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人的世界会那么复杂呢?不是因为世界本身就很复杂,而是因为大人们的思维和成见将这个世界复杂化了。什么样的心,就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当你的心像杂物房一样堆积了大量乱七八糟的东西时,你眼中的世界就同样是个巨大的杂物房。

所以,当有个网友问我,中国传统里面是很重视读书的,所谓“仕、农、工、商”,但现在却颠倒过来了,为什么呢?我告诉他,也没有倒过来啊,你那样认为,是因为你把它们倒过来看了。你之所以会把它们倒过来看,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有着诸多的期待。你必须明白,一个人觉得生活处处不如意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求得太多,不懂得知足。孩子们会在简单的事物上面找到很大的乐趣,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欲求。

我的一个学生小时候家里很穷,什么都没有,但她一直认为那是她人生中最质朴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只是她的父母不那样认为,她的父母觉得好多东西都买不起,所以总想改变生活的现状,后来她家的生活水平确实提升了,但那种简单的快乐却消失了。这正是大人与孩子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孩子重视快乐本身,而大人重视的则是怎样满足欲望,再从满足感中寻找快乐——孩子的快乐,就在于他的简单。

我举个例子,当一个孩子发现什么好东西,想跟人分享的时候,他会直接这样去做,不会考虑对方的许多反应。比如,他会把你拉到一块奇形怪状的大石头旁边,告诉你这是一块巨大的宝石,是一块许多年前落下的陨石,其中一定藏着什么惊天的秘密;他会把你拉到一间废弃的小屋当中,告诉你这是他的秘密基地,他的好多“行动计划”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包括晚上要征服公共澡堂外面的一座煤堆等等。孩子们会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不去管这种想法是否荒谬,也不管大人们对此有何看法,在他们单纯的心灵当中,事情有着许许多多的可能性,包括大人们认为天马行空、毫无逻辑的那些设想。

智者与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智者有一颗童心,但他们不会漫无目的地空想,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使命,也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他们不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毫无意义、留不下任何价值的玩乐上面,但又会把整个世界当成一个巨大的游戏,一部巨大的电影,在生活中扮演自己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内容由谁定?由观众定。所谓观众,就是那些需要智者的人。

记得一个生活在都市里的朋友对我说过,空闲的时候,他和同事们总是不知道干嘛好,不是唱卡拉OK,就是去喝酒。但渐渐的,这些事情也让他们开始觉得无聊。他们总是觉得生活非常无聊,无论做什么都很无聊。QQ访谈上,有一个网友也曾经问过我:“如果不写小说,你怎么打发空闲时间?有时候会不会想想此类的问题?还是你觉得这样的日子,真的很幸福了。可是经历少了,是不是意味着生活质量在下降呢?”我告诉他,我没有空闲时间,我的经历也不少。我的心灵可以进入任何时空,它远比现实世界更精彩。

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就为自己设定了活着的意义,然后义无反顾地做我该做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没有时间感到无聊的。所以,我常对学生们说,当你赶到孤独的时候,一定没有好好做事。当你为自己的人生设定一种意义,然后把它当成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为之不懈奋斗的时候,你其实并不知道上天会不会给你足够的时间,让你完成这些必须去做的事情。

事实上,好多人还没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已经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当一个人感到寂寞、孤单、无聊的时候,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地想到死亡,他没有想到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是生命终结的那个瞬间。他在没有意识到这个真相的时候,时间就会变成一种不值钱的东西,他可以用睡懒觉来打发它,可以用唱卡拉OK来打发它,他可以干许许多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因为他不知道,时间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甘愿屈服于欲望的人,也是如此。假如他明白生命是无常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得到也罢,失去也罢,都不过是一场梦幻,一种记忆的时候,他还为什么一定要拥有那些东西,甚至付出自己的良知、自己的健康、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生命,也一定要拥有那些东西呢?

他们又怎么会仇视那些不让他们拥有这些东西,或者夺去了这些东西的人?无论你以哪种方式生活,都会成为一种记忆,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有的生活方式能够让你实现一种不会被岁月毁去的价值,而有的生活方式则只能让你在空虚中死去。

选自《参透生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