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真在箕谷击败蜀将赵云,并遣张郃在街亭大破马谡,迫使诸葛亮撤军,收复三郡。在演义中,街亭一战都督张郃的人改成了司马懿,而曹真则与诸葛亮正面对阵,诸葛亮先骂死了王司徒,随后又在劫寨与反劫寨的斗智中大破了曹真、郭淮。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广受人们喜爱。作为一部小说,一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在保持整体历史框架的前提下对许多事件的细节及历史人物的原本面貌进行了艺术化的改动。其中就包括魏国名将——曹真。

惨遭《三国演义》"削弱"的一代名将

曹真(?-231年),字子丹。谯(今安徽)人。时期名将,魏武帝族子。

在《三国演义》中,时常出现对某些历史人物性格的某方面的改动甚至能力的"削弱", 以达到突出主要人物的目的。曹真的削弱即是一个典型,并且,曹真还同时肩负着衬托同时代的两位顶级智者——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任务。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是把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决作为后半部分的重头戏来写的,而曹真是一个夹在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人物,诸葛亮是他的对手,司马懿是他的继任者。所以,曹真作为龙虎对决的前奏,自然需要被削弱而为两位后期的主要人物做衬托。

《三国演义》对曹真的削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其早期战绩的略过不谈,第二个是对后期战绩的"歪曲"。

惨遭《三国演义》"削弱"的一代名将

被《演义》略去的曹真早期战绩

1、率领虎豹骑击破灵丘贼寇,受封灵寿亭侯

"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讨灵丘贼,拔之,封灵寿亭侯"——《三国志曹真传》

2、汉中之战与曹洪、曹休击破刘备部将吴兰,授征蜀护军,随后督徐晃击破刘备部将高详。

"以偏将军将兵以偏将军将兵击刘备别将于下辩,破之,拜中坚将军。从至长安,领中领军。是时,夏侯渊没于阳平,太祖忧之。以真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破刘备别将高详于阳平。"——《三国志曹真传》

3、文帝即位后,授镇西将军,在雍凉击破叛将张进

"文帝即王位,以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录前后功,进封东乡侯。张进等反于酒泉,真遣费耀讨破之,斩进等。"——《三国志曹真传》

惨遭《三国演义》"削弱"的一代名将

被《演义》改动的曹真后期战绩

1、 吴蜀夷陵大战后,曹丕南征东吴,曹真一路取得胜利

"与夏侯尚等征孙权,击牛渚屯,破之。"——《三国志曹真传》

而在演义中,这一段则改成了曹真大败与陆逊、诸葛瑾:"曹真、夏侯尚围了南郡,被陆逊伏兵于内,诸葛瑾伏兵于外,内外夹攻,因此大败"

2、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真在箕谷击败蜀将赵云,并遣张郃在街亭大破马谡,迫使诸葛亮撤军,收复三郡。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合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衆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三国志曹真传》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合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衆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三国志赵云传》

在演义中,街亭一战都督张郃的人改成了司马懿,而曹真则与诸葛亮正面对阵,诸葛亮先骂死了王司徒,随后又在劫寨与反劫寨的斗智中大破了曹真、郭淮。"曹、朱二人大败,夺路奔回本寨。守寨军士,只道蜀兵来劫寨,慌忙放起号火。左边曹真杀至,右边郭淮杀至,自相掩杀。背后三路蜀兵杀到:中央魏延,左边关兴,右边张苞,大杀一阵。魏兵败走十余里,魏将死者极多。孔明全获大胜,方始收兵。"

惨遭《三国演义》"削弱"的一代名将

3、曹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希望能消灭蜀国这一最大的敌人,为魏国争取西方的安宁,于是上表伐蜀,但因连日大雨,无功而返,并于次年病逝。

"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泝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三国志曹真传》

"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子爽嗣。"——《三国志曹真传》

演义中,这一段则改成了曹真伐蜀与诸葛亮交战,再度败给诸葛亮,并收到诸葛亮的书信,当夜气死。"其书曰:'……'曹真看毕,恨气填胸,至晚死于军中。"

曹真年少时即领曹操最精锐的部队虎豹骑建立功勋,时有亮眼表现,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指挥有度,全面瓦解了诸葛亮的攻势,实可算一代名将。《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情节固然精彩,而其之所以精彩,成功的艺术加工功不可没,但同样也离不开三国故事本身的波澜起伏,正如毛宗钢《读三国志法》中言:"古事所传,天然有此等波澜,天然有此等层折,以成绝世妙文",《三国演义》之外的三国世界,同样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