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築設計師李豪設計的快閃藝術博物館《曼陀羅之丘》中,集中了受年輕人喜歡的沉浸式元素,同時傳承了喜馬拉雅與新亞洲文化,形成了來自遙遠的自然文明與現代城市的對話。在現代社會,年輕人生活理念發生了轉變,更期望在設計中運用到現代化元素及科技元素,而如何將傳統文化與傳統工藝融入其中則是對現代建築設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傳承”意爲長期以來流傳下來的,如今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其實意爲更替繼承更爲合適,這意味着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應一成不變。過去,一味地守舊導致了不少傳統文化的消失或者斷層,現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傳統文化有了更多種多樣的呈現形式,傳播的形式、受衆的心理和接受習慣也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如何讓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活”起來,如何讓傳統文化適應當代的審美需求,如何在年輕人心中產生更大的共鳴,變得尤爲關鍵。爲深度瞭解這一話題,網易藝術特邀在“影響未來的100件設計”評選中獲得最佳網絡人氣獎的獲獎設計師們,聽聽他們對於傳承傳統文化的看法。

通過“再設計”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如今,大部分遺址公園成爲了大爺大媽遛彎的場所,不再散發出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和魅力。對於年輕人而言,文化遺產往往意味着守舊,文化遺址意味着無趣,這種情形和趨勢着實令人感到惋惜,某種意義上,作爲物質遺產它還存在着,作爲精神遺產它已經失去了傳承的意義。如何讓遺址類文化遺產散發出新的活力和生機是亟待思考的問題。

當代年輕人,已經成爲發展傳統文化的主力軍了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唐代狀元紀念碑》十組作品之一組整體圖

當代年輕人,已經成爲發展傳統文化的主力軍了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唐代狀元紀念碑》細節圖

以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設計紀念碑爲例,衆所周知,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古代,大明宮是大唐帝國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是中國文明歷程中的一座高峯。對於紀念碑,傳統意義上往往設計成高聳入雲的形象,以彰顯遺址在古代文化、政治、經濟及對外交流的重要內涵。而在設計者呂紹藩爲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設計的唐代狀元紀念碑中,人們不必抬頭仰望,而是以俯視的方式觀賞作品,不必一味仰望的歷史留給子孫的反而是一種永恆的懷念,是一個後人可供沉思的場所。

當代年輕人,已經成爲發展傳統文化的主力軍了

《唐代狀元紀念碑》設計者呂紹藩

在呂紹藩看來,在爲文化遺址設計作品時,不應只將以前的文物放大後襬放在遺址中,也不應一味地依據刻板印象去塑造,而應創造出新型的設計作品,從主題、內容、形式、材料上鍊接古代和當代。爲傳統帶來新的審美形式的設計才能讓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

讓傳統文化在與科技的互動中傳播和再生

在談及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問題時,單霽翔曾說過:“我們要把這些古代的智慧融入到今天人們的生活中,使它們在今天生活中仍然成爲最有尊嚴的、對人們生活貢獻最大的一部分。”在全球城市化發展熱潮中,建築設計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它關乎着人們“衣食住行”四個基本需求中的“住”。在現代社會,年輕人生活理念發生了轉變,更期望在設計中運用到現代化元素及科技元素,而如何將傳統文化與傳統工藝融入其中則是對現代建築設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當代年輕人,已經成爲發展傳統文化的主力軍了

《曼陀羅之丘》整體圖

當代年輕人,已經成爲發展傳統文化的主力軍了

《曼陀羅之丘》細節圖

在建築設計師李豪設計的快閃藝術博物館《曼陀羅之丘》中,集中了受年輕人喜歡的沉浸式元素,同時傳承了喜馬拉雅與新亞洲文化,形成了來自遙遠的自然文明與現代城市的對話。在《曼陀羅之丘》裏,建築角部的構件設計學習了榫卯中空間咬合交錯的關係,榫卯作爲整體空間組合邏輯的一部分,體現了現代建築設計中中國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當代年輕人,已經成爲發展傳統文化的主力軍了

one take architects一本造建築工作室 創始人/主持建築師 李豪

李豪認爲,要創造有“信念力”與“戲劇性”的建築空間,需要通過新媒體與科技的介入,讓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播、互動和再生。創新型的建築空間,不僅可以激發年輕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將廟堂文化轉化爲流行文化,同時極大地擴大了傳統文化的受衆羣體,使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數字化時代相適應,提高了人們的廣泛參與性。

年輕人是未來傳統文化發展的主力

無論是爲傳統帶來新的審美形式,還是介入新媒體與科技讓傳統更好地傳播再生,最終的目的都是拉近傳統與年輕人的距離,通過新的形式彌補年輕人對於傳統文化缺失的一課。在如今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大大區別於以往任何時代的生活方式,他們看似是與傳統文化脫節的一個羣體,但不能否認的是,年輕一代正在成爲傳統文化發展的主力。正如呂紹藩所說,摒棄傳統就猶如舉刀斷水,是做不到把一個偉大的民族幾千年的偉大創造完全拋棄的。當下年輕人對於遺址公園和傳統文化不屑一顧也許目前是一個普遍現象,但文化的力量在於它是由共同信念的,當傳統文化以一種新型的年輕人樂於接受的形態呈現時,他們帶來的活力也必將是蓬勃的。

日本建築師筱原一男曾說過“傳統是起點,而不是終點”,只有打破困境、推陳出新,文化遺產的保護才能更加立體和多元,傳統工藝與文化才能融入現代生活,在年輕人身上煥發出新的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