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1920年代的嘉兴老火车站(选自《嘉兴老照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的长安,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去处,或曰逗留地点,就镇区范围而言,虹桥周围当然是首选,其次么,大约要算火车站那块地方了。每次我从外地回来,还没有走出站台,就能望见不少人聚集在站厅里;一挤出检票口,立刻就有被那群人包围的感觉,节假日尤甚。他们显然不全是为了接客,其中有一些,只是在缺少去处的情形下凑凑热闹。正如其间我遇到过的两个结伴而来的女同学所言:“没有事体啊,来转一转白相点。”看来,对车站、码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兴趣,在许多小地方似乎是普遍现象,长安人或许更明显一些吧。

因为,在老沪杭铁路上,长安火车站,倒的确有一点与众不同之处,凡那时乘火车到长安的人,都会对它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就有丰子恺先生。他一九七五年重返石门湾探亲,从上海乘火车至长安站停留时,也为之惊奇,并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特意提了一笔。是的,除了整个车站地势特别高之外,最早的入口处,也较为别致。具体一点说,与候车室兼售票处,相连的那一级一级的水泥面台阶——长安土话叫“踏步”,是呈月牙形的,而且越往上越明显,至顶端几近半月状。台阶两侧的边沿,则是一溜长无阻无拦的斜面,窄窄的,用水泥砌成,跟幼儿园里的滑梯相似。一些顽皮胆大的男孩,时常在此滑行甚至奔跑。这个落地部位宽大,顶端相对狭小,高度与时下两层楼房差不多的车站,远远望去,既像一个螺旋体,也像一座半圆形宝塔。说它与坐北朝南的佛寺或庙宇相似,大致也符合。这么精巧玲珑的一个车站,喜欢逛来逛去的男女老少,自然就不会绕过它了,尤其是闷热的傍晚。何况车站东侧,沿铁路的一排铁丝网下,还有一条不规则的环镇小路,为到此游荡的人们,提供了不必走回头路的可能。而半大小子们,却不会简单转悠一下就完事的,还得好好玩一下。长安没有山,连一个坡也难觅,向往登高望远的愣头青,每每便把车站的十几级台阶,当成了一座山头,憋足了劲,要互相比赛登高的速度。乐此不疲,兴奋得满脸通红的,有时还有一些比他们更小的毛孩子,在一边仿效着跑上跑下,一时弄得台阶上乱糟糟,让那些背了行李,往下走的年老年旅客惊慌失措,生怕被绊倒,跌下去。

我那时很少加入他们这种争跑行列,怕被母亲晓得了要训斥:侬吃饱了饭饿勿来呀?所以,大多只站在下面看看,为某个要好的小伙伴喊加油。在那个台阶上,我真正争分夺秒登跑过的,只有一次。该是一天的中午吧,我和母亲送兄长回杭州。此时车票已通过检票口,三个人正立在站台上,等待火车到达。年纪大我八岁的兄长突然一惊,说他的计算尺忘了拿!这是他工作中不可缺的东西,于是显得不安。我马上表示帮他跑回家去取。他说来得及吗?车子只剩一刻多钟就要来了。母亲说:试试看好了,当伊来勿及,也勿影响侬上车。话音未落,我就转身奔出站台和候车室,急步走下台阶,跑过与车站正门相对的一条林荫小道,跑过石桥、大街,翻过虹桥,进入公庆街……转弯抹角走进墙院深处的家,找到那计算尺之后,我又从原路以同样的跑速,返回到车站站台,上气不接下气地把它交给兄长时,内燃机火车头,就像雄狮一样奔来了。除此之外,平时没有“空劳劳”(编按,方言,平白无故之意)登跑过那台阶。两眼真正注意的,是不远处那碉堡边上一间平屋的门,开了没有。只要发现有人进出,我就会马上奔过去,因为,屋内有一张乒乓球桌,这才是我热爱的活动。

其实,长安老火车站 那高高台阶下的周围,除了有陋室可打乒乓球,也另有值得停留、徘徊之处。这是一片开阔的泥石地。靠西位置,有一个方形池塘,岸边老树环抱,池水平静如镜;石埠、石堤、石凳,一应俱全。这样幽雅的候车条件,杭州城站广场也无处可寻啊!只因小小年纪,不懂品味而已。虽然垂钓的收获,净是一些鳑鲏鱼,但类似考究的露天池塘,在那个年代的长安镇镇区,一定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想气氛活跃一点,也行,紧靠池塘的南边,竹篱笆围起来的篮球场里,铁路职工之间经常在比赛,一阵阵的哨声和呼声,可吸引你去观看。仍是此地,隔三岔五的晚间,还有电影放映。记得当时的谍战新片《英雄虎胆》,我正是在这个铁路球场,一睹为快的。时间约是一九五九年初夏,票价是五分人民币。之所以记得这么牢,是由于收票的人,见我比同龄少年长得高一点,硬要我再补买一张五分票而双方发生了争执。为五分钱计较,让时下的人觉得不可思议,即使是五角钱,现在也懒得从地上捡它。但那个时候,我居然会急得哭起来,说一向是买五分票的,为啥今朝要拦牢我?这样一哭闹,加上旁边的大人说情,收票那个人才开恩放了我进去。

长安老火车站连同它的圆锥形台阶,到底存世于多少年头,我没有查究过,只晓得大概是七十年代初,在它的西侧新造了一座二层楼车站之后,才“寿终正寝”——彻底关闭了客运功能,所有露天台阶也随之拆除。但是,它在我脑海里时时映显的状貌,却依旧非常清晰;即使到了九十年代,长安新火车站在相距不远的地方开门迎客了十几年,直至种种客观因素没了客运业务,印象也并不模糊。假如,这就是“乡愁”,于我而言,则有乡情无愁绪。因为,这座不方便旅客出入的火车站,能与时俱进改造一下,早在那时便成为我和大众的期待。

来源:读嘉新闻 作者:丁震麟 编辑:邹汉明 责编:沈秀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