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訊(記者 張羽)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每到清明節這天,當地居民都會準備兩道特別的食物,黃米餅和煎餅,當地人稱這種習俗爲喫“黃兒”、攤煎餅。他告訴記者,如今府谷縣地區攤黃兒、喫煎餅的習俗其實源自寒食節。

原標題:府谷縣清明這天講究喫“黃兒”攤煎餅 一個在東一個在南

***訊(記者 張羽)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每到清明節這天,當地居民都會準備兩道特別的食物,黃米餅和煎餅,當地人稱這種習俗爲喫“黃兒”、攤煎餅。同樣是清明“特製”,不同的是兩種代表食物分別來自府谷縣東部鄉鎮與南部鄉鎮。據當地一位民俗文化研究者介紹,府谷縣內兩個地區在同樣的習俗下,準備出不同的食物,除了歷史原因外,還與兩地的主要糧食作物種植有關。其中,東部地區多種植黃米、玉米,南部地區以冬小麥爲主。

府谷縣清明節的特色食物。白浩遠 拍攝 ***記者 張羽 製作

南喫煎餅東喫“黃兒”

每到清明,家住陝西省府谷縣東部黃甫鎮的村民王貴英都會忙着準備一道特色食物。已經發酵好的黃米麪被調成糊狀,隨後倒入鏊子慢慢煎烤,最終形成一箇中間凹陷的圓餅。當地人管這種餅叫“黃兒”,是清明節期間一項重要的主食。而這天喫“黃兒”也是一項重要的傳統。

“每年這個時間都做,老話裏就是講究圖個平安、吉利,我也是跟着長輩們學着的,攤黃兒算是個代代相傳的傳統”。

而在距離黃甫鎮70公里、位於府谷縣南部的田家寨鎮,村民張鳳也在忙着準備清明期間一道重要的美食——用白米麪混合雞蛋和麪攤制而成的煎餅。外皮脆、內裏軟,既可以切碎同白菜、豬肉一起炒成菜,也可以作爲主食。

煎餅也可以切碎了做菜。張霞 攝

同在府谷,同爲清明習俗,東、南兩地區在準備上卻呈現出不同的習慣。在當地人口中,這種習慣被稱爲“攤黃兒、喫煎餅”,住在府谷縣東部鄉鎮的居民喫黃米餅,住在縣南部鄉鎮的居民喫煎餅。

東黃米、南小麥

付凱順是府谷縣黃甫鎮人,每到清明節期間,家裏也會按照習俗傳統喫“黃兒”。已經退休的他平時喜歡研究民俗文化,也專門針對清明節的民俗故事做過內容編輯。

他告訴記者,如今府谷縣地區攤黃兒、喫煎餅的習俗其實源自寒食節。只是由於兩個節日相近,久而久之,人們就將習俗融合到一起了。除了掃墓、祭祀,這兩項喫食也被傳承下來。

用黃米制成的“黃兒”。張霞 攝

據付凱順介紹,相傳清明節源於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傳至民間後形成祭祖掃墓的習俗。而從時間上相近的寒食節則是爲了祭奠晉國大臣介子推。由於禁火的要求,過去百姓只能喫冷食,到後來慢慢演變成了一項習俗。在府谷縣,攤黃兒和喫煎餅便源自於此。

說起兩個地區的不同,付凱順表示,“府谷縣東部的鄉鎮、鄉村多靠近明長城,歷史上戰爭比較頻繁,許多外來人口在這邊定居、經商,而縣南部地區相對戰爭較少,因此兩地在飲食上會有些不同”。

而除了歷史原因,據付凱順介紹,這種差異也與縣內兩個地區種植的作物有關係。“東部以黃米、玉米爲主,南部多種植冬小麥,而這兩種不同的糧食也是‘黃兒’和煎餅的主要原料,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兩地在這一習俗上的不同”。

***記者 張羽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項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