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格奧爾基耶娃也對中國過去的一系列危機應對措施表示支持,同時她提醒稱,IMF仍在觀察是否可能出現更嚴重的情景,並強調了未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2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於利雅德舉行的G20財長會議期間表示,在最新IMF預測的基線情境假設下,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預計爲5.6%,相較1月更新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值低了0.4個百分點,並再下調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0.1個百分點至3.2%。

(原標題:IMF肯定中國應對疫情舉措,今年經濟增速預計5.6%)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已得到初步遏制。2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於利雅德舉行的G20財長會議期間表示,在最新IMF預測的基線情境假設下,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預計爲5.6%,相較1月更新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值低了0.4個百分點,並再下調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0.1個百分點至3.2%。

未來,中國將繼續通過貨幣、財政政策支持經濟復甦。格奧爾基耶娃也對中國過去的一系列危機應對措施表示支持,同時她提醒稱,IMF仍在觀察是否可能出現更嚴重的情景,並強調了未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各界預計,在全球經濟復甦弱於預期的情景下,各國央行將難以重啓正常化進程。

疫情影響仍相對小且短暫

面對新冠肺炎“黑天鵝事件”,IMF再度下調全球增速預測。這一下調是基於IMF最新的基線情景假設,該假設是,“在已宣佈的政策措施落實的基礎上,中國經濟能夠在第二季度回到正常水平。因此(在這一假設下),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然是相對小且短暫的。”格奧爾基耶娃稱。

此前的1月20日,IMF發佈《世界經濟展望》更新版,分別下調2020年和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0.1和0.2個百分點,至3.3%和3.4%,上調中國今年增速預期0.2個百分點至6%,原因在於貿易局勢的緩和或緩解近期的週期性疲弱。

不過,該預測目前已無法適用。“1月時,我們預計全球經濟增長會從去年的2.9%升至今年的3.3%。但此後,新冠肺炎這種全球衛生緊急情況暫時影響了中國的經濟活動。”格奧爾基耶娃表示。

她稱,需要繼續觀測疫情的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評估是,通過強有力的協調措施,病毒在中國和全球的傳播還能夠得到控制,我們仍在研究這個複雜的病毒是如何傳播的,也正是因爲不確定性太大,因此目前很難做出可靠的預測。目前有很多情景假設,這也取決於病毒多快能得到抑制,以及中國和其他受影響地區多快能夠迴歸正常。”

儘管IMF的基線情景假設較爲樂觀,但格奧爾基耶娃也提醒稱,“我們仍在觀察更加嚴重的情景出現的可能性,例如病毒繼續全球傳播,且持續時間更長、範圍更廣,其產生的後果也將更加嚴重。”

在這一擔憂下,上週開始,海外市場避險情緒再度上升。目前,除了美元/人民幣破7,美元/新加坡元也突破了1.4關口,美元/韓元更是衝破1200。韓國、新加坡這類開放的亞洲經濟體最易受到中國溢出效應影響。以韓國爲例,該國2月前20天的貿易數據十分疲軟,出口同比下降9.4%,其中對中國出口同比大跌22.3%,半導體出口也下降7%。上週韓國股市資金淨流出6.5億美元。

各界對供應鏈的關注度不斷上升。牛津經濟研究院近期對記者表示,中國在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遠勝2003年,所佔份額是當時的4倍。若中國進口需求下降,同時中國的工業生產活動減少,這會暫時擾動全球供應鏈。

上述機構表示,目前中國在製造業上佔據絕對主導,這意味着在近期內,市場尋找中國以外的供應方會很艱難。中國能源和食品以外的中間工業品生產商佔據了全球貿易超過10%的份額,依賴中國供應商的亞洲工業品生產商——如韓國汽車行業和電子產品以及日本紡織品——尤其容易受到中國工業中斷的影響。

中國貨幣、財政政策將持續支持經濟

儘管疫情的衝擊往往是短暫的,但爲了緩解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壓力,並預防疫情持續時間長於預期,各大機構預計,中國將持續祭出更多貨幣、財政政策來支持經濟復甦。

格奧爾基耶娃稱,“中國正努力通過危機應對措施、流動性工具、財政政策等減輕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我與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和其他高級官員進行了很好的討論,並對這些政策措施表示支持。”

