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和家长们还发现,学校方面提及的应天职业技术学院也并没有护理专业,转过去也只能读“家政服务”或其他专业。但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像南京应用技术学校这样虚假宣传,违规招生多年屡禁不止,丑闻不断却还能一茬接一茬地骗学生的学校,为什么能在当地存在多年,几经曝光都安然无恙。

针对近期备受社会关注的南京应用技术学校冲突事件,2019年4月29日,这所学校的主管单位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情况通报,全文如下:

学籍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

在这次的事件中,双方矛盾的起源是该校部分专业学生的学籍问题:

学校在招生时未经有关部门同意和备案,进行虚假宣传承诺学生和家长只要报名缴费入学,毕业时就能拿到护理专业大专文凭、护士资格证,并与多所知名医院有合作可以保证分配工作。

招生简章上写的明明是“五年制护理大专”,录取通知书上写的专业是“护理”,学生上了好几年学却发现自己的学籍信息在网上根本查不到。

(来源:观察者网)


学生找校方讨说法,学校老师却告诉他们:实际上该校并没有资质去开设护理专业,学生们三年之间学习的其实是家政服务专业。

对于这一消息,学生们非常震惊,因为自己平时上的课程都是护理的必修课,比如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

学校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要求学生签署协议书,并参加对口单招考试考入另一所学校——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才能获得统招大专文凭。

如果学生不签协议继续在南京应用技术学校上学,只能拿到中专学历,今后需自己参加高考或对口单招。

有班主任甚至明确跟学生说:“如果不转校,我们学校是没有老师教你的”。

(来源:观察者网)


学校还告知学生,可以先考护士资格证再去医院实习,但按规定考取护士资格证的前提是有相关实习经历。

学生和家长们还发现,学校方面提及的应天职业技术学院也并没有护理专业,转过去也只能读“家政服务”或其他专业。

学生和家长们表示无法接受这样的解决方案,并对于校方的欺骗手段表示极其不满,导致了家长上访和学生群体性聚集,进而导致了暴力事件。

罗生门背后的真相

根据南京市人社局的情况通报,在这起事件中涉及的一共有三所学校:

南京应用技术学校(南应):这是一所江苏省人社厅批准成立,南京市人社局负责监管的技工学校;

南京东方文理研修学院(东方学院):这是一所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民办培训机构(情况通报里应该是笔误校名写错了一个字);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应天学院):这是一所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江苏省教育厅负责监管的民办高职院校。

应天学院有50多年办学历史,2017年将原来在仙林大学城的校区转让给了南审金审学院,2018年6月开始搬到了东方文理专修学院位于江宁区将军大道666-6号的校园里继续开张办学。

这批学籍出问题的学生是东方学院假借南应的名义招来的:

这些学生以为自己是在南应读的护理专业,实际上他们读的却是东方学院的家政服务专业,用的校舍也不属于南应,而是东方学院的;

东方学院的负责人和应天学院的党委负责人是同一个人;

(来源:知乎)


2017年6月,南应官网曾贴出一份“关于应天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应用技术学校合作共建基地校的通告”,称两校已经签订协议,南应成为应天学院的生源基地校。

但应天学院党委宣传部某工作人员日前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却表示没听说本校和南应有合作关系,招生都是面向全国各地的学生。

三所学校的说法彼此矛盾互相甩锅,对于局外人来说情节仿佛一场罗生门一般难以理清。

但如果你了解到一个事实,就会马上明白整件事情的真相:

这三家学校都属于同一家企业:江苏中宁教育集团,背后的老板是同一个人:江苏中宁投资发展集团董事长王中平。

2018年开始,三所学校的校园都是在一起的,都在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666-6号,三校之间的教职员工也有互相流动。

南京应用技术学校、南京东方文理研修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都实际上只不过是马甲而已,穿马甲还是脱马甲,穿哪一身,都只不过是分分钟的事。

整个事件全是他们一手导演的一出好戏,所谓的A校假借B校名义招生,A校拿文凭要挟学生就读C校等种种情节,都只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的把戏。

他们这一通复杂的操作,目的就是欺骗学生和家长,规避政府部门的监管,以及迷惑社会公众。

这家资本集团还想办本科

根据官方介绍,江苏中宁教育集团成立于2007年,业务涵盖学前教育、青少年教育、高中(中职)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企业培训等多个门类。

该集团旗下除了上述三所学校之外,还有牛津少儿英语教育、南京空港职业培训学校、安徽体育健康学院(筹)等,共六大实体院校。

(来源:龙虎网)


这家企业甚至还正在安徽筹办一所本科院校:安徽体育健康学院,号称“全国第一所以体育健康类为特色学科的现代化、国际化的本科院校”。

2017年9月,江苏中宁教育集团和安徽岳西县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王中平董事长在签约仪式上表示:“目前中宁教育集团已经完成了从幼儿教育到大学专科阶段职业教育的平台搭建,现在投资建设的安徽体育健康学院是集团迈向应用型本科办学的关健一步,可以进一步完善集团的教育产业链。”

