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住澧县甘溪滩镇太青村的杨美成说,他从小就和村里的老手艺人学习竹编技艺,现如今通过“常乡惠”乡村名优特新产品商店,他的竹器逐渐走向城市家庭。”湖南常德市文化产业促进会会长、“常乡惠”乡村名优特新产品商店负责人熊文华介绍,为了提升回收的贫困农户家庭竹器的附加值,最近他准备拓展竹编的工艺品、装饰品市场。

“聚焦脱贫攻坚”系列报道

“手工竹编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技艺,也是一门具有现代美感价值的工艺品。”湖南常德市文化产业促进会会长、“常乡惠”乡村名优特新产品商店负责人熊文华介绍,为了提升回收的贫困农户家庭竹器的附加值,最近他准备拓展竹编的工艺品、装饰品市场。

竹编的工艺流程是先选材,根据不同的竹器选用不同的竹子,然后采伐竹子。采伐后,把竹节削平,用篾刀剖开,再剖成细篾。剖篾是基本功,篾条剖好,然后刮去表层,刮得大小均匀。从古延续至今,常德市生产的竹器大多为生活必需品,大到鸭棚、筲箕、箩筐,小到暖水瓶外胆、米筛、蒸笼、鱼篼,品类繁多。

熊文华(右一)和常德柳叶湖竹编老手艺人交流蔑织技艺

春季,是常德市澧县甘溪滩镇金竹(竹子的一种)发芽生长的关键期。“在大寒时节砍下的竹子质量最好,每年我会在这个时候做好第二年春天竹编所需的竹子储备。”家住澧县甘溪滩镇太青村的杨美成说,他从小就和村里的老手艺人学习竹编技艺,现如今通过“常乡惠”乡村名优特新产品商店,他的竹器逐渐走向城市家庭。

杨美成是甘溪滩镇太青村建档立卡的重点扶贫对象,家里母亲残疾、妻子智力障碍,还有两个在读幼儿园的孩子,他是唯一的正常劳动力。2019年村里的扶贫工作组来了后,了解到他家的特殊情况,通过扶贫专项资金帮他家盖上了新房。“新房完工的那一天,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杨美成说,以前的老土坯房狭小黑暗潮湿,新房户型宽敞窗户明亮。

在杨美成家里,可以看见摆放的各种样式编织完工的竹篮、竹筐。“做的快的时候,1天可以完成2到3个,1个能卖50块钱。”杨美成告诉记者,从今年2月份开始,他就在家里做竹编,做完一批就会有村里的扶贫工作组和“常乡惠”的收购人员上门回收。“以前总担心这些竹器做好以后卖不出去,现在最让我放心的就是再也不用愁销路了。”他说。

“常乡惠”回收的贫困农户编织的竹器

“从杨美成家收购回来的竹器由于做工粗糙,一开始销路并不好,后来我就提供一些好的产品方案让他参考。”在熊文华看来,产品的实用性能只是其中一方面,相比之下做工精致、尺寸小巧的竹编产品更受城市家庭的欢迎,不符合市场的产品只会被淘汰。通过不断的改进手工编织技艺,杨美成的这些“新竹器”实现了销量新增长。

“竹编产品除了日常生活使用,用来作为花篮和果篮,摆放在家里作为装饰品也很好。”熊文华说,日常用品中竹篮、竹筐等产品的替代性太强,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很多家庭喜欢用一些比较新奇的花盆和果盘,这方面刚好是竹器产品今后的发展空间。接下来他会考虑转变销售思路,用新的带货方式帮杨美成等竹编农户制作的竹器打开销路。(光明网记者 姚坤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