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線上“開工”的日子,上海劉海粟美術館牽頭的長三角美術館協作機制聯合多家藝術媒體和調研機構共同發起《新型肺炎疫情對中國藝術行業的影響調查》。受疫情影響,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推遲了原定於3月份舉行的北歐藝術家的雙個展,這個名爲“物隨心生”的展覽項目,原本是該館2020年展覽的“重頭戲”,如今只能“擇日展出”。

因爲新冠疫情的影響,幾乎所有國內藝術文化機構目前均處於閉館的狀態。藝術家當然也受到疫情的影響,在關注疫情的同時,或低調靜心創作,或參與一些抗疫題材的創作,鼓舞人心。

不同於民生行業,受疫情波及的藝術行業目前看似處於停擺的狀態。藝術機構閉館、畫廊暫不營業、藝術院校網上教學、原本應在2月初舉行的藝考也無奈推遲。“澎湃新聞·藝術評論”通過採訪特呈現藝術行業在當下疫情的狀態。

迄今爲止包括2020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紐約亞洲藝術周、“設計上海”和“北京畫廊周”等在內的多個大型藝術活動宣佈取消或延期。上海博物館的“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展”已經確認延期至3月下旬,但何時開館還尚未可知。

藝術界從業者除舉行線上捐贈拍賣、陸續開放雲展覽,併爲將來開館後被打亂的檔期等做打算;藝術院校也陸續開啓網絡課程,讓學生在家不停課。

圖片來自 《新型肺炎疫情對中國藝術行業的影響調查》514份問卷所得數據

美術館:展覽檔期受影響,工作人員“閉關修煉”

2020年1月底,春節7天的常規假期結束,當時疫情肆虐,並無任何復工跡象。已經閉館7日的美術館陸續推出線上展覽,美術館的工作人員雖不到館,卻也都調整計劃,各自在家線上“開工”。

美術館閉館、工作人員線上“開工”,促進了一部分工作的提前,尤其是以數據化方式推動線上展覽,一些原本就在開發線上展覽資源的平臺和APP,也趁着實體展館不開放的日子專注做好平臺,爲將來發力做好準備。

上海博物館相關人員昨天對澎湃新聞表示,疫情對“唐招提寺文物展”的影響最大,因爲開幕一個多月,上博就開始閉館,展覽同時錯過春節最佳觀展檔期,沒有達到展覽的宣傳效果。據上博介紹,疫情發生後,日方總協調人伊藤圭子女士首先致信關注和慰問中國疫情,並提出“爲展覽尋求最好的解決方案。”上海博物館楊志剛館長則表示,將進行力所能及的調整,在恢復開放後延長展期至三月下旬,增加展出時間,彌補臨時閉館帶來的種種影響。

上海博物館在疫情發生前的“唐招提寺文物展”展出現場

在線上“開工”的日子,上海劉海粟美術館牽頭的長三角美術館協作機制聯合多家藝術媒體和調研機構共同發起《新型肺炎疫情對中國藝術行業的影響調查》。截止2月11日,調查共計收到來自視覺藝術行業機構和從業者的問卷514份。

調查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55.2 %的藝術機構或自由職業者認爲,2020年上半年他們收入下降幅度將超過30%。56.1%的藝術機構認爲同期他們的人流量下降幅度超過30%。且若局勢維持現狀,90.9%的受訪者賬上資金維持不了六個月生存,而其中73.8%僅能支撐三個月以內。

圖片來自 《新型肺炎疫情對中國藝術行業的影響調查》514份問卷所得數據

“調查結果和我們的預期差距不大,但通過調查我們獲得了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爲未來制定政策提供依據。”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館長阮竣說,“突發性的閉館對劉海粟美術館的影響不大,因爲適值開館25週年,所以這一年我們的展覽計劃多爲自主策劃的研究展,展期普遍比較長,工作人員也趁着閉館在各自的領域中做深入的研究,爲未來的展覽做更多學術上的思考和準備。線上VR展和過去公共教育的線上版本,也在疫情的倒逼下陸續完成,抖音等短視頻賬號也在內部嘗試。”

