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芬海姆主场0比6败给来访的拜仁慕尼黑,比赛没有太多悬念,但却出现了不和谐一幕。第67分钟,随队征战客场的拜仁球迷打出了辱骂霍芬海姆老板霍普的标语,比赛陷入暂停,拜仁主帅弗里克以及基米希、阿拉巴等球员和球迷交涉。

然而第78分钟,辱骂标语再次出现,比赛再度中断,球员退场。经交涉重新恢复后,两队球员互相在中场倒脚以示对球迷不冷静行为的不满,结束了最后12分钟的比赛。

霍普对霍芬海姆的投资方式,突破了德国传统的50+1政策,所以拜仁球迷对其有着很深的敌意。赛后,拜仁董事会主席鲁梅尼格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 霍普的情绪很激动,我想这是完全能理解的。我为球迷的行为感到羞耻,我为此向霍普致歉,我们没有任何借口。我们会竭尽全力制止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今天的事件,将成为德甲历史上重要的一天。这些人还会对德国足球文化、德国足球的未来等肆意发泄,职业联盟必须拿出明确的态度,这些人的行为让整个德甲蒙羞。”

相比于英超、西甲、意甲或者法甲,受到“50+1”规定保护的德甲堪称金元足球时代的一股清流。但这场导致比赛最终以两队球员唠嗑结束的比赛,再一次将“50+1”这把双刃剑推上风口浪尖。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50+1”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它是在何种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德国足协(DFB)章程第16章第2款和德国足球联赛联盟(DFL)章程第8章第2款中具体规定了50+1规则:一家股份公司只有在如下情况下才能申请在联赛联盟的执照并由此获得联赛联盟成员资格:当一家体育俱乐部拥有自己的足球部门,并且在该股份公司中“具有多数参与权”。并且,在首次申请执照时,该俱乐部必须在竞技上达到联赛的要求。

“50+1”并非与德甲一同出现的,它是在1998年10月由德国足协颁布并实施,为的是允许诞生之初为非盈利目的的德国体育俱乐部将职业足球部分割出来,成立股份公司以筹集资金,以此来加强竞争力,同时又确保会员依旧是俱乐部的主人翁。“50+1”的意思就是俱乐部母体必须拥有足球股份公司50%+至少1%的投票权,这就可以杜绝任何个人或公司在德国足球俱乐部里只手遮天。

但像勒沃库森和沃尔夫斯堡从一开始就是属于企业的俱乐部,你没有道理倒过来剥夺拜耳或者大众集团的权利。于是“50+1”也加入了豁免条件,那就是“一个法律实体不间断并大幅支持俱乐部母体的足球事业超过20年”,拜耳和大众自动满足条件,而后来者也可以达成,例如霍普就在2015年夏天顺利成为了家乡俱乐部霍芬海姆的大股东。(至于红牛是如何聪明地规避“50+1”,买壳打造出莱比锡RB并可以为所欲为,并不属于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暂时放一边去。)

即将年满80岁的霍芬海姆老板迪特马尔-霍普是德国足球商业化的代表人物,他少年时在霍芬海姆踢过球,但是遗憾未能成为职业球员。1972年,霍普与四名同事创建了世界知名软件公司SAP。据称,霍普掌握的SAP股票价值超过40亿欧元。辞去董事长位置后,霍普变成了一个投资人。

出于对足球的喜爱和对给予他青训机会的俱乐部的感激之情,霍普从1989年开始投资霍芬海姆。他年复一年为球队进行着看不到回报的投资,投入重金的是球场、训练中心以及青训营建设,他并不想要直接买来成功,而是想要通过自己的投资一步步让母队成为可以持续百年的德国足球中坚力量。

这让霍芬海姆从第八级联赛开始,逐步晋升,2006/2007赛季成功升入德乙,2007/2008赛季一举杀入德甲并且站稳位置。2015年2月,对霍芬海姆持续投资25年,总金额接近3.5亿欧元的霍普得到德国足球联盟的批准,正式拥有霍芬海姆的多数表决权。

其实这已经不是霍普第一次被攻击了,2019年12月20日多特蒙德对霍芬海姆的比赛中,多特蒙德球迷就再次侮辱了霍普——之所以说是再次,是因为早在2018年11月,多特蒙德球迷就攻击过霍普,然后德国足协体育法庭做出了多特蒙德球迷禁止进入霍芬海姆球场看球2年的处罚。

当时是缓刑,但2019年再度违规,导致体育法庭在今年2月21日做出了进一步的处罚决定:除了球迷两年无法去看霍芬海姆的客场比赛,多特还被处以5万欧元的罚款。拜仁球迷闹事,其实不过是多特蒙德球迷事件的重现而已,科隆和门兴球迷在霍芬海姆看球时也有同样的举动,但都没有拜仁这样大的影响。

表面上看,“50+1”是德甲在这场全球化竞争中掉队的罪魁祸首,但其实真正禁锢德国俱乐部的是广大德国球迷认同的传统价值观。就算德国足协在不久的将来决定废除“50+1”,德国足球还得耗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摆脱无形的枷锁,与时代重新接轨。只是到了那个时候,德甲还会是你和德国本土球迷所喜欢的样子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