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巩宝亮正在把这种精神发挥到极致,身体力行,他说这辈子就与豆制品结缘了,甘心做一个“豆腐”。巩宝亮沉下身子扑在做豆腐上,却发现六味斋虽然名声在外,但豆制品制作工艺陈旧,流程繁琐。

俗话说:人生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现如今,做豆腐这门老手艺年轻人已经学的不多了。然而在我市的六味斋豆制品厂,有这样一位师傅,他用20载青春年华,将自己从一名普通的豆制品压榨工人,成长为我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的首批技术专家,他就是巩宝亮。

请听912记者乔云采制的报道:“豆腐工匠”的精彩人生。

1998年,巩宝亮从我市一所会计院校毕业,机缘巧合来到了六味斋厂工作。那时,做豆腐可不是他的初心,被安排在这个岗位上,巩宝亮很不甘心,然而非典时期公司给大家发的一大包中药改变了他的想法。这件温暖的小事,让他最终选择了接受,并且下决心耐住性子要做好。

巩宝亮沉下身子扑在做豆腐上,却发现六味斋虽然名声在外,但豆制品制作工艺陈旧,流程繁琐。加工面临着劳动强度高、招工难的问题。20岁出头的巩宝亮觉得,应该解决这一问题,让大家伙干起来,于是他开始了学习。

花干是六味斋在市场上一款很受青睐的产品,一串花干制作工人需要在正反面斜着切25刀左右,才能形成花瓣状态。车间里15个工人每天手工切700多公斤,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工友们常开玩笑“要是能有台机器代替我们切就好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玩笑话让巩宝亮挂在了心上,开始大胆创新,通过他反复琢磨演练,设备终于代替了人工。

如今,巩宝亮成立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研发制作工艺、培训员工技能,把自己20年来在做豆制品方面的心得传授分享给学徒们。

把一件事坚持做到极致。就是我们说的工匠精神。巩宝亮正在把这种精神发挥到极致,身体力行,他说这辈子就与豆制品结缘了,甘心做一个“豆腐”。

来源:912记者 乔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