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倾向于选择更新鲜、加工少的“农场到餐桌”类直送菜品,生菜污染引发的食物中毒等严重问题在美国的食品供应链体系当中持续爆发。而如果不对此采取行动,我们接下来可能还将不断遭遇类似的大规模食品污染危机。

那么,近年来的IT技术进展,特别是物联网与区块链分布式分类账技术,是否能够为这个问题带来令人满意的答案?为此,Michael Forhez甲骨文公司零售与消费品高级总监,和他的同事——甲骨文公司区块链与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主管Anant Kadiyala共同展开了探讨。

Kadiyala: 目前的风险水平相当高,而且大多数食品企业都意识到这一点并正在努力加以解决。

在处理新鲜食品时,发生污染问题的风险要远高于加工食品——这一点在结合跨越全球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国际间物流体系时表现得尤其明显。在此期间,涉及的参与方越多,规模与复杂性也就越高,导致风险与污染的可能性自然就更大。

目前,各类食品公司已经建立起补偿性措施,旨在以人工流程为主体管理上述风险。而在这方面,物联网与区块链有望帮助他们为现有处理方式带来简化。

Forhez: 在我个人的大部分职业生涯当中,我一直从事产品包装相关工作——从面包到冰淇淋,再到意大利面以及冷冻蔬菜。这些乃至其它大部分产品之所以相对安全,是因为它们能够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之下进行制备与包装。二十一世纪之初发展起来的相关制造与供应链流程,全部建立在当时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上。

Kadiyala: 如果你观察过如今的企业之间如何保持对接,就会发现在订单管理、订单调整以及退货等方面,他们主要采用的仍然是EDI(即电子数据交换)机制——这项技术发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是一种点对点技术,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那么其确实能够良好起效。然而,如果希望在发生污染危机时对其源头进行准确追溯——例如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引发这样的问题?那么点对点系统就会带来严重的限制。

好,下面假设我是一家制造商,我把自己的产品出售给某家经销商,其将这些产品转售给多家中间商,这些中间商最终又把产品卖给各零售商。那么假设出现了问题,而我希望追踪某些产品的最终流向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整个流程都采用点对点机制,因此我也许只能向上或向下追踪一到两个层级。在超出这一范围之后,追踪工作将变得极为复杂且难以实现。

目前大部分供应链中都存在着这种盲区——现有追踪机制无法提供完整的端到端可见性,盲区与无意中造就的业务风险就此产生。

Forhez: 由于消费者如今要求享用有机、无添加剂类产品,因此现有系统发生问题的机率也越来越高。我们需要新鲜的食物,真正的食物,而且在进行消费之前需要保证这些食物充分满足我们的健康要求——这意味着整个食品行业都需要赶上这种潮流并快速行动起来。其中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不只是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也有着同样迫切的愿望,而供应链解决方案必须提供理想的答案。更具体地讲,这类解决方案需要对监管标准以及检查点机制做出审查与更新。

Kadiyala: 建立标准能够帮助各项事务以某种方式实现排序,但其本身仍然相当复杂。即使是在已经建立起监管体系的行业当中——例如药品领域,召回事务的管理也同样非常复杂且耗时。就目前来看,我们的传统追踪与跟进技术解决方案太过麻烦,亦不足以解决如此规模与难度水平之下的现实问题。

这里我们假设需要运送某些温度敏感型产品,例如牛奶、葡萄酒或者鱼类。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假定卡车的温度比最佳储藏温度范围高出10度左右,那么运输食品的保持期以及质量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有时候这些问题可能未被及时发现,因为集装箱本身无法很好地检测存放条件。或者即使被检测发现,托运方也确实在追踪问题,但供应链中的其它参与方却看不到这些信息——因为现有解决方案毕竟存在点对点特性。

而在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我们能够为供应链体系的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单点事实,以便他们在适当的时间查看到正确的信息。

Forhez: 如果消费者想要获得新鲜的有机食品,那么生产商与供应商必须开发出新的手段与方法,从而将安全可靠的产品推向市场——无论是摆在货架上、交付至餐厅后厨、存放在食物柜内抑或是直接送到我们的家中。整个食品行业都需要确保建立起更有效且采用更新技术的“监管链”——用以证明我们的食品在系统中的每个阶段都具有安全保障,从原产地到分销渠道、再到销售点与消费者手中。在建立这套现代化综合性供应链的同时,所有参与方——不论规模、不论具体职能——也都必须采用这样的技术改进成果。

Kadiyala: 而这正是物联网能够带来助益的重要方面。物联网这一概念,实际上是对各类物理对象追踪与管理方法以及相关食品的统称。随着物联网实现成本的快速下降,未来我们有望根据产品的价值水平对其进行托架级、单箱级甚至是个体级追踪——这些都将成为可能。

目前的物联网系统已经颇具智能化水平。它们采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算法会不断扫描以发现异常、常规模式并由传感器提取一切“值得关注”的情况。当传感器检测到这种“值得关注”的状态时,对应业务流程即会采取行动——执行针对当前状态预设的最佳处理措施。

物联网在供应链追踪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而在与区块链技术配合起来之后,相关解决方案的吸引力又将更上一层楼。

例如,如果某辆卡车发生车祸,物联网系统配置将把这一“值得关注”的情况记录至供应链的区块链当中。区块链会捕捉事件信息,而相关产品的制造商、分销商、投资方、保险公司以及运输公司等一切关联方都可以即时访问卡车当前事态的真实版本外加发生原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共享的物联网数据才会被真正写入区块链。

Forhez: 不过,区块链技术并不是什么万能灵药;其实际效能由最薄弱的一环决定。如果我们希望保障食品安全,那么每一位参与者都需要发挥作用。我们需要对流程管理人员进行更好的培训与监督——其中涵盖负责食品挑选与包装、运输及分发、拆装以及货架摆放等工作的人员。此外,消费者也需要定期了解并积极参与食品的检查与准备工作。

Kadiyala: 技术永远不可能成为灵丹妙药,而仅仅只是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技术本身、技术中的人为性因素以及技术的社会性因素,这一切都必须配合起来才能带来理想的解决方案,并在适当的层面解决适当的问题。

我们的努力目标,在于通过物联网与区块链构建起套能够实现端到端追踪,并确保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够随时查看的通用型系统。也正由于所有参与方都可以更轻松地访问信息,因此这套解决方案也就简化了源头分析工作的流程。

Forhez: 但在情况变得更好之前,往往会先变得更糟。我们可能需要拿出很长一段时间不断尝试,才能发现其中存在的系统性问题。但在另一方面,既然我们已经能够完成将人类送上月球这样耗资无比巨大的壮举,那么我非常肯定的是,我们一定能够想出办法为食品供应链带来更好的完整性保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