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孩子年幼時給到儘可能多的陪伴和愛,成年後懂得得體地退出,是父母的一種大智慧。雖然童言無忌的小小丹只是隨口說了句自己很“忙”,但是不久的將來,她的確是會像所有父母眼裏的孩子一樣,越來越“忙”的呀。

最近,出差在外的朱丹在微博上分享出了與兩歲女兒小小丹打電話的對話。

“有沒有想媽媽?”

“想。”

“小小丹在幹什麼呀?”

“忙。”

沒想到,聽到小小丹這一個“忙”字後,朱丹忍不住感慨:我彷彿看到了未來的自己,並附上一個淚崩的表情。

雖然童言無忌的小小丹只是隨口說了句自己很“忙”,但是不久的將來,她的確是會像所有父母眼裏的孩子一樣,越來越“忙”的呀!

當長大成人的孩子回應給父母越來越多的“忙”字時,我們大概也會像今天的朱丹一樣,心裏泛酸地盤算着,到底還能擁有孩子多久?

1

世界上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爲目的

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龍應臺在《目送》中寫了一段讓天下父母心酸的話:“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作爲父母,我們在欣慰孩子長大的同時,也要一步步接受和孩子分離的現實。

不止孩子說“忙”的時候會心有慼慼焉,就連孩子上個幼兒園,爸爸媽媽心裏那些五味雜陳的內心戲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

就像前段時間,有段爸爸送孩子上幼兒園的視頻走紅網絡:寶寶第一次上幼兒園,爸爸們在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之後,一直用力隱忍的情緒終於控制不住了,忍不住痛哭流涕。

無數爸媽看到後表示感同身受,孩子長大的時候,就是離家的時候。

插畫家小友就曾經用一組簡單的漫畫成功讓無數爸爸媽媽們淚崩。

(以下配圖版權歸插畫家小友所有,上下滑動查看)

看着3歲的兒子揹着小書包上學

內心不捨又爲他感到驕傲

看到孩子放學後第一個是投入自己的懷抱

感到很安心

上初中後,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和媽媽說話的時間更少了

叛逆期和媽媽吵架

女友成了他的世界。

上了大學,回家的時間寥寥可數

甚至最害怕聽到兒子說:

“媽媽,我不回家喫了,你們自己喫吧。”

也許今天的我們還在抱怨輔導孩子寫作業累人,可是當有一天,身邊這個粘人的娃變得不再需要我們時,內心又怎一個“失落”了得?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過這樣一段話——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爲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爲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在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出品的短片《鷸》中,將這份以分離爲目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短片中,一隻蠢萌的幼磯鷸(一種海鳥)飢餓的時候,一開始只知道張開嘴等着媽媽餵食,但是媽媽沒有讓它心安理得地享受飯來張口的安逸,而是把它攆到沙灘上覓食。

經歷了一次次嘗試,幼磯鷸終於克服恐水症,掌握了在海浪肆虐的沙灘上獨自覓食的本領,邁出了成長中很關鍵的一步。

這部時長只有6分鐘的短片,網評高達9.3分,最終獲得第44屆安妮獎最佳動畫短片獎和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

很多網友看到這部作品後,紛紛評論,雖然講的是鳥的世界,暗喻的卻是人類社會。對於孩子來說,有一種愛叫手放開,即使做父母的有萬般不捨,也必須讓他們學會獨立。

2

趁孩子還需要我們

再多的陪伴都不嫌多

有多少愛,就有多少不捨。

正是因爲“不捨”,才應該趁着孩子還需要我們的時候,給與他們更多的陪伴。

在一點上,娛樂圈的模範老爸黃磊深有感觸。今年2月份,爲女兒多多慶祝13歲生日時,黃磊在微博發表的深情長文就曾讓一衆網友們淚崩——

“充滿童趣的面龐搭配那一米六幾的個子,我常會恍惚間覺得時光在跟我們開某一種玩笑。”

“我不願面對你的長大,我現在還可以抱抱你親親你,

等你大長一些,這些擁抱和親吻會變得越來越少,

我生怕有一天你我都會羞澀,不敢太靠近對方,

直到有一天我蒼老,我們纔可以再牽手親近如初。”

正是因爲深知再不陪孩子,她們就長大了,工作之餘的黃磊總是儘可能地陪伴孩子、他會陪孩子做美食、帶她們出遊玩耍、讓孩子們鑽到爸爸衣服裏躲貓貓。

對於黃磊來說,和孩子的互相陪伴是一種求之不得的幸福。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呢?

3

得體地退出

是給孩子成年最好的禮物

尹建莉曾經說過:“母愛的第一個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個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

在孩子年幼時給到儘可能多的陪伴和愛,成年後懂得得體地退出,是父母的一種大智慧。

然而很多父母卻不以爲然。在孩子成年後,他們依然把孩子捧在手裏,甚至培養出了不少“媽寶男”,“媽寶女”。

東方衛視《中國新相親》中有位女嘉賓,她在VCR中自稱是“24孝媽寶女”,每天12點前要到家,每個月要上交媽媽5000塊,睡覺前還要被媽媽沒收手機……

從小,媽媽就時時刻刻掌控着、保護着她,以至於長大後唯一會的家務是“遛狗”。可是媽媽卻認爲,正是因爲愛女兒,所以要時時刻刻保護她。

看完VCR以後,在場的男嘉賓幾乎都被這位從頭管到腳的上海丈母孃嚇到了,可想而知,如果和這女嘉賓走進婚姻,家中裏裏外外的事情有可能會讓被丈母孃一手包辦。

女嘉賓在接受採訪時,也稱希望能有自己的空間。

現實生活中,和這位媽媽一樣,擁有類似育兒觀的父母其實不在少數。一些父母在孩子年幼時出於各種原因沒有很好地陪伴孩子,孩子長大後卻又不合時宜地想要緊緊跟着孩子。

殊不知,歲月終將會懲罰那些沒有在合適的時間陪伴在孩子身邊的父母啊!

也許我們應該像伊能靜學一學。前段時間,伊能靜陪17歲的兒子小哈利過生日。雖然伊能靜忍不住感慨:“轉眼17歲,但對媽媽來說,還是小孩啊。”但她還是在兒子慶生聚會時,先帶女兒離開,要哈利慢慢和同學們一起玩。

伊能靜在微博裏引用了尹建莉一段話:

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既不能使孩子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成年窒息。”

如果我們都能懂得,父母和孩子之間,親密和分離都是一門需要學的功課,也許更能理解伊能靜對小王子的感情吧——

“得體的退出,是我給你成年時最好的禮物。”

高曉松談到孩子時說:“ 孩子長大後不會痛苦失落, 做父母的就成功了。”

做父母其實是有有效期的,我們的孩子也終將會越來越“忙”。

趁着我們還在“有效期”內,惟願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不辜負。

本文來源於爸媽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歲家庭教育新知識,是媽媽的教育筆記,是爸爸的帶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長能量站。

今日薦書

《讀給孩子聽的四季詩詞》

這是一本極具中國風的古詩詞美繪本,也是一本有聲書。20首涵蓋春夏秋冬四季古詩詞,且每首詩詞配一風物(或動物),通過風物來呈現兒童身邊的季節變遷和四時美好。

點擊圖片立即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