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是1960年代的極簡主義,從那時開始,它從藝術領域開始向設計的不同領域擴展,今天,我們坐在一間辦公室,工作的工位、對面的電腦、手裏的鼠標、旁邊的手機、頭上的燈管,以及窗外林立的大廈、川流不息的車輛、筆直或彎曲的道路,還有我們下班要去的餐廳、商場,購買的衣服、日常用品,這所有的設計,我們可以肯定都受到極簡主義的影響,簡單、直接、平白,透過它們我們依稀可以看見唐納德·賈德、卡爾·安德烈、丹·弗萊文、索爾·勒維特作品的模樣,它們是工業模式的產物,有着工業生產的質感,它們在我們的周圍像極簡藝術一樣排列,爲的是讓我看起來比較美觀。以上的藝術家告訴我們,排列的形式被廣泛運用於極簡主義,包括唐納德·賈德用10個立方體豎向排列,丹·弗萊文用6個熒光管橫向排列,卡爾·安德烈用石塊在草坪上按弧線排列,相比較這三位藝術家索爾·勒維特排列的方式更純粹,1965年他創作了《3×3×3》,正方體的白色框架幾乎是以數學序列的基礎在排列,幾個、十幾個、幾十個、百餘個。

有多少藝術名詞你非常熟悉,但又不甚瞭解,你大概知道它很有名,但說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很多時候你會直接拿來用:這個感覺有點超現實,那個看起來有點後現代,這個挺抽象,那個很表現,還有的怎麼那麼立體。更多時候這新藝術流派的作品你隨處可以看見,衣服上、鞋子上、帽子上、圍巾上,水杯、挎包、鼠標墊、手機殼……只是你分不清那個是蒙迪裏安,那個又是馬格利特。可是沒關係,想要知道這些的人有福了,我們將穿過藝術史的晦澀難懂、百科詞條的長篇累牘,對本應知道的藝術多一點了解。第二期走進極簡主義(Minimalism),一幅繪畫或一件雕塑到底可以簡化到怎樣的程度?1960年代的藝術家給出了超乎尋常的答案,或者說他們給出的答案是原來如此刪繁就簡竟可以稱之爲藝術,更重要的是同時在設計領域產生巨大變革,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以至於極簡成爲一種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

原來極簡併不只是極致的簡單

先看一件作品,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在1960年代開始創作的系列之一,10個立方體盒子等距離依次垂直在牆面上固定,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足夠極簡嗎?這件名爲《無題》的作品直觀、明瞭的闡釋了極簡主義的概念,其實就是字面意思,極致的簡單。與波普藝術相比,少了具體的形象、豐富的元素,更少了關於日常生活中瑣碎的溫暖,極簡藝術所具備的是拋開一些可能與之產生關聯的具體,不做任何豐富的添加,只是獨立而冷靜的自我。

但是極簡藝術就只是足夠極簡嗎?等距排列自有其自身的美感,關於數據之美,關於重複之美,關於韻律之美,在展廳燈光投射下,作品本身與投影的共同演繹加強着這種美感,更爲重要的是,正是這種極簡的造型方式使得我們觀看的目光更能聚焦材質本身,鋁合金、不鏽鋼、有機玻璃、合成木材,這些在工業生產中最常見的材質在唐納德·賈德的手中,材質本身及機械加工所攜帶的美感被無限放大,表面光滑平整,比例尺寸精確,金屬本身的亮光、工業漆噴烤後的亞光抑、有機玻璃的透光、合成木材的紋理,所有這一切都對極簡美學闡釋的具體化與豐富化,進一步講,唐納德·賈德的作品將工業文明的特徵展露無遺,標準化、專業化、同步化、最大化。再看看唐納德·賈德的其他作品系列,那是簡單中的不斷變化,原來極簡併不只是簡單,它有屬於自我的複雜。

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

唐納德·賈德《無題》作品系列之一

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

唐納德·賈德作品展覽現場

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

唐納德·賈德作品

把石塊、木塊、熒光管、金屬框和線條、顏色依次排列開來

當唐納德·賈德的作品放置在空間,便形成一種新的關係,尤其是在現在普遍存在的白盒子一樣的展館,這種關係不僅天然的和諧,而且在作品與空間的相互作用中,空間成爲作品的一部分,作品也成爲空間的一部分,它們使彼此更爲成立,也使我們對於極簡美學的感受更爲強烈。在關於作品與空間中的探索中,卡爾·安德烈(Carl Andre)似乎比唐納德·賈德更爲直接,因爲他的作品幾乎沒有加工成分,石塊、木塊、金屬、礦物、磁體等取材自然的材質在現場完成,他曾說:“如果要切割材質,不如把它們直接用來切割空間。”因爲作品,空間發生了改變,直線、曲線、平面、體塊將空間上下、左右或者自由的切割開來而形成新的空間,這種空間一方面是可視的,另一方面則是可感知的,一種因材質有序擺放而形成的場域。如果說唐納德·賈德傾向於是在空間中感受作品,那麼卡爾·安德烈則傾向於是在作品中感受空間,甚至只感受到空間而感受不到作品,因爲這種極簡可能已經將作品簡化至沒有,在室內空間它將自己融於建築,在室外空間它將自己融於自然。

