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源自於藝術,浸潤於生活,觸動於靈魂的饕餮盛宴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主角》讀後感

○ 張 煒

頭版頭條■陳彥:作家要長期深耕自己的土地【《中國青年作家報》2019年11月05日 0102 版】

【茅盾文學獎■有聲書】陳彥長篇小說《主角》全集(136集)——作者:陳彥 演播:黎春 製作人:于丹 


  宅家抗疫,翻開陳彥先生的《主角》,一下子就不能自已了:一會兒眼淚流滿了臉頰,一會兒頷首微笑,一會兒扼腕嘆息,一會兒揣摩書中主角的動作,一會兒又蹙眉思考……隨着作者的筆端,書中主角及其周遭人物的人生起浮、喜怒哀樂,已經深深地感染了我。 
  這是一幅薈萃半個世紀來陝西秦腔精英戲劇人生的巨像圖。作者陳彥爲陝西十分著名的劇作家,他創作的《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等優秀劇目早已名震三秦,火遍華夏。他在秦腔藝術團體工作近30年,對秦腔這一古老劇種的內涵和外延有着深入骨髓的理解,對大大小小的秦腔角兒們也如數家珍,本書就是他30年秦腔藝術實踐總結與結晶的產物。正如作者所言:“我是想盡量貼着十分熟悉的地皮,把那些內心深處的感知與記憶,能夠皮毛粘連,血水兩摻地和盤托出。”全書以秦腔名伶憶秦娥半個世紀的成長經歷爲線索,圍繞主角沉降起伏、榮辱興衰的百味人生,展示了各類秦腔角兒們臺前幕後的人生際遇,揭示了大千世界明爭暗鬥、人生博弈的心路歷程,記錄了他們或勵志、或拼搏、或刺激、或榮光、或茫然、或疲憊、或憂傷、或苦情……的精神與物質生活,從而勾勒出一幅秦腔世界芸芸衆生在人生大舞臺靈動而鮮活的衆生相。 
  這也是一首展示各類秦腔角兒們人生苦旅的交響樂。在這首皇皇大樂中,有爲戲而生的老藝人苟存忠、古存孝、裘存義、周存仁等,無論生活多麼不如意,都沒有磨滅他們對秦腔的熱愛;無論什麼艱難困苦,甚至是獻出生命,都難以阻隔他們的對秦腔的癡迷,也許正是這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數千年來才使秦腔這一古老的劇種延續發展至今。有傻得可愛、倔得可敬、紅得發紫、苦得可憐的主角憶秦娥,她由一個燒火的丫頭蛻變爲“秦腔皇后”,“她喫了別人喫不下的苦頭,也享受了別人享不到的榮譽;她獲得了唱戲的頂尖榮譽,也受到了唱戲的無盡毀謗。進不得,退不得,守不住,罷不成”。書中,每每讀到她取得的藝術成就,都讓人頓生敬意,讀到她悲慘的遭遇,也令人唏噓不已。也許她苦難輝煌的人生,就是世人追求的生活本真,而她負重前行的不懈奮鬥,則是當今社會勃勃向上的動力和源泉。有形形色色、爲數衆多、恍若“江湖”的配角羣體,朱繼儒、單仰平、薛桂生、封子、秦八娃等前輩與領導,令人敬佩和懷念,他們爲秦腔藝術做出的貢獻將載入史冊;胡三元、米蘭、胡彩香、封瀟瀟、周玉枝等普通演員,則真實而可愛,他們對藝術的癡迷,令人敬佩,他們爲生活的拼爭,值得理解和同情,他們的慈根慧心,讓人體悟了社會的溫情;赫大錘、黃大正、楚嘉禾等邪惡之輩則令人不齒,歹毒的赫大錘活該一死,而以整人、誣陷爲能事的黃大正、楚嘉禾之輩,令人憤懣,不禁對“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這一社會現象,有了深切的認識;當然,還有劉紅兵、石懷玉、喬所長等秦腔藝術的關聯者,他們與秦腔藝人的瓜葛糾纏且與之帶來的苦樂悲喜,也讓紛繁的秦腔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這還是一束大千世界折射於秦腔藝術的七彩光。秦腔藝術的興衰是與時代背景和社會思潮緊相關聯的,十年動亂時期,受左傾思潮的影響,與其他傳統劇目一樣,古老的秦腔被根正苗紅的樣板戲所替代,退出了正規舞臺,秦腔藝人也流失殆盡,這項古老的藝術幾近失傳。改革開放後,國家百廢待興,秦腔這一國粹也煥發了生機,在三秦大地乃至整個大西北紅紅火火和發揚光大起來,《主角》一書記錄了這段歷史。這一時期,《打焦贊》《遊西湖》《白蛇傳》《狐仙劫》等等,一臺臺優秀傳統劇目推向舞臺,贏得了廣大秦腔迷的熱捧與喜愛,而正是這一時期,主角憶秦娥步入了藝術的巔峯,星光璀璨,享譽全國。好景不長,由於受商品經濟的影響,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後,域外文化和時尚表演鋪天蓋地,秦腔這一古老藝術又陷入低迷,被擠向茶肆酒坊、山野民間。然而,是金子總會發光,真正的藝術終將綿延流長,再加之國家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和藝術團體的改革創新,經過約10年的迷惘,古老的秦腔重登大雅之堂,再次綻放異彩,而主角憶秦娥日臻爐火純青的藝術功力,更是歷久彌香,折服了無數的秦腔迷,成爲了享譽海內外的“秦腔皇后”…… 
