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此,筆者建議在具體執行中加上兩句話,一句是“分類施策、動態調整”,一句話是“行業分類爲主、地區劃分爲輔”,意思是說將受不同影響的行業企業分爲三類,對一類行業企業免繳社保,對二和三類實行一定程度的降費和延遲繳費,這樣,既對真正困難的行業企業起到實質性的幫助,又對社保可持續性的影響不是很大。爲全面有序加快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幫扶一些十分困難的行業和中小微企業,一些地方政府相繼出臺社保費減免政策,例如,浙江發佈了“17條”,成都制訂了“20條”,上海、江蘇、山東等多省市出臺了社保繳費延期、調整繳費基數、實施穩崗補助等多項社保優惠措施。

(原標題:鄭秉文:社保新政要“精準執行”,分類施策,促進復工復產)

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次出臺社保新政,爲企業減負,支持企業儘早復工復產,爲取得抗疫取得最後的勝利做貢獻。

一、此次出臺社保新政有兩個亮點

一是社保新政的出臺非常及時。目前很多行業企業復工復產面臨困難,它們亟待社保政策推出新政。爲全面有序加快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幫扶一些十分困難的行業和中小微企業,一些地方政府相繼出臺社保費減免政策,例如,浙江發佈了“17條”,成都制訂了“20條”,上海、江蘇、山東等多省市出臺了社保繳費延期、調整繳費基數、實施穩崗補助等多項社保優惠措施。

二是社保新政與中央作出的“精準施策、分區分級”的科學防治精神非常吻合。例如,就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保費階段性減免來說,決定劃分三種情況:從2月到6月可對湖北以外地區中小微企業免徵上述三項費用,從2月到4月可對湖北以外的大型企業減半徵收;湖北省從2月到6月可對各類參保企業實行免徵。這種做法非常好。

二、此次疫情影響經濟社會的兩個特殊性

在過去的一個月裏,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感受了這次疫情對日常生活的巨大影響,也感受了一些對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巨大沖擊,與2003年SARS那次疫情相比,這次的影響有兩個特殊性:

一是不同企業行業受到的衝擊存在很大差別。例如,前段時間,餐飲業頭部企業、內蒙古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說,全國59個城市367家門店幾乎全面停業,與上一年春節相比,這次春節的營業收入下降87%,損失7億~8億元,賬上的現金流只能維持3個月,2萬多員工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隨後,有些中小企業和服務行業的企業家在網上“曬賬本”,坦言它們的經營壓力,並且直指社保繳費壓力太大,呼籲針對疫情的影響儘快出臺社保新政。

二是不同地區受到的影響存在很大差別。湖北疫情十分嚴峻,其次是一線城市和幾個二線城市受到影響很大,而這些地區復工復產面臨的用工壓力非常大。即使在湖北,不同城市地區的情況也存在很大差異性,例如,武漢受到影響最大,其次是黃岡、孝感等受到較大影響的城市,再次是受到影響較小的城市和地區。

三、當前社保政策調整的兩個特殊性

自社保制度建立以來,算上這次,運用社保新政進行大規模反週期至少已有過兩次,第一次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首次推出“五緩四減”,效果很好,中國成爲首先走出經濟危機的國家之一,社保新政功不可沒。第二次是2015年進入“新常態”以來一直到現在,社保費持續大規模下降。兩次反週期的社保新政不外乎都是“老三樣”:階段性降費、提供穩崗補貼、提供培訓補貼等。但是,在目前大背景下,“老三樣”的調整力度和適用空間也都發生了變化,主要特點有兩個:

一是社保新政“老三樣”的“敏感度”已很低。說實話,社保制度反週期的手段還是很有限的,“老三樣”已經使用了兩次,這次還正在使用過程之中,例如,去年政府工作報告宣佈的從失業保險基金拿出1000億進行穩崗培訓還在過程當中,大幅降低養老保險的費率和費基是從去年6月份陸續開始的,至今還不到一年。“老三樣”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遇到了新情況,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突如其來,全社會甚至停擺,全世界矚目。在這樣猛烈的、比17年前SARS更爲慘烈的條件下,“老三樣”的敏感度已經很低了,需要有一些新思路。

二是社保費降費承受的壓力已經很大,空間已經很有限。2015年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連續6次降費,共降費近萬億元,其中,去年就減收5000億元左右,按去年的降費節奏和計劃繼續下去,今年社保費將減收近萬億。如進一步減免,就急需出臺兩項配套措施:一個是加大中央調劑力度,比如,從3.5%提高到4.5%,一個是今年全國實現省級統籌。就是說,與社保新政配套的事需要一個頂層設計。

四、分類施策要“精準、精準、再精準”