據瞭解,目前上海多家美術館的工作人員均在閉館期間“練內功”,目前可見的是在網絡平臺做實體美術館的延伸,雖然第一季度展覽無法按原計劃實現,但未來工作人員“閉關修煉”或將爲未來的展覽帶來更多學術性的期待。

相比無房租等壓力的國有美術館,“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民營美術館承受了不小的壓力,尤其是原本春節假期以及整個春季都是美術館參觀的黃金時間,不少展覽特地選擇了春節假期前開幕,在豐富公衆假期文化生活的同時,民營美術館也希望以此提高運營收入。

然而,1月24日閉館以來,不少民營美術館切實感到了疫情造成“運營收入減少、運營成本卻相對增加”。前期展覽準備和投入化爲泡影,而重新規劃展覽、展品製作,以及國際貨運、撤展布展工期等困難撲面而來,所有的展覽和公教活動的都面臨調整。

受疫情影響,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推遲了原定於3月份舉行的北歐藝術家的雙個展,這個名爲“物隨心生”的展覽項目,原本是該館2020年展覽的“重頭戲”,如今只能“擇日展出”。“擇日”是哪日?目前誰也不知道。

處於閉館狀態的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日常消毒。

疫情也打亂了民生現代美術館至少半年的展覽計劃,尤其是國際性展覽,還面臨展覽合同和國際運輸的問題。“由於展覽項目從策劃到展出有一個時間差,一旦其中某一個環節陷入停滯,將導致整個項目週期進度延後,其他檔期的展出也連帶出現很多的不確定性。”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甘智漪說,“經此一‘疫’,不只第一季度,全年的檔期都充滿未知的變數。”

目前上海民生美術館兩位雙個展藝術家在中國國內製作的作品因爲製作工廠未復工,所以還處於未完成的狀態。藝術家也因爲疫情暫時無法來中國,美術館何時開放也還在等待通知。而且並不是美術館開門就有展覽,舊有的展覽撤展、新的展需要策展布展。所以從“開門”到“開展”還需要時間。

疫情導致的閉館,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展覽計劃的調整和銷售的停滯,在“斷炊”的情況下,目前房租(政府協調減免房租的是民辦非企業、公益美術館不在此列)和人員工資等日常支出沒有減少。而且除了與其他行業一樣要承擔場地和用工成本之外,美術館還要承擔相對高昂的藝術品運輸與保險費用等,停展無疑大大增加了展覽的單位時間成本,這些都是面臨的現實問題。

甘智漪還提出了美術館作爲大客流集聚區域,未來開放之日,也面臨防控的壓力。比如,出入口需要配置遠距離人臉測溫儀、開放區域要增加消毒頻次、場館內環境衛生和空氣流通均要加強。但是目前口罩、消毒液、測溫儀等防疫物資緊缺,市場採購存在較大困難。目前看來,未來開館之前還需要做大量的準備。

目前上海市文旅局也向各家美術館發了調研表格,也將根據統計制定相關政策。

圖片來自 《新型肺炎疫情對中國藝術行業的影響調查》514份問卷所得數據

美術館等文化機構的閉館,受到連鎖影響的還有文創產業,加之文創本非生活必須、產品下游工廠也未復工,目前很多文創公司處於停產狀態。就疫情對文創的影響,PHAIdesign弗愛設計創始人、《上新了故宮》創意指導楊威傑說,現在公司的設計人員處於“雲辦公”的狀態,將原本計劃下半年進行的牛年、虎年相關文創的設計提前,且提出設計注重日用、實用,並控制成本。同時,他也希望待疫情過去,會迎來消費的反彈。

“PHAIdesign弗愛設計”以元宵節兔子燈爲元素設計的文創。

藝術市場:開發網上銷售,期待疫情過後的消費

2020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取消引起了藝術市場不小的波瀾,2020是巴塞爾藝術展50年,原本還在期待50年三地同慶,但卻因爲疫情擱淺了。多年來香港巴塞爾被喻爲亞洲藝術的風向標,其銷售額也佔了藝術市場的一定比重。如今,藝博會取消、畫廊展廳關閉、一些畫廊在國內的銷售處於基本停滯。加之目前畫廊的工作人員處於雲辦公的模式緩慢復工,預計真正開始復工要到3月份以後。