(来源:岳西网)


事件背后暴露的监管困境

目前事件的基本情况已经查清,下一步就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以往对于类似事件的处理方法,都是对涉事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员进行处罚,以及对学校进行罚款,但这样的处理对于江苏中宁教育集团这样的巨头来说,可能只是隔靴搔痒。

那几位“学校领导”只不过是高级打工仔,即使都开除了对于企业本身也没有什么损失,分分钟就能招来替代品;

至于罚款,罚个几万几十万对于王董这样的大老板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等到事情风头一过,该怎么招怎么招,该怎么骗怎么骗。

我们说这样的话是有根据的,因为这样完全相同的情节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

2016年,南京应用技术学校就因为虚假宣传违规招生被媒体曝光:

2017年6月,南应又因为被曝虚假宣传违规招生,上了电视:

当时南京市人社局的刘处长接受记者采访时是这么说的:

2015年,上面的三个马甲之一:南京东方文理研修学院还曾卷入让女生做三陪的丑闻:

这个KTV的经营者表示:学校里犯了错误的学生都会交由保卫科长处理,他和保卫科长关系很好,KTV开业后,保卫科长会从犯了错的女学生中挑一些出来,推荐到KTV上班。吴总再通过这些学生,发展其他女同学过来上班。

虽然记者暗访曝出的是南京城市交通运输学院,但根据警方的进一步调查,主要负责任的应当是南京东方文理研修学院。

(来源:北京晨报)


陈大夫希望这次事件的责任人能够收到严肃处理,更希望被骗学生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护。

但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像南京应用技术学校这样虚假宣传,违规招生多年屡禁不止,丑闻不断却还能一茬接一茬地骗学生的学校,为什么能在当地存在多年,几经曝光都安然无恙。

陈大夫认为,这种乱象背后体现的,是目前民办教育监管秩序存在的漏洞。

资本的力量已经搞起了“从幼儿园到本科”的教育全产业链,而监管部门还是在按条块分割的方式进行管理。

在南应事件当中,南应、东方学院、应天学院这三个马甲,分属南京市人社局、南京市教育局、江苏省教育厅三个不同政府部门管理:

人社局只能管在自己部门注册的技工学校,对该教育部门管的职业培训机构、高职院校的事没有管理权;

江苏的政府部门只能负责自己本省辖区的事,不能越界去管同一企业在安徽的项目;

在教育部门内部,普通高校归省教育厅管,而职业教育则归市教育局管,互相之间也经常存在管辖权争议。

在这之中就存在足以为某些有心人利用的漏洞,资本通过不同马甲的转换规避掉监管,同时受害的学生也很难维权。

这样的问题并不仅仅发生在江苏,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已经出现了类似的苗头。

这样大肆扩张,染指教育全产业链的资本力量,也比单个民营老板要强大N倍,甚至成为地方政府非常重视的座上宾。

比如江苏中宁教育集团的王中平董事长,还有两重身份是江苏省安徽商会的常务副会长,南京市安庆商会的执行会长。

尤其是一些传统意义上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对于像他这样愿意来本地投资建学校的大老板更是非常重视。

他们打算建本科高校的安徽岳西县,甚至成立了县长亲任组长的“安徽体育健康学院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动项目落地。

目前国家对于教育产业条款分割的传统管理模式,在大多数公立、私立院校都相对独立的时代是有效的;

但在民营资本已经可以通过自办新院校和收购已有院校的方式,为自己的利益穿上好几重马甲,甚至可以左右某个地区教育资源的供给时,这样的管理方法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对于这样跨区域甚至跨国扩张的民营资本力量搞教育全产业链运营,应该由哪个部门来管?按什么尺度管?

是否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的规章制度?是否有必要限制这些资本的扩张?

这些问题都足以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广泛讨论。


参考资料:

1 《南京应用技术学校被曝虚假招生:上了三年护理系 却被告知学的是家政服务》 观察者网 作者:郭肖

2《江苏人社厅回应南京应用技术学校学籍和专业变更:已介入处理》 澎湃新闻 记者:喻琰 戴越

3《安徽体育健康学院项目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岳西网 作者:储翔

4 《女学生校园KTV做三陪续:由校保卫科长推荐》 北京晨报

5 《6年投资6个亿进军高端教育产业——世纪缘酒店集团和江苏中宁教育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世纪缘酒店集团官网

大学声,(collegesay)是一个以“为大学生发声”为宗旨的自媒体。

在这里你能看到中国大学生群体最关心的热门社会事件;最急需的学业生活资讯;全国各高校学生维权报道;以及独家的大学声调查报告.......

我们愿尽一切努力为大学生发声,帮大学生维权,伴大学生成长,与你一起不断进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