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最初1965年、1967年由蘇聯部長會議、國土防空軍、陸軍火箭炮兵總部等單位聯合制定的研發方案,蘇軍將研發一種國土防空軍、陸軍野戰防空火箭部隊、海軍通用的區域防空系統,主要作戰對象既包括大氣層內的戰術飛機類目標,也包括當時已經快要出現的低空突防的巡航導彈威脅,更包括北約聯軍裝備的“潘興-1”、“長矛”等諸如此類的地對地戰術導彈,且具備良好的快速展開、多目標交戰、抗電子干擾性能。比早期的S-300P只能“理論上”攔住地對地戰術導彈,S-300V配備的9M82型導彈可是實打實地在蘇軍方面軍一級的部隊頭上打傘用的,整套系統由9S15M型戰管與早期警戒雷達、9S19M2型近方搜索與目標指示雷達、9S32-1型制導照射雷達組成,且由9S457指揮中心有機結合,戰管雷達、火控雷達的功能與自動化程度均超過同期的S-300P系統所配備的雷達,且系統內所有的車輛均採用了履帶式設計,全地形通過能力好,適用於協同方面軍一級部隊不斷向前推進防空攔截線。

S-500防空導彈系統

今天就來談一談這S-400和S-500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蘇聯防空系統歷史

咱們首先要說的,自然是俄製的S-400和S-500防空系統之間的關係。跟很多人想象的完全不一樣,S-500儘管看起來比S-400“多了一百”,但從所承擔的任務方面,與S-400並非簡單的替代關係而是補充關係,這兩種導彈的技術源流也不是從一棵科技樹上長出來的。咱們還是先從蘇軍上世紀60年代後期開展的“通用地空導彈研發計劃”來說起吧:

“通用地空導彈研發計劃”最初成品:S-300PT

按照最初1965年、1967年由蘇聯部長會議、國土防空軍、陸軍火箭炮兵總部等單位聯合制定的研發方案,蘇軍將研發一種國土防空軍、陸軍野戰防空火箭部隊、海軍通用的區域防空系統,主要作戰對象既包括大氣層內的戰術飛機類目標,也包括當時已經快要出現的低空突防的巡航導彈威脅,更包括北約聯軍裝備的“潘興-1”、“長矛”等諸如此類的地對地戰術導彈,且具備良好的快速展開、多目標交戰、抗電子干擾性能。

潘興-1戰術導彈

但是後經論證發現,以當時蘇聯能夠達到的技術水平無法兼顧這麼多的任務類型。而國土防空軍、陸軍防空火箭部隊的任務側重又明顯不一樣,國土防空軍主要的想法是打擊深入蘇聯境內的美軍戰略轟炸機與縱深攻擊的巡航導彈,而陸軍防空火箭部隊主要的想法是攔截對蘇聯方面軍指揮所、重要作戰節點目標實施打擊的北約地對地中短程戰術導彈。

S-300P、S-300V和S-300F的區別

故最後這個“通用地空導彈”只好分解爲兩個半項目:一是由蘇軍國土防空軍主導的S-300P項目,二是由蘇聯陸軍防空部隊主導的S-300V項目,最後“半”個則是蘇聯紅海軍基於S-300P研發的上艦項目,也就是S-300F“裏夫”。按照一開始的研發計劃,這三個項目將按並行推進的模式進行,且儘量做到部分分系統、零配件的通用化,適應不同軍種的需求。

S-300系統的科技樹

雖然一開始蘇聯部長會議做的規劃是“儘量通用”,但最後多家研發單位拿出來的成品可謂“大相徑庭”,通用化程度很低,且相互之間的性能還多少有點重疊,除了都叫“S-300”。事實上,蘇軍國土防空軍的“S-300P”和蘇聯陸軍防空部隊的“S-300V”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了:

