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1977年莫桑比克爆发内战,使戈龙戈萨国家公园陷入混乱,最终在1983年关闭,天堂化为战场,野生动物被屠宰食用,或者——对大象而言——象牙成为战争资源。眼前惨痛的景象激发了莫桑比克官员和国际科学家团队的雄心,他们不仅要恢复国家公园的元气,还要修复整个生态系统——少有人敢去挑战的宏伟目标。

位于非洲大裂谷南端的国家公园曾被认为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河马在莫桑比克的乌雷马湖(Lake Urema)草木繁茂的湖中打滚,成千上万的羚羊奔跑在热带稀树草原和洪泛平原之上;象群和狮子吸引了众多国际游客。

然而,1977年莫桑比克爆发内战,使戈龙戈萨国家公园陷入混乱,最终在1983年关闭,天堂化为战场,野生动物被屠宰食用,或者——对大象而言——象牙成为战争资源。非洲水牛,蓝羚和斑马数量原本数以千计,在战火中大量死亡,如今可能只剩余15只或更少。数以百计的狮子、豹子和野狗落入陷阱,最终被饿死。到1992年战争结束时,幸存狮子的数量只有个位数。

眼前惨痛的景象激发了莫桑比克官员和国际科学家团队的雄心,他们不仅要恢复国家公园的元气,还要修复整个生态系统——少有人敢去挑战的宏伟目标。到目前为止,最出名的生态修复工作可能是约25年前将灰狼重新引入黄石国家公园——目前还未达到自然平衡。

恢复生态平衡远非重新挽救单一物种可比。至少需要繁衍出10种生物,并减少猖獗的偷猎行为。十年耕耘,科学家们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这是巨大的挑战,”普林斯顿大学生态学家Robert Pringle说。他是来自莫桑比克、肯尼亚和美国等国家的至少十二位科学家之一——他们一直在追踪动物种群的增长和戈龙戈萨生态系统的其他变化。

是否能够恢复当地的生态,是值得商榷的。Pringle说,生态科学的目标是治愈因战争、人口扩张或资源开采而遭受破坏的自然栖息地。但是科学家们仍在研究如何正确搭配物种,研究物种组合如何影响生态系统以及捕食者如何影响猎物的行为等。

“戈龙戈萨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来验证生态科学的理论,因为那里生机勃勃。”不过,Pringle又补充说,“我认为它会一直这样。”

戈龙戈萨生态恢复项目是战争结束10多年后,于2004年由美国非营利组织启动的项目;它筹集了4000万美元,并与莫桑比克政府达成了一项为期20年的重建和保护协议。合作的动机不仅仅是为了科学。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海岸,以其白色的海滩和丰富的印度洋珊瑚礁而闻名于世,当地政府渴望振兴旅游业。根据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会的数据,在内战结束后不久,游客带来的收入占1998年莫桑比克经济总量的4.2%,目前约占10%。

国家公园的护林员接受过打击偷猎活动的训练;公园占地约4000平方公里,比罗德岛略大。根据2018年11月的研究报告,从2015年到2016年,护林员共拆除偷猎者和猎人设置的12363个圈套和317个钢颚陷阱。

护林员的工作似乎挽救了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大型哺乳动物。食肉动物项目的副主任、生物学家Paola Bouley说,狮子种群在2012年迅速增长,从2012年的30头增加到50头,到2018年增加到150。

狮子捕食羚羊,羚羊是戈龙戈萨公园里种群过剩的生物之一。内战之后,狮子是唯一剩下的大型哺乳动物掠食者。

研究人员于3月13日在PLOS ONE上报告说,从2007年到2014年,公园管理人员重新引入了6种食草动物,包括210头非洲水牛和180只蓝羚。

到目前为止,动物种群趋势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水牛的数量在2001年是15头,到2018年将近1000头,而河马在2000年只有数十头,现在飙升到546头。

尽管如此,哺乳动物的种群结构仍然与国家公园鼎盛时期不同。大型食草动物生物量——生态学家用来估算下一级食物链可用能量的指标——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的大约95%。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其中占比最大的物种——大象、河马和水牛——曾占公园草食动物生物量的89%,在2018年仅占23%。

取而代之的是较小的羚羊,包括苇羚、大羚羊和捻角羚,现在占大型食草动物数量的98%,占大型食草动物生物量的80%。最丰富的是水羚(Kobus ellipsiprymnus),一种螺旋角的羚羊物种,拥有55000多只,是战前数量的10倍以上。科学家怀疑水羚的成功秘诀是,将聚集地安置在Urema湖周围的开阔洪泛区草原以及溪流入口附近,周边多是沼泽,人类和狮子难以接近。

羚羊的部分优势还包括,繁殖的频率是水牛的2倍,是大象的10倍。但也可以解释为生态失衡:大部分掠食者通过控制食植动物的数量来平衡生态系统。掠食者太少会导致食草动物过度繁殖,这反过来又会危害植物的生存。

本文译自 sciencenews,由译者 majer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