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例如,哈薩克人的阿肯彈唱會、柯爾克孜人的瑪納斯和阿肯彈唱會、維吾爾族人的以十二木卡姆爲代表的音樂歌舞等已經傳承了上千年,在這些節日般的慶祝活動上都可以看到馬的身影——賽馬、走馬賽、叼羊、姑娘追(哈薩克族廣泛流行的一種草原遊戲)、追姑娘(與前者遊戲形式相反,柯爾克孜族特有的遊戲)、馬上角力、飛馬拾銀、高原馬球、馬上射箭等,不一而足。至今大部分生活在新疆牧區的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塔吉克等少數民族被稱爲“馬背民族”,馬既是他們放牧生產、生活的主要工具和來源,又在民族文化、繪畫、音樂、舞蹈、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

少數民族與馬

中國的少數民族文化繽紛多彩,在那片可以縱情放馬的草原上,各種與馬有關的活動不勝枚舉,他們在長久的生活勞動中與馬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崇尚馬,愛護馬,在各種的儀式、節日以及慶典中,都離不開馬的身影。那些英俊、神勇、象徵着吉祥和勇士的馬兒,已經徹底融入了他們的生活和血液中。在各種圖騰中,各民族的賽馬中,那個像風一樣奔騰的願望,全都交給共同的夥伴——那匹神駒來完成。

蒙古草原上的傳奇

在廣袤豐腴的內蒙古大地上,有着蒙古、鄂溫克、達斡爾等衆多的族人,世代繁衍生息在草原,在馬背上沉醉於那份悠然怡情的生活。生產勞動、行軍作戰、社會生活、祭祀習俗和文學藝術等方方面面,都滲透着關於馬的靈性。於是,矯健的蒙古馬登上了民族成長髮展的歷史舞臺,續寫着一幕幕少數民族的馬文化傳奇。

蒙古馬是世界上較古老的馬品種之一,與新疆伊犁馬爲世界馬種的兩大陣營,頗負盛名。而在蒙古高原的不同地區,蒙古馬的品種亦有區分。在錫林郭勒草原上有著名的烏珠穆沁馬、阿巴嘎馬、皇家馬的後代上都河馬;內蒙古赤峯市克什克騰旗有白岔鐵蹄馬;在鄂爾多斯高原有善走沙漠、清秀機敏的烏審馬;其中,以烏珠穆沁馬和上都河馬爲蒙古馬的代表品種。而蒙古草原民族對馬的博大情懷,在傳統節日那達慕大會中可見一斑。

西域的馬背情節

新疆古稱“西域”,是多民族聚集之地,各民族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節日習俗、神話傳說、名人軼事、文學藝術、音樂舞蹈等透射出燦爛的文化,馬文化也融入其中,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至今大部分生活在新疆牧區的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塔吉克等少數民族被稱爲“馬背民族”,馬既是他們放牧生產、生活的主要工具和來源,又在民族文化、繪畫、音樂、舞蹈、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例如,哈薩克人的阿肯彈唱會、柯爾克孜人的瑪納斯和阿肯彈唱會、維吾爾族人的以十二木卡姆爲代表的音樂歌舞等已經傳承了上千年,在這些節日般的慶祝活動上都可以看到馬的身影——賽馬、走馬賽、叼羊、姑娘追(哈薩克族廣泛流行的一種草原遊戲)、追姑娘(與前者遊戲形式相反,柯爾克孜族特有的遊戲)、馬上角力、飛馬拾銀、高原馬球、馬上射箭等,不一而足。

柯爾克孜族,馬是民族的翅膀

騎馬,是柯爾克孜人要學會的第一個本領。孩子生下來,父母要把孩子抱上馬背,讓孩子跨在馬上在母親的保護下走一段路,使襁褓中的嬰兒領略騎馬的快樂。柯爾克孜老人常說“四個無價之寶”:美麗的姑娘、能狩獵的雄鷹、快馬、能捕獵的獵狗,道出了幾千年來柯爾克孜人的生活習慣,說明了馬在柯爾克孜人文化生活上極爲重要的地位。柯爾克孜人農耕、走親訪友、牧羊、放駝、狩獵、叼羊、角力、喬遷、轉場、翻山越嶺、淌河涉水,無不依靠馬。其日常飲食也以餵養牛、馬、駱駝、犛牛提供生活所需的肉和奶,一年四季離不開奶茶,冬季尤其喜歡馬肉。