S-300PMU1搭配的48N6E導彈

咱們先拿配備的導彈來講吧,主要裝備蘇聯國土防空軍,一開始配備的是5V55這種指令制導的導彈。後來在5V55P上面首先應用了TVM制導模式,隨後在S-300PMU這一改進型上首先應用了全面升級的48N6型導彈,並以此爲基礎先後升級出了48N6E1、48N6E2。整套系統也在不斷地升級換代。先從S-300P升級到S-300PMU,然後升級到S-300PMU1、PMU2,目前最新的升級版則是咱們在前文提過的S-400,或者應該叫做S-300PMU3,配備的導彈也從S-300PMU2使用的48N6E2升級到了48N6E3,又增加了40N6這種超遠程的防空導彈。

S-300系統裝備的導彈

而海軍的S-300F區域防空系統,實際上是跟着國土防空軍的S-300P在走的,早期同樣使用的是5V55型導彈,到“裏夫-M”時則換裝了48N6型導彈,目前配備在22350型護衛艦上的3K96“Redut”垂直髮射系統則沿用了48N6DM型導彈。從這裏我們完全可以看出,所謂的S-400,其實是蘇聯國土防空軍S-300P型區域防空導彈系統的深度改型。

海軍裝備的裏夫-M

蘇聯陸軍防空火箭部隊的S-300V

而相比導彈改型五花八門、在國際軍貿市場上也炙手可熱的S-300PM系列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由蘇聯陸軍防空火箭部隊主導的S-300V項目則要低調許多。其實S-300V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比S-300P要酷得多,主要因素有三點:

S-300V系統的9A83 發射車,4枚9M83導彈

一是最早在同一套導彈武器系統上集成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導彈以執行多元化的防空反導任務。S-300V在使用的9A82/83型履帶式發射車上集成了兩種區域防空導彈,一種是主要用於打擊大氣層內戰術飛機目標的9M83型導彈,早期的導彈最大攔射半徑大約爲80千米,另一種則是用於戰區末端反導的9M82型導彈,對IRBM類目標的最大攔射半徑大約爲40千米,戰時兩種導彈一般混編出動。

9M82型導彈

二是在蘇軍中最早具備了有效的機動反導攔射能力。比早期的S-300P只能“理論上”攔住地對地戰術導彈,S-300V配備的9M82型導彈可是實打實地在蘇軍方面軍一級的部隊頭上打傘用的,整套系統由9S15M型戰管與早期警戒雷達、9S19M2型近方搜索與目標指示雷達、9S32-1型制導照射雷達組成,且由9S457指揮中心有機結合,戰管雷達、火控雷達的功能與自動化程度均超過同期的S-300P系統所配備的雷達,且系統內所有的車輛均採用了履帶式設計,全地形通過能力好,適用於協同方面軍一級部隊不斷向前推進防空攔截線。

9A82發射車搭載2枚大尺寸的9M82導彈

第三則是從該系統配備的9A82型發射車、9M82/83兩種導彈的外形來看,整套系統肌肉感十足,可謂充滿了蘇聯式的暴力美學,比娘娘腔的S-300P系列高到不知道什麼地方去了(大霧)。

S-500的來歷

當然,S-300V型防空導彈系統在裝備蘇聯陸軍之後,也在持續改進,只不過這種改進相比S-300P來講實在是有些慢了,而S-300V較差的軍貿成績在一定程度上也拖慢了它的改進速度:目前配備S-300V的國家除了俄羅斯自己和前蘇聯的幾個加盟共和國,似乎只有委內瑞拉購買過一批(很迷的操作)。中國上世紀九十年代試圖提出購買,但被認爲中國陸軍不具備保障其作戰的能力而作罷。

S-300V

截止目前,俄羅斯空天軍(據說S-300V目前在俄空天軍空天防禦部隊手下)所裝備的S-300V有部分已經升級到了S-300V4型,配備的導彈則是從9M82和9M83升級到了9M82-1、9M83-1,據說對地對地戰術導彈的攔射半徑提高到了150千米一級。此外據說還有一型類似於S-400型防空導彈系統配備的40N6型超遠程防空導彈的9M82DM型導彈已列裝,據稱可以攔射遠達450千米外的空中目標,但目前還沒有什麼實錘。