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

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 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

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

卡爾·安德烈作品

如果經過加工的工業材質和未經加工的自然材質可以作用於空間,那麼丹·弗萊文(Dan Flavin)展示給我們的是:光也一樣可以,對於他而言光既是作品創作的材質,也是作品表達的主題。丹·弗萊文用白色或彩色的商用熒光管,編織着極簡的另類效果,足夠簡單,簡單到只是熒光管,同樣又足夠不簡單,單一的元素開始組合,尤其這還有關於光,就更像是化學反應一樣發生着種種可能。丹·弗萊文曾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舉辦展覽,結合獨特的場地,他把光的可能性發揮到極致,有貫穿整個大廳的白色燈柱,有分佈於展牆的五顏六色,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個古根海姆博物館成了一件整體的作品,一個由光營造的多彩空間。當然,光也可以營造出一個並不多彩的空間,比如:一根熒光管+兩根熒光管+三個熒光管,它們像唐納德·賈德牆上的立方體一樣等距排列,關於光的藝術一樣可以如此簡單,甚至更簡單——只有一根熒光管,還是白色。

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

丹·弗萊文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展覽


丹·弗萊文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展覽

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

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

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

丹·弗萊文作品

以上的藝術家告訴我們,排列的形式被廣泛運用於極簡主義,包括唐納德·賈德用10個立方體豎向排列,丹·弗萊文用6個熒光管橫向排列,卡爾·安德烈用石塊在草坪上按弧線排列,相比較這三位藝術家索爾·勒維特排列的方式更純粹,1965年他創作了《3×3×3》,正方體的白色框架幾乎是以數學序列的基礎在排列,幾個、十幾個、幾十個、百餘個……遞增、遞減、倍增、倍減……在縱深、上下、左右的維度不斷疊加,像其他排列的極簡主義一樣,不同的觀看角度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更因爲是框架而非實體的結構,讓視覺效果豐富性無以復加,面對一件作品,可以360°拍照,加上近焦、遠焦的切換,生成的不同圖片可想而知,索爾·勒維特還會將幾件作品形成組合,相互之間的產生的變化就像他作品運用到的原則一樣,成倍數增加,通過他的作品,我們會都連續的、變化的重複有全新的理解。這一創作方式也被索爾·勒維特應用於繪畫,在牆面上畫上等距方格,垂直直線、水平直線、對角線、變換角度的弧線、波浪線隨機填充在方格內,單一元素變身統一整體,可以震撼觀衆視覺但又如此簡單,探究其原因無外乎是藝術家注入作品以能量,用藝術家自己的話說就是:“對我而言,我的作品是在以一個邏輯性的、有機的方式持續發展的,每一次推進,都引向下一個。”

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

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

索爾·勒維特雕塑作品

極簡:是藝術 是設計 是和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

索爾·勒維特繪畫作品

極簡:從藝術概念到生活理念

當石塊、木塊、熒光管、金屬框以及線條、顏色依次排列開來的時候,它們在更加彰顯自身屬性的同時,或許已經超越自身,從無生命的材質變身有生命的物體,今天,在我們看來,它們的生命依然在延續,告訴我們想象力的生長如何突破固有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帶給我們藝術美感的同時也帶給我們關於簡單的思考?關於簡單的價值?這是1960年代的極簡主義,從那時開始,它從藝術領域開始向設計的不同領域擴展,今天,我們坐在一間辦公室,工作的工位、對面的電腦、手裏的鼠標、旁邊的手機、頭上的燈管,以及窗外林立的大廈、川流不息的車輛、筆直或彎曲的道路,還有我們下班要去的餐廳、商場,購買的衣服、日常用品,這所有的設計,我們可以肯定都受到極簡主義的影響,簡單、直接、平白,透過它們我們依稀可以看見唐納德·賈德、卡爾·安德烈、丹·弗萊文、索爾·勒維特作品的模樣,它們是工業模式的產物,有着工業生產的質感,它們在我們的周圍像極簡藝術一樣排列,爲的是讓我看起來比較美觀。另一方面,極簡主義參與日常生活的建設,我們很多人喜歡選購無印良品與宜家家居,最簡單的理由就是它們都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方式變得足夠簡單,尤其是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節奏越來越快,沒有誰願意把本該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看到簡單、用到簡單其實是心希望簡單。

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極簡主義已經走過將近70年的時間,它給今天以及未來的啓示是原來簡單如此有魅力,無論藝術、設計還是生活。上世紀帶有啓示性的的藝術不止極簡,關於藝術你可以知道的多一點,我們下期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