飲馬奶孜節,是柯爾克孜人的傳統節日,以祝福馬奶孜滿皮桶、牲畜滿草原、生活美滿。他們大多生活在牧區,從事牧業生產,他們養馬,愛馬,喜歡喝馬奶,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飲馬奶孜的節日。節日當天,來自各方的牧民集中在組織餘綠喜節的阿伊勒,分別坐在多個白氈房內,或坐在綠茵茵的草地上。客人按貴客、年齡、地位之分就坐,小孩和年輕人坐在客人或老人對面。客人坐好後,前面擺好餐布,上面放柯爾克孜人喜歡的飲食,熱情招待客人。爲了給節日添加色彩,先後還會舉行傳統體育比賽和喝馬奶孜比賽。

哈薩克族,馬是第二生命

哈薩克族是一個愛馬善騎的民族,主要傳統節日有諾吾魯孜節、肉孜節和古爾邦節。“諾吾魯孜”是哈薩克語辭舊迎新之意,節期在民間曆法的新年第一天,相當於春節。這一天,人們身着鮮豔的民族服裝,互相登門祝賀,走家串戶,喫用小米、麥子、大米、奶疙瘩和肉等混合做成的“納吾熱孜飯”。在冬不拉的伴奏下歡唱有固定曲調但需即興填詞的“納吾熱孜歌”並翩翩起舞。大家相互擁抱,祝賀新年,祝願老幼平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這些節日往往熱鬧非凡,不乏對唱、摔跤等活動,但最受矚目的還是賽馬、叼羊、姑娘追、馬上角力等富有情趣的傳統馬背活動。儘管這些馬上競技源於傳說和生活需要,但通過這些活動,大家增進相互交流的機會。姑娘追是哈薩克族男女青年間互覓情侶、表達愛慕之情的獨特而又奇妙的傳統活動。參加姑娘追的一對青年男女,騎馬並轡,向前方二三百米處的指定地點進發。一路上,男方可以向女方任意開玩笑,說戲謔的俏皮話,也可以盡情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姑娘不能有任何表示,即使羞得紅了臉,也要默默地傾聽。當走到指定地點,就要返回時,男青年要機敏地首先拍馬疾奔,姑娘隨之縱馬窮追,一邊追,一邊用皮鞭抽打那位頑皮的小夥子,而男青年照例不得還手。

叼羊,不僅是哈薩克族牧民所進行的一項扣人心絃的馬上游戲,而且是力量和勇氣的較量以及騎術的比拼。叼的山羊要預先割掉羊頭,扒掉內臟,有的還往羊肚子裏灌水,放在場地中間。一般分三種比賽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分組叼,被參賽者10 人左右爲一組。主持者一聲令下,兩隊騎手急馳而去,馬快且馬上功夫好者把羊抄起,提着夾在蹬帶下或放在鞍前奔跑,其他人催騎追趕搶奪。經過反覆的互相爭奪,當某隊最後把羊放到指定地點時,就算獲勝。第二種方式是兩人單叼,第三種方式是羣叼。優秀的叼羊手被譽爲“草原上的雄鷹”

塔吉克族,在世界屋脊打馬球

在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西南部有一個“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中國古老的民族塔吉克族主要聚居在此。塔吉克族對馬有特殊的感情和愛好,民間很多文化體育活動以馬爲主,馬球是其最具有文化內涵和特色的。塔吉克族馬球於2008 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此後,每年3 月21 日塔吉克族的傳統節日肖貢巴哈爾節(相當於我國的春節,是沒有任何宗教色彩的民間傳統節日)上,都會由地方政府牽頭舉辦全縣性的馬球比賽,在五一、十一和每年7 月份的“帕米爾旅遊文化節”期間也會有馬球助興。

青藏高原上的圖騰

在西藏人民的生活中,馬有兩種用途,一種是用來馱運,一種作爲交通工具。作爲交通工具用的馬,是不能用來馱物的。藏族人崇尚白色,尤其崇尚白色的馬,認爲是菩薩的化身,是吉祥之物。

藏族牧區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偏愛走馬,走馬的耐力好,節奏平穩,速度均勻,是遠行時最好的代步工具。藏民族的賽馬由來已久,除了夏河每年農曆7 月13 日的賽馬會之外,還有各個地區因爲各種慶祝活動舉辦的賽馬活動。新年祈福的時候,嫁娘新娶的時候,活佛舉行儀式,甚至出門遠行,都會有各種關於馬的活動,或是賽馬,或是祭拜,或是讚美,在這片純淨的高原上,馬作爲一種奔跑的圖騰,一直存在。

在藏族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諺語和民歌中,都會有一位英雄出現,他就是在藏地歷史悠久、流傳廣泛、代表着藏族人民心目中英雄形象的格薩爾王。《格薩爾》是一部英雄史詩,兩千多萬字,是世界上最長的英雄史詩。講述古代藏族社會充滿了天災人禍,天界衆神將降妖伏魔的重任交給了半人半神的格薩爾。

( 馥室成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