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说,当出现急性传染病时,医院就会立即启动发热门诊,她当时的工作就是发现可疑患者,及时上报,并将患者送往金银潭医院隔离,“其实,刚开始我也有些怕的。随着疫情逐渐加重,叶黎文已经没有时间恐惧,“工作强度大大超过预期,发热的患者越来越多,我们医院的发热门诊,从一个门诊变成了一栋楼。

楚天都市报4月3日讯(记者陈凌燕 通讯员贝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2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省中山医院)举行庄重的入党仪式。宣誓队伍中,包括90后女医生叶黎文。在对抗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年轻的叶黎文在一线勇敢战斗,经历了汗与血的考验。

没有比行动更好的证明

叶黎文1992年出生,是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最年轻的医生。2019年7月入职,半年多之后就赶上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

一点没犹豫,她选择冲上战场。

1月4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正规运行后,当天早上8时,叶黎文是发热门诊的第一个值班医生。

“1月3日下班前,我向科室主任汇报了一例高度疑似病例,主任说发热门诊要开始运转了,并安排我值班。”她说,当出现急性传染病时,医院就会立即启动发热门诊,她当时的工作就是发现可疑患者,及时上报,并将患者送往金银潭医院隔离,“其实,刚开始我也有些怕的。尤其这是一种新病毒,对它的传染性、致死率当时还全都是未知。但我是呼吸科专业医生,我必须冲上去。”

手套、口罩、头套、护目镜、鞋套、面罩、隔离衣,穿上这些的叶黎文,就像一个战士。

同事们称她是“叶坚强”

随着疫情逐渐加重,叶黎文已经没有时间恐惧,“工作强度大大超过预期,发热的患者越来越多,我们医院的发热门诊,从一个门诊变成了一栋楼。”作为主力的呼吸科,叶黎文值一次班是24小时,从早上8点一直上到第二天早8点。

上班期间必须做好三级防护,防护服脱穿麻烦,而且是一次性的。为了省时间、省衣服,她早饭不吃稀的,上班不喝一口水,“这样就不用上洗手间。”

发热门诊的工作相对枯燥,也不像重症室那么高精尖,就是接诊发热的患者,根据他们的临床表征、血常规、CT结果做诊断,疑似的要在医院治疗,不是疑似就安排他们去呼吸科或者是急诊科。

听上去好像就是一个分类的工作,但这是病毒阻击战的重要关口,患者在她这里经过的专业筛查诊断,是所有后续治疗的起点。

“那阵子太忙了。有人问我有多少病号,我真的不知道。只要进入医院就是一直要接诊。”叶黎文说,患者源源不断,好像永远也看不完,一些同事的情绪都到了崩溃边缘,“如果是一个人上夜班,就得独自面对一整个隔离病区的患者,以及他们各式各样的情绪。”她说,“那是一种孤立无援,压抑又无助的感觉。”

由于患者太多,科室主任也来增援,多了人轮值,叶黎文称工作压力缓解了很多,但精神上的压力一点不能松。

她在发热门诊一待就是几十天,被同事们称作“叶坚强”。

经历了心情过山车

叶黎文是湖北黄石人,毕业后留汉工作。为了让在黄石的父母不担心,她隐瞒了自己在发热门诊工作。

1月中旬,科室里有两名经验丰富的医生都感染,其中一名还是叶黎文来医院时的带教老师。“1月19日,我的带教老师告诉我她被感染了,虽没有确诊,但 CT 结果基本可以确定。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内心真的很崩溃。”叶黎文坦言,自己也害怕被感染,“潜伏期是3-14天,那阵子每天回家我都会想,自己会不会发病。”

1月下旬,叶黎文也出现了胸闷、喉咙肿痛、头晕乏力的症状,所幸,CT检查显示肺部没有问题,吃了药后她很快恢复。

如今再回头看,她笑称“现在我不怕了”,毕竟已经在一线工作了这么久都没事。“我的经验是,如果胸闷、胸痛、嗓子不舒服,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工作、戴口罩。如果觉得乏力、肌肉酸痛,就要格外注意。”她又笑笑说,自己年轻,抵抗力好。

她坦率地说,自己也在压力巨大时沮丧过,“我的排解方式就是写点日记,把心情释放到日记本里。”在她的日子里,有师兄感染、科室老师病情恶化、同事感冒发热,暴增的发热患者……在日记里,她为他们祈祷平安;她也记录了科室主任对她的关心、朋友为她囤的零食、远方导师的嘱咐……“都写出来了心里会平静很多。”她说,她最常写的一句话是“选择相信希望吧”。

事实证明,只要努力拼搏,希望的一切终会到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