S-300V4

而除了在S-300V的現有系統基礎上進行深度挖潛,該武器系統的設計方金剛石-安泰公司也在推出“脫胎換骨”式的、類似於S-300PMU2升級到S-400型的改進型。沒錯,相信說到這裏大家都知道了,這一“脫胎換骨”式的改進型,就是讀者們提到的S-500“普羅米修斯”系統,它是蘇聯陸軍防空火箭部隊主導的S-300V科技樹上結出的果實。

S-400和S-500各自的特點

那麼,既然S-400和S-500分別是從兩個完全不同的科技樹、兩種完全不同的區域防空導彈系統改進而來的兩種完全不同的防空導彈,它們之間的性能各有什麼特點、孰優孰劣呢?大伊萬認爲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S-400防空導彈系統

從二者在俄羅斯空天軍中承擔的戰役使命來看,S-400所承擔的任務,依然是以大氣層內反戰術飛機、巡航導彈類目標爲主,兼顧可以承擔戰區末端反導類任務。而S-500恰恰相反,以承擔戰區末端反導任務爲主,兼顧承擔大氣層內反戰術飛機、巡航導彈類任務,這跟先前S-300P和S-300V在蘇軍中的戰術地位是基本一致的,是一種“既有重合、又互相補充、從而形成體系”的關係;

一套標準的S-500防空系統

而從二者的系統構架來看,S-500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融合了一部分S-400的既有成果,通用化程度要超過S-300V和S-300P,如其旅團一級的戰管、早期預警雷達就沿用了91N6“大鳥”,營一級的全高度近方搜索雷達則沿用了96L6“奶酪板”。但是出於戰區末端反導任務的需求,S-500的態勢感知與火控單元相比S-400是多少特化了一些的,如91N6雷達被升級成了體積更大、探測距離更遠的91N6AM雷達,96L6雷達則被升級成了96L6-TsP型,而在S-400上擔任導彈制導與火控的92N6E雷達,到了S-500系統上則被更換爲兩部不同的雷達,一種是負責打擊空中目標的、衍生自92N6E的76T6型火控雷達,另一種則是專司反導任務、體積和重量更大的77T6型火控雷達,其在戰區末端反導任務上的能力無疑是要比S-400高一檔次的;

S-500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

(依次爲:導彈發射車、搜索/採集雷達車、反導專用交戰/火控雷達車、多模式交戰/火控雷達車、指揮車)

最後從這兩種系統配套的武備上看,S-400是“向下兼容”,以48N6E3、40N6E這兩種遠程/超遠程區域防空導彈爲主,作戰對象還是各類戰術飛機,而S-500則是“向上兼容”,配備了兩種體積巨大的防空導彈,型號分別是77N6N、77N6N1,前者可能承繼了S-300V上末端反導的9M82,而後者則承繼了9M83。相比S-400系統所配備的48N6E3和40N6E,顯然爲反導所特化過的77N6N系列在戰區末端反導任務上要略強些,因此總的來說,S-400和S-500這兩種系統,技術源流不同、作戰側重不同、系統配置略有不同,在俄羅斯空天軍作戰序列中應該是互相補充而非後者代替前者的關係,很多讀者單純地認爲“500比400好”這樣來看,顯然也是不夠客觀的。

S-500防空導彈系統

咱們要不要學習S-500?

那麼,既然S-500在俄羅斯空天軍的作戰序列中是擔任戰區末端反導的利器,咱們要不要也學習S-400,同樣來上幾套?這個,大伊萬其實認爲沒什麼必要。

畢竟一方面,咱們目前已經有了同樣擔任戰區末端反導任務、性能說不定還要略好一些的紅旗XX;另一方面,俄軍到現在都沒有搞定動能攔截器技術,S-500配套的依然是一個150公斤重的大型破片殺傷爆破彈頭,這比咱們的紅旗XX其實還是要差一個檔次。

S-500系統裝備的防空導彈

最後,在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威脅已經越來越大的當下,未來的反導攔截彈是否要向主要攔截高超音速飛行器轉型?是否要一枚導彈兼顧全高度層攔截?其實是反導攔截系統在研發方面所急需選擇的技術方向,現有的反導攔截彈在新的威脅面前是否全都不堪用必須推倒重來也都在未定之天。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家也就不必過分在意和執着地引進S-500這套系統了。(作者署名:軍武次位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