來,往日跟記者來往不多的德國朋友、媒體同行、社區的鄰居都主動來問好,並詢問中國的情況。在社交媒體上,德國人紛紛轉發有關疫情的帖子,爲中國鼓勁。一名叫託比的網紅髮起“I Am China(我是中國)”運動,被稱爲德國“汽車教父”的杜登霍夫教授呼籲德國政府和汽車界幫助中國。

《環球時報》記者的一個感受是,新冠肺炎疫情正拉近歐洲人與中國人之間的距離。不少當地人對記者說,他們從中國大力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看到北京越來越透明的信息政策、果斷採取有效措施的能力以及中國人的凝聚力,這些都是中國進步的信號。有柏林中國問題專家建議,中國可以藉助積極抗疫開展外交,樹立更好的國際形象。中國近年來迅速崛起的事實讓其他國家民衆看到其強者的一面。在抗擊疫情中,歐洲人能看到中國人溫暖的一面。

木寺晨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持恆_NY928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