  總之,《主角》一書不僅記錄了秦腔精英們的戲劇人生,更是把他們的苦樂春秋鑲嵌於時代發展的大背景裏,讀起來真實親切、厚重給力。其實,包括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和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等優秀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重要特點,那就是把個體的命運放在歷史的大背景裏來剖析與審視,以使作品獲得令人震撼的時代張力!恐怕正因爲如此,這兩部作品均獲得茅盾文學獎,而且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爲中國當代文學的豐碑。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同爲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主角》,也一定會成爲經得起時間和歷史檢驗的傳世之作。 
  這更是一餐源自於藝術,浸潤於生活,觸動於靈魂的饕餮盛宴。全書不只單純講述秦腔角兒們的人生故事,字裏行間都滲透着人生的智慧與作者的哲思。比如,書中通過黃正大、朱繼儒、單仰平、丁至柔、薛桂生領導模式的描寫,其領導水平的高下優劣立馬顯現,而作者長期從實踐中凝練的管理智慧也躍然紙上。通過主角憶秦娥的一場噩夢,作者又對文化藝術界追遂名利、徒慕虛名、不勞而獲的陋習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和諷刺。對於唱戲,書中如是說:“娃呀,唱戲就要這樣,不能虧了自己的良心。爲啥好多人唱不好戲,就是好投機取巧,看客下面。看着眼下是得了便宜,可長遠,就攢不下戲緣、戲德。沒了戲緣、戲德,你唱給鬼聽去……”話粗理端,幾句話就講清了唱好戲的關鍵。對於主角,書中這樣寫道,“能享受多大的讚美,就要能經受多大的詆譭……你要風裏能來得;雨裏能去得;眼裏能揉沙子;心上能插刀子。才能把事幹大、幹成器了。”“誰讓你要當主角呢,主角就是自己把自己架到火上烤的那個人。因爲你主控着舞臺上的一切,你就需要有比別人更多的犧牲、奉獻與包容……”恰似醍醐灌頂,主角的擔當與使命赫然清晰,而人生時時處處都是主角、配角的時空變換,又何償不是這個道理!另外,作者對民間語言的巧妙運用,也爲作品增添了不少光彩。如:“得了便宜還賣乖;撈了稠的還嫌幹;撇了油花還嫌膩;咥了心肝還嫌苦”“碎蜘蛛肚子沒多少萬貨,還要強撐着織大網,不做作能行嗎?”“驢改不了傻叫,狗改不了喫屎,騾子改不了尥蹶子”“比雞起的早,比狗睡的晚,比牛掙的苦,比驢跑的歡”等等,鮮活靈動的語言,抓地、結實,閃耀着智慧的光彩,真是酣暢淋漓,嫽紮了。 
  當然,作爲一個從業30餘年的老編輯,我還是習慣性地想雞蛋裏挑骨頭,找一點作品的不足:書中的個別人物還可以處理得更好一些,比如劉紅兵,他離婚殘疾後,按常理其父母不會對他不管不顧的,兒不嫌母醜,母也不會棄兒渾的。老藝人周存仁,上冊交待了,下冊卻沒提及,有點小遺憾。還有劉四團,在書末又閃了一下,似顯多餘,其後來的結局可以從他人口中提及就行了。另外,整部作品是以第三人稱敘事,而書中關於劉憶和宋雨的兩段文字,有一點孩子自述的味道,感覺與整部作品的行文風格不太協調,可稍做處理。 
  不過,雖覺有瑕疵,終究是瑕不掩瑜的。讀完整部作品,我的思緒久久地沉浸其中難以自拔,甚至還有了吼一嗓秦腔的衝動,而遺憾的是我又不諳此道,那就從書末擷取兩段主角憶秦娥的秦腔唱段,以滿足我的心願,也權作文章的結尾吧。 

  五十年風雨如注一棵草; 
  五十年冷暖見慣無矜驕; 
  五十年生離死別知多少; 
  五十年真情常被一旦拋。 
  …… 
  主角是聚光燈下一奇妙; 
  主角是滿臺平庸一階高; 
  主角是一語定下乾坤貌; 
  主角是手起刀落萬鬼銷; 
  主角是生命長河一孤島; 
  主角是舞臺生涯一浮漂; 
  主角是一路斜坡走陡峭; 
  主角是一生甘苦難號啕。
——本文作者系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黨委委員、總編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