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脚直接跟鞋和路打交道,脚经常要与鞋接触及摩擦,湿润的皮肤及较高的温度为水泡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徒步出行脚最容易起水泡。脚起水泡跟鞋有直接关系,鞋过紧的挤压和过松的磨擦,都可能导致脚上水泡的发生。

对于热爱徒步的驴友来说,水泡是最常见的足部问题之一,水泡虽然不是什么大病痛,但一旦起了水泡,既影响行进速度,又影响出行的心情。

水泡形成的原因

水泡是皮肤表面局部出现的内部充满液体的泡,通常是由于长时间摩擦导致部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又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使组织液增多而产生的现象。徒步时鞋与脚频繁摩擦,湿润的皮肤和较高的温度最容易使脚上起水泡。

徒步中为什么会起水泡

所谓徒步,那就是不使用任何代步工具,只用腿脚一步步在路上行走。由于脚直接跟鞋和路打交道,脚经常要与鞋接触及摩擦,湿润的皮肤及较高的温度为水泡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徒步出行脚最容易起水泡。水泡通常发生在脚的两侧、脚后跟和脚丫处。

正如运动时通常会出汗一样,脚起水泡也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不少驴友在徒步中脚底磨出水泡,水泡不仅会影响徒步行走的顺利进行,而且处理不当还会引起感染,让人吃尽苦头。

如何正确的处理

【1】

如果水泡不是很严重,没有影响到你正常走路,可以让其自己慢慢恢复;如果自己觉得非常严重,最好还是弄破它好。

【2】

时间长水泡中的液体会被肌肤慢慢吸干。大部分的水泡会在一到二星期内被完全吸收。新的皮肤长出后,旧的皮肤会自动脱落。一般无需特别的护理就能自行痊愈。

【3】

若发生脚泡,主要是将泡穿刺与引流。首先用热水烫脚5-10分钟搽干,然后用碘酒或酒精将脚泡局部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的针(针可用煮沸的水或酒精浸泡)刺破脚泡,使泡内液体沿道流出排干,也可用消毒的马尾穿过脚泡引流。但处理脚泡时切忌剪去泡皮以防感染。

如何预防长水泡

  • 选择合适的鞋子 要预防水泡,首先要减少脚部摩擦的机会。脚起水泡跟鞋有直接关系,鞋过紧的挤压和过松的磨擦,都可能导致脚上水泡的发生。买鞋应当购买适宜运动的鞋,鞋的尺码要合适,穿上后长度方面最好仍然有一个大拇指宽的虚位。
  • 不要急于穿新鞋 新鞋买回家,穿上试走或试跑一会,1-2小时后找出感到不舒适的部位后,在此位置加上软垫。出行切忌穿着未经“磨合”好的新鞋。如果新鞋第一次就穿着进行远程徒步,处理不当会增加起水泡的概率。
  • 袜子很关键 袜子能够减少脚与鞋之间的摩擦,怕脚起泡,不妨穿上两双袜子试试。袜子最好不选用纯棉质制品,纯棉的袜子比尼龙的更容易形成血泡。袜子的质料以聚丙烯或其它新的合成纤维为佳,这类质料比羊毛或棉的制品更能保持脚部的干爽,从而降低起水泡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徒步走长线不能不穿袜子。
  • 适当涂抹润滑剂 滑石粉、痱子粉或防汗喷雾剂,也可在脚上薄薄地涂上一层凡士林,这些东西都有助于保持脚部的干爽,减少摩擦,起到防止打水泡的作用。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水泡虽然是小问题,

但也要注意预防哦~

如果因为水泡不去跋山涉水,

无异于因噎废食,

错失美妙旅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