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导的考研路,那些充实而无奈的日子

又到考研日,多少学子又面临着选择!有些人选择了直接就业,有些人选择了继续深造,甚至是换了完全不同的专业,只为有一个更好的前途。而另一些人可能意味着失业或者不得不去创业。

20年前,我和很多学子一样,进了一个不是特别满意的学校,虽然是重大大学,重点学科,可对机械这个专业就是没有一点兴趣,读工科的都深有同感,机械学业重,很无聊的,女生很少,工作环境也不好。不过,这是进了大学才知道的。高考之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理化,尤其我这个农村的学生,对专业是一点概念都没有。当时是考前报考,看着哪个专业高大上就填哪个,我化学和物理都不错,所以无意中看到“化工设备与机械”,就选上了。

被误导的考研路,那些充实而无奈的日子

后来上了大学,老师第一天就和我们讲这个专业不好,怎么不好呢?工作不好找,工资低,工作环境都是偏远山区的化工厂。心理哇凉哇凉的,本来以为跳出了龙门,没想到是进了深山。好吧,我错了!

有个《机械原理》的课程,老师是博士刚毕业,给我们上课,课上经常举例子,都是用自行车的各个部件作例子,还老说他每天从南三环骑自行车到北三环,对自行车很了解。在这样生动的例子下,心里彻底对这个专业失去了任何信心。

我是从大二开始琢磨考研换专业的。来这个大学,是高考第二志愿,所以自然就想到了自己第一志愿北大。然后开始各种恶补专业分类,最后决定读经济学,有两个原因,一是工科转文科专业课容易些,第二,经济学只有好学校才能有出息。于是,从大二开始,购买了各类经济学的专业课,这类型的书都比较贵,北大的教材比较坑爹,都是选用外国的,一本书大概是我十天的生活费。但为了转行,还是花了血本,我有几个学期都没有买过衣服和鞋子。后来冬天实在太冷,便从地摊买了一双鞋,那个臭呀,整个冬天宿舍的舍友都在骂我,所以每天一脱下鞋就把鞋放在窗外,可后来这双鞋还是在一个夜晚被人偷了。心在滴血,你咋这么坑呢,把我臭鞋都偷了,我冬天怎么过!

被误导的考研路,那些充实而无奈的日子

那时候学校里没有通宵教室,宿舍也比较吵闹,于是和另外一个志同道合的校友到旁边一所学校的通宵教室学习。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多,这段时间里,每周最少两天到北大当课耗子,学习专业课。课耗子还真多,尤其是厉以宁的课程,课耗子占了70%以上,整个阶梯教室挤得满满的。身边有这么多爱学习的同志,心里还是暖暖的,当然他们大多也是学工科或理科的。

不过,花在机械专业方面的时间就比较少了,几乎天天逃课,有个《材料力学》的老师,非常敬业,特意让班长通知我,找个空余时间给我补课,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不过,我的成绩还算可以吧,经常能拿到奖学金,倒不是我的脑袋好使,而是这个专业大家对就业前景不好,都没有认证学,我虽然学习时间少,但最少是学了的。而且大一的基础课程学得很好,所以几乎都能拿到三等奖学金,补贴点生活费。

被误导的考研路,那些充实而无奈的日子

时间过得很快,我就走进了考场,第一年参加,之前虽然看过一两年的真题,但真没有认证想过真题会变化很大。进了考室,才发现,经济学里全是数学题,当时就蒙了,专业课只考了39分。后来查成绩才知道,上千考生中,专业课及格的居然不到5个人。哎,心里总算得到了点安慰。

心想,要不再坚持一年,就这样又成为了众多课耗子的一员。找了中关村一家小屋子住了下来。第二年,又走进了考场,这次稍微好点,五门课程成绩都提高了一些,不过专业课还是没有过线。

三进宫后,还是没有被录取,这下心彻底凉了,整理书包,走人!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日子非常充实,比高考还紧张。而回想自己学的专业和选择的专业,机械行业在这20年中的得到了长足发展,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也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建设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如果当时老师不给我那么多负面的影响,对白纸一张的我应该是会一直从事这个行业的,然而正是因为老师自己看不起这个行业,一无所知的学生也被误导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