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武侠小说其中有好多武侠故事,至今仍经久不衰,影响着新派武侠小说作家和读者,今日就把旧武侠小说名家和名作,一一呈现给广大读者。

旧武侠小说综述

点击观看新武侠小说《破虏英雄传》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所谓“旧武侠小说”,指的是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又称“技击小说”、“武侠技击小说”、“历史武侠小说”、“侠义小说”、“侠情小说”、“奇侠小说”、“剑侠小说”、“武侠斗剑奇情小说”,甚至“党会小说”等,相对于1950年以后在港、台兴起的武侠小说,民国时期被称为旧派,统称民国旧武侠小说。

“武侠”一词,最初见于日本小说,1903年海外华人报刊开始出现“武侠”字样。但直到1915年12月出版的《小说大观》第3期,才开始刊登现代第一篇“武侠小说”,当时发表的是一个短篇,为林纾的《傅眉史》,虽然名为“武侠小说”,但情节构架仍与文言轶事笔记小说相似。

此后“武侠小说”骤然兴盛,但早期作品多为短篇集,如1916年的钱基博,恽铁樵等《武侠丛谈》,1918年姜侠魂编《武侠大观》,1918年唐熊《武侠异闻录》,1919年许羲义《古今武侠奇观》等,虽然这些作品显得零杂琐碎,但为后来武侠小说的大量出现做了充分的题材准备。

20年代出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这有两个标志,一是武侠杂志的出现,1921年平襟亚主编《武侠世界》月刊,1922年包天笑主编《星期》周刊之“武侠号”等。二是“南向北赵”的出现,1923年,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使武侠小说面目一变。

30年代“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使武侠小说再变,形成民国时期武侠小说的最高潮。

40年代,国难声中全民抗战,人们已失去闲暇消遣的心情,武侠小说逐渐衰落,抗战胜利后的社会混乱,武侠也没有再度称雄的基础。国民党退出大陆,旧派武侠小说被禁止创作出版。武侠小说的旧派时期宣告结束。

关于旧武侠小说的评价。在艺术上,他们创造了丰富的题材内容和想象技巧;在思想情趣上,就武侠小说被作为“鸳鸯蝴蝶派”的组成部分,充满着小市民的趣味。大多为闲适余暇而作,缺乏宽阔的胸襟和高远的眼界,也缺乏哲学层次和文化品位,因此被沈雁冰(矛盾)称为“封建的小市民文艺”,被郑振铎称为“纯粹中国旧式的”,被称为“文娼”,应酬休闲和商业味很浓。因此,旧派小说始终未能与严肃文学比肩,没有出现真正的名家巨著,更多的是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出现,做了些必要的铺垫。

欢迎收看新武侠小说《破虏英雄传》,点击观看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后面慢慢把旧武侠名家和其名作简介一一写出,往广大喜爱的读者喜欢。更希望读者喜欢本人的武侠小说,一起讨论探讨。促进武侠小说开创新天地。

旧武侠小说综述

旧武侠小说综述

破虏英雄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