上週三,渣打下調中國一季度GDP增速至2.8%(此前爲4.5%),不過一季度的衝擊將部分被二、三季度的溫和反彈所抵消,使全年GDP增速預測來到5.5%(此前爲5.8%)。渣打大中華區及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只要需求屆時仍維持韌性,復工以及補庫存的需求可能會使得其他幾個季度的增速維持在6%以上。

但由於防護措施更加嚴格、開工的滯後久於預期,其可能對經濟造成的暫時擾動會更大。丁爽稱,因此中國需要推出更加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該機構預計,今年財政刺激有望加碼,貨幣政策則以定向爲主。

丁爽預計,2020年官方預算赤字率可能會從2019年的2.8%進一步提高到3.0%,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額度可能會由2019年的2.15萬億元增加到3萬億元左右。目前政府已出臺部分財稅支持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應對疫情衝擊,但今年出臺類似2019年全面減稅措施的可能性似乎較小。另一方面,政府多次強調基建投資的重要性。2020年已提前下達的約1.29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額度中,1月的發行額已佔額度的55.4%,發行收入主要用於支持基建項目。

就貨幣政策而言,主流觀點認爲,2020年仍有望降準100BP(基點),三季度前MLF(中期借貸便利)仍將再下調10BP。目前的爭議在於,存款基準利率是否會在近期下調?2月22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未來將適時適度對存款基準利率進行調整。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目前金融機構交易人士、學者等對調降存款基準利率的態度仍然分化。有觀點認爲,央行應降低存款基準利率,以減輕商業銀行的計息負債成本,從而提高其投放信貸和服務實體經濟的意願。這種考慮認爲下調存款基準利率、爲銀行“減負”,可進一步釋放MLF、LPR(貸款市場利率報價)的下行空間;但反對者認爲,自2015年10月以後,存款基準利率再未下調,應以市場化爲導向逐步取消存款基準利率,無需再調整。接受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則表示,視疫情、復工、託底經濟等情況需要,未來降低存款基準利率或是考慮的選項。

全球應合作應對挑戰

隨着疫情的發展,各界也越發意識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在一個互聯互通不斷強化的世界,享受全球化的果實,也意味着必須承擔其風險——氣候危機、新型流行病等。

IMF表示,“在抑制病毒的傳播、減小其帶來的經濟影響方面,全球合作非常關鍵,尤其是在疫情暴發持續時間更久、傳播更廣的情況下。爲了做好萬全的準備,我們現在就需要意識到潛在的風險,尤其是有些國家的公共衛生系統比較脆弱。”格奧爾基耶娃稱,IMF也隨時準備提供幫助,包括通過“突發災難遏制和救濟信託”(CCR),爲最爲貧困和最易受衝擊的成員國提供債務減免。

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香港證監會原主席沈聯濤近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我們必須意識到共同的敵人就是新冠病毒,這並沒有貧富、膚色種族之分,此時指責並不能化解病毒的威脅,只會使得事態更加複雜化。”他稱,未來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全球團結合作,所有人都必須採取開放、包容的態度。同時,當前不應該恐慌,“政府讓公衆做好準備,動員組織所有人齊心協力,及時調動所需要的資源。我相信中國政府在這方面的應對準備上是充分的。”

但他稱,經濟影響主要會發生在應對能力較差的國家身上,因爲這些國家無法應對,疾病就有可能進一步向其他地區擴散。這方面可能的結果還需更多相關反饋機制的建模和研究。

此外,全球央行可能將再次不得不逆轉此前邊際收緊的貨幣政策。在疫情出現後,美聯儲降息一次的概率爲36.4%(疫情前爲26.4%),降息兩次的概率爲29.3%(疫情前爲16.5%)。此前市場預計,在新任歐洲央行領導人的帶領下,歐元區可能會實現利率正常化,並且祭出財政政策。“但這些支撐歐元強勢的觀點在2020年前6周就瓦解了。去年四季度德國和意大利的工業生產數據都弱於預期,歐洲央行的鴿派論調又開始上升,降息支持經濟的討論升溫。”渣打全球宏觀策略主管羅伯遜對記者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