巴塞爾藝術展亞洲藝術總監黃雅君近日對外公佈了香港巴塞爾將在線上舉行,與實體展覽會一樣,線上展廳將從3月18日至20日提早向VIP開放,3月20日至25日向公衆開放。“儘管線上展廳無法真正取代我們原本要在香港舉辦的展會,但我們希望它的出現,能爲所有因取消三月展會而受到影響的畫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黃雅君說。

巴塞爾藝術展等藝博會的常客——白立方畫廊在疫情發生以後也對近期活動做出了相應的調整。目前,白立方香港畫廊空間調整爲預約開放,並安排員工儘量留家工作。“在疫情期間,我們會更多通過線上和社交媒體平臺等方式與客戶和倫敦總部保持緊密聯繫。”白立方亞洲區總監周曉雯告訴澎湃新聞。同時原計劃在香港巴塞爾同期舉行的畫廊展覽,也因博覽會取消和藝術家本人無法赴港而推遲。

周曉雯認爲,疫情爆發造成的出行不便讓客戶和觀衆無法親自來畫廊體驗展覽。但她也相信這些影響是短期的,畫廊有能力去應對這些挑戰,也已作出相應的安排。除了相應地調整香港畫廊空間的項目規劃之外,白立方也正在接洽下半年在新加坡舉辦的博覽會,而其他的博覽會計劃也在應對和調整中。

白立方香港畫廊空間

相比倫敦白立方,坐落於上海外灘附近的周圍藝術畫廊是相對小型的本土畫廊,且因爲過年本非銷售旺季,所以目前狀況還好。但原本畫廊在3月初計劃參加“2020紐約紙上藝博會”,且早早準備了作品、做了宣傳、訂了行程,最終考慮到實際情況,向主辦方提出了今年不參加的申請。畫廊空間4月初一箇中外藝術家的雙個展也計劃延期,預計完全恢復對外營業或要到5月。

周圍藝術畫廊也把銷售視角放到了線上,畫廊負責人明明認爲,目前線上推廣是趨勢,也是規避各種不確定因素的一種方式,但如何做好推廣不易,她也看到同行採用了直播、vlog等形式介紹作品,但目前還在思考更好的網絡呈現的方式。

上海的藝術季爲每年11月,目前上海的各場藝博會在時間上暫無受影響的消息。但是一些春天就要開始的線下活動不能正常進行。據上海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總監王芳介紹,“第六屆青藝博”暫定11月舉行,但往年3月會開始前期巡展,並在美院展開招募、評選參展藝術家等活動,但今年受院校未開學和各大藝術機構沒有開工的影響,所有計劃都推後進行。目前“青藝博”營運團隊也加快了搭建“藝術家一體化服務平臺”的速度,爭取在藝術家作品銷售,稅務代理,版權登記,展覽申請等方面可以在線上完成。

相比香港巴塞爾,集中在11月的上海藝術博覽會市場是否會迎來一個發展的契機?或存在很大可能性。

藝典中國創始人、保利拍賣股東董事、永樂文化投資人之一趙旭就覺得未來或是中國藝術市場的機遇。他認爲,如今的形勢和2003年的情況有相似之處,“非典”在2003年6月結束,2003年7月14日,2003年的第一場拍賣會“四海遺珍”舉槌,因爲非典影響的被抑制的消費慾迅速爆發,成交異常火爆。當時的市場並沒有由於非典的疫情影響變差,反而造就了自2003年一直到2013年的一波大行情。當然不同之處在於,2003年中國經濟形勢處於高速上行區間,而近五年的經濟增速逐年放緩,但抓住疫情之後報復性消費的時機做出很好的成績,依舊是有希望的。

