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美尚君 · 主播 | 薄笙

今日冬至,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开始

而寒冷存在的意义,也许就是让你

越发找到温暖的事物去追随

比如,刚刚路过一碗

热气腾腾的饺子时

隔着冬日的一窗水汽,尽管雾霾还没散去

我还是会忍不住摘下口罩,

仔细的闻了又闻

忽然觉得,故乡和此刻的距离

不过就是一碗饺子的距离

饺子味儿,中国味儿

中国人讲“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 在中国,再没有一种食物能像饺子一样,想起它就是家的味道,团圆的味道。

新婚嫁娶要吃饺子,岁时年节要吃饺子,出门离乡要吃饺子,学子高中要吃饺子,游子归家还要吃饺子……一年走到了12月,回顾四季,恨不得在每个重大仪式或者重要节气里都要有饺子的身影出现。

没有馄钝那么拖泥带水,没有包子那么粗枝大叶,没有汤圆那么处事圆滑,没有馒头那么单调无奇,它像家一样永远温暖、包容。

从春晚主持人催着,让你坐在电视机前吃饺子,到夏天的“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再到今天的“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一顿顿饺子,犹如时光里的计时器,少了它,这一年该多潦草啊。

饺子味儿,家味儿

梁实秋在《饺子》里描述的“小康之家要吃顿饺子,要动员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然而亦趣在其中。”

中国人喜欢吃饺子,不仅仅是因为它包含着家味和年味,更因为“包饺子”的过程本身就像是一个粘合剂。

尤其在今天家庭聚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一家人难得可以通过包饺子这件事聚在一起,天南海北,无所不谈。

从和面开始,和面的“和”与合家团圆的“合”谐音,因而包饺子的过程便象征着合欢、团圆。久而久之,饺子被赋予团圆和谐的寓意,也表达了人们对家人团圆相聚的美好期盼。

那种全家上阵的热乎劲儿,把每张脸都映照得红扑扑的。一边说着各自一天的高兴事儿,一边把面皮儿擀成一张张的团圆,把幸福和喜悦紧紧包在里面。每次最后,妈妈总爱悄悄地在饺子中放入一枚硬币,谁吃到了财运的饺子,我们就会把酝酿一年的祝福满满地送上。

吃在肚里,暖在心里。在欢声笑语之中,因为饺子,家才更像是家。

饺子味儿,人情味儿

包饺子的过程、做饺子的程序,每年都在每家每户如此重演着,不知不觉中,饺子已经在中国有了2600多年的历史,一碗碗饺子传递着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同根同源的文化,反复向后代传递着家族的亲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其实人生何尝不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人与人的磕磕绊绊正如饺子皮上的褶皱,生活里难免被挤一下,被开水烫一下,倘若没有这些经历,硬装成熟, 总会有露馅的时候。

美味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味道,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渗透在中国人骨血里的认同感。

我们对于美食的敬意,对亲人的情感,总在那一盘饺子端上来的一刻,被释放,被升华。

无论人们的脚步如何匆忙,

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多么不由自主,

饺子,更多时候吃的是人情味。

愿这份丰盛的温暖,

能填补冬日所有的空洞。

愿异乡的你,会觉得

即使亲人不在身边,你也可以过得很好。

因为,总有一种熟悉的味道

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

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天的来处。

游子如风,终不忘来路。

©美尚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趣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