中央關於“精準施策、分區分級”的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意見非常符合此次疫情和社保制度背景的兩個特徵。問題在於如何“精準”地執行“精準施策、分區分級”。在社保費減免上區分大中型企業、區分地區的基礎上,在具體執行過程不妨再繼續“沉”下去,分類再精準一些。就是說,“老三樣”要有新做法,具有三個思考。

一是在具體執行中引可入分行業的做法。這次將中小微企業和大企業區分開來,這非常好。但事實上,中小微企業在疫情中受到的衝擊也存在很大差異。幾年前,有關部門對中小企業劃型專門作出規定,將中小企業分爲16種,我們可據此來看看受影響的情況: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零售業、交通運輸業受到的影響肯定大於建築業、房地產開發經營業、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而後幾類受到的影響肯定還要大於農林牧漁業、工業、倉儲業、物業管理等等。分爲幾個行業,這似乎能更精準一些,否則,都是中小企業,但受到的衝擊存在較大差別,這個因素應該考慮到。引入行業的分類做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有些企業雖是大企業,比如大型餐飲集團,就業幾萬人,它們不屬於中小微,但受到的影響甚至是毀滅性的。

二是要考慮到消費方式和作業方式。不同的消費方式受到的影響也不一樣,例如,消費方式也可以作爲一個劃分的做法,就是分爲現場消費和線上消費。這2種消費方式受到的影響差別非常大。比如,旅遊和影院娛樂必須要現場消費,受到影響最大;其次是線上消費可替代的,比如網購、某些教育培訓等。此外,還可將不同的作業方式也分分類,比如,有些企業必須是聚集性的生產才能開工,用工荒問題影響特別大,而有些是分散性的作業,比如,上百家基金公司等。聚集性的作業方式的企業在復工復產方面受影響較大,可傾斜一些政策。

三是應考慮到流量的因素。此次疫情影響最具殺傷力的是完全依賴流量的企業行業,比如,影院和旅遊等娛樂業是完全依賴流量的,但物業管理、電力和水務等與流量的關係不是太大,等等。

一句話,要精準、精準、再精準;越精準,效果越好,花錢越少,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既要防止大水漫灌,也不要小水漫灌;既要爲真正困難的企業減負,把錢花在刀刃上,實現保企業保就業,又應把徵收社保費做到最大化,確保社保制度的可持續性,實現應收盡收;既要確保社保新政的公平性,防止產生負激勵,又要避免各地各自爲政,防止道德風險,導致各地攀比。

五、“精準執行”社保新政三點建議

爲此,筆者建議在具體執行中加上兩句話,一句是“分類施策、動態調整”,一句話是“行業分類爲主、地區劃分爲輔”,意思是說將受不同影響的行業企業分爲三類,對一類行業企業免繳社保,對二和三類實行一定程度的降費和延遲繳費,這樣,既對真正困難的行業企業起到實質性的幫助,又對社保可持續性的影響不是很大。具體思路如下:

1.對受影響的行業劃分爲三類,實施三個等級的政策優惠的社保新政

第一類行業是嚴重依賴現場消費和流量的行業,比如,餐飲、酒店、影院、娛樂、文化、旅遊、百貨商場、教育培訓等行業受影響最重,幾乎處於停業狀態,在政策規定停業期和緩衝期內應免除其所有社保費的繳納義務,因爲停業期是政府提出的要求,僱主沒有解聘,堅持發放一定的工資,體現了僱主的擔當。

第二類行業是依賴現場辦公但與流量關係不大的行業企業,比如,電力、水務、環保、物業管理、快遞、交運、出租車(含網約車)等也受到較大影響,建議實施降費政策。

第三類是人工聚集性參與的行業,比如,地產、建築、汽車、家電、食品飲料、電子等行業受到物流、交通和市場需求等因素的影響,建議實施緩繳措施。

2.對享受優惠政策的三類行業實行動態管理,適時調整行業的進退

除上述三類行業以外的其他行業,比如電信、互聯網、金融業、油氣、煤炭、有色、化工、機械等,暫不實施社保優惠政策。但考慮到此次疫情對某些企業產生的影響可能會持續到年底,三類行業實行動態管理,隨着疫情的變化,建立進入與退出機制,適時調整。

3.根據受疫情的不同影響,將全國劃分三個地區

對上述三個行業的劃分要“因地制宜”,根據疫情影響程度將全國劃分三類地區。例如,第一類地區是受影響最嚴重的湖北,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也要劃分一下不同的行業,區別對待。第二類是受到影響較大的地區,第三類是受影響非常小的地區,例如,有的省份僅發現幾例,不在此次社保新政的覆蓋範圍之內。就社保費減免的幅度來說,也不要一刀切,在三類地區劃分時,以第二類地區劃分三類行業爲“基準”,其中,第一類地區湖北省的力度要大一些,第三類地區不享受社保新政。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