當然,2020與2003年的藝術市場並不完全存在可比性,畢竟2005-2008年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井噴期,也充滿了投機者。2012年以後,市場趨於理性,出現2003年後火爆的藝術市場的可能性並不太大。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的疫情,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加速優勝劣汰和洗牌,或有利於藝術行業的長期穩定的發展。

中國美術學院校園,原定開學之日,學子併爲歸來

藝術院校:停課不停學,本科入學考試校考時間推遲

2月17日,原本是中國美術學院春季開學之日,但突然而至的疫情讓“開學第一課”成爲了線上教育的第一天,美院的專業老師們利用微信羣的圖像和動態音頻功能,針對個人進行講解點評。

中國美院院長許江在這個本應重逢的日子,通過中國美院微信公號發佈並誦讀告同學書,號召大家萬衆一心,抗擊疫情。他希望同學們堅定履行教育部二月底前不開學、不返校的規定,用實際行動支持前線醫務工作者。並以學校抗戰西遷的烽火藝程寄語國美學子在特殊時期秉持“爲藝術戰”精神,停課不停學,靜心等候共沐校園陽光之時。宅家的藝術生們除了學習技能、自我提升外,也創作了各式的作品,心繫疫情。

其中中國美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師王犁在授課過程中逐一回復學生作業的22封信,成了“網紅”作業。王犁使用傳統的書信方式,細讀其回覆的文字,不僅同學生討論作業,還會如同筆友一般寫下自己當下的生活狀態和此時的所思所想,亦師亦友般記錄了這個特殊時期的教學現狀。

中國美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師王犁與學生的作業交流

然而,更受到關注的是今年本科招生專業考試,目前各省市的聯考已經結束,但中國美院等多家美院原定二月上旬舉行的校考,因爲疫情均推遲了。延期多久,什麼時候恢復?目前還未公佈,藝術類考生面對一邊衝刺文化課,一邊不能放下專業課的“雙關注”狀態。這對考生也是一次考驗。

藝術生活:藝術雖無用,但依舊帶來希望

去年秋天上海楊浦濱江舉行的城市藝術季吸引了衆多目光,浦江邊的近10件永久性公共藝術作品也成爲了“打卡勝地”,

當時永久點位作品的總承包單位欣稚鋒藝術機構(APS)創始人汪斌曾向“澎湃新聞”透露,在2020年會有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的20件在地創作作品在楊浦濱江安家。如今進度如何?

“我們的工作人員在2月17日復工了,但都是開視頻會議,國外藝術家到現場調研暫都推遲。市、區政府都很關心永久點位的進度,目前14件已經完成,2件接近尾聲,7件簽了合同待完成。但因爲負責落地的工廠沒有復工,所以2件接近尾聲作品的安裝也暫時擱置了。相比疫情前,效率是低了一些。”汪斌說。

冷清的楊浦濱江,黑白房子上的藝術作品爲艾斯特·斯托克的《方塊宇宙》

目前,楊浦濱江物業人員會將值班時的一些照片發到微信羣裏,看着不久前還熱鬧的濱江,如今冷冷清清,汪斌也感慨良多,過去以爲的生活常態在疫情發生後成爲回憶中的美好,她期待生活和工作能儘快恢復常態。同時作爲藝術機構她也希望疫情結束後能發揮自己藝術機構的優勢,未來能爲做一些公共藝術,記錄下2020年這一段歷史。

更多的藝術機構和藝術家也參與其中,作爲被在這場疫情中被保護的公民,他們希望通過藝術致敬抗疫一線的工作者,也希望以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動爲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貢獻綿薄之力。

昊美術館、一條、現代傳播、ART021共同發起倡議,以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爲受捐機構,攜手國內外80餘家重要藝術機構,100餘位藝術家共同發起“風雨同舟”藝術抗疫慈善拍賣將於3月2日至5日在一條拍賣平臺舉行,藝術工作者也希望通過藝術的力量傳遞希望與信念。

這場疫情對於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而藝術行業又是整個經濟中很小的一部分。“風物長宜放眼量”,在藝術暫時停擺的日子裏,或在積聚實力,應對挑戰、尋找機遇。也希望藝術依舊可以撫慰心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