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天,月神公园就吸引了六万多客流量,这给了科尼启发,他准备在这里举办一场“早产儿秀”,用当时美国人流行的“畸形秀”心里来推广保温箱。一旦这些婴儿在他的保温箱里成长到正常大小,科尼就会迅速把他们送回父母身边,这并不是出于善心,而是因为他需要为下一批即将到来的早产儿腾出空地来,毕竟谁会不远万里到科尼岛来看一个六磅重的婴儿。

各位读者久违了,我消失了快两个月了,原因是我的宝宝早产了,猝不及防地迎来了这个“早到的天使”。从破水,到保胎到危险情况下临时剖腹,再到一出生就见不到宝宝,与她分开了整整一个月,我经历了人生中最戏剧和最磨人的一段时光,好不容易,盼来了孩子的出院,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宝宝早产了两个月,出生时的体重也只有3斤多,是标准的“早产儿”了,不管我多不愿意接受,她确实等不及来到了这个世界,然而她在这个世上的头一个月是在保温箱中度过的,所以,我的产后第一篇文章就从这个保温箱的历史开始讲起。

这个就是传说中的保温箱

19世纪80年代前,法国新生婴儿的死亡率非常高,平均每5个新生婴儿中就有一个在学会爬行之前天折,更不要提早产并且体重不足的婴儿,死亡率更是高达75%,他们大多是因为体温过低,在出生后几周内死亡,精心呵护和满心期待了几个月,换来的却是悲痛离别,没有比这更令人难以接受的了。

然而早产儿的治疗历史是医学年鉴里最可恶的章节之一,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早产儿都是自己照顾自己,没有得到任何医疗帮助。因此,他们的死亡率很高而且丝毫没有让人感觉意外,虽然高得让我觉得凄惨,但医生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出生和护理几乎都成了妈妈和产婆的专利。

十九世纪早期,流传着一种蛊惑人心的传言:人类变得越来越虚弱,于是人们都认为刚出生的孩子应该洗冷水澡,接触冷空气,这样才能变得强壮有活力。这简直是白痴的行为,但当时的医学行为折射出的是那个时代的哲学和迷信思想。费城著名的产科医生威廉,德维斯在十九世纪早期进行研究和写作,帮助改变这种荒谬的愚昧。“这种荒谬又残忍的锻炼方法事实上根本就是看婴儿在不受伤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能忍受多少。”

同时,那个时代的治疗带来的坏处比好处多。无法自己呼吸的早产儿很可能会迎来一顿鞭笞以刺激器官工作,或者灌几口白兰地,或者在鼻子下面放一个洋葱。笔者很难想象,如果我的宝宝出生在那样一个年代,会遭遇什么样的厄运,还好她是幸运的。

法国人斯蒂芬·塔尼是巴黎妇产科医院的一名年轻医生,这家医院主要是为住在城市里的贫困妇女们提供住院接生医疗服务,在当时的法国属于贫困、弱势的“二流医院”,而塔尼也是这家“二流医院”里一个资质很浅的“二流医生”。

虽然如此,与大多数医生护士们的麻木不同,塔尼却相当善良和“有抱负”,每次看到早产的新生儿天折时,他都会感觉很无力,一直想为早产宝宝做点什么。

1978年冬的一天,塔尼带着3岁大的女儿去巴黎动物园里玩,当他走在动物们之间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些小鸡孵化器,看着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鸡,待在温暖而舒适的孵化器中活蹦乱跳时,塔尼对此十分感兴趣,他觉得也许可以从中效仿,来拯救早产儿。

几天后,塔尼将巴黎动物园里的家禽养殖员奥迪·马丁请了过来,请他帮自己制造出一个“大的小鸡孵化器”,并将其命名为“育婴保温箱”。为了保证安全,该保温箱并未采取用电供暖,而是通过向外层里不断注入热水,来维持内部的恒定温度,确保放入其中的早产新生儿能始终生活在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里,不会因为体温持续走低而丧命。

但这样的发明没有经历过实验,能不能管用塔尼并没有把握,为此他成功说服了一些早产新生儿的父母,请他们同意将孩子放入到“育婴保温箱”中去。没成想,一年下来,有500名早产新生儿住进了塔尼的“育婴保温箱”中,其死亡率一下子由之前的75%大幅下降到32%!

这一结果,让塔尼激动不已,他开始游说巴黎市政府推广他的新发明。差不多2年后,巴黎市政府要求全巴黎的妇产科医院都要配备这种“育婴保温箱”,3年后,塔尼的“育婴保温箱”在法国普及,而后迅速遍布欧洲。

由于“育婴保温箱”对挽救和保护婴儿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带给了无数早产儿生的“奇迹”,其作用超过了19世纪的任何一项发明。塔尼也被人们赞誉为“早产儿的救世主”。

但“育婴保温箱”的后续发展却令人唏嘘。塔尼的学生马丁·科尼拟打算将恒温箱引入美国,但是遭到了美国医疗机构无情的拒绝。

当时所有的专家、医生都说“这是什么骗人的玩意儿!”“Martin是个骗子,这种玩具一样的东西怎么能用来救人”。在这种背景下,科尼想出了一个至今都备受争议的办法,将早产宝宝们放入保温箱举行一次展览。

1903年5月16日,美国第一个大型游乐场月神公园(Luna Park)在康尼岛(Coney Island)开业。第一天,月神公园就吸引了六万多客流量,这给了科尼启发,他准备在这里举办一场“早产儿秀”,用当时美国人流行的“畸形秀”心里来推广保温箱。

他把十几个大大的保温箱搬到了展览馆里,而在展馆门口,有着巨大的几个字:Living Babies in Incubators,翻译过来就是“婴儿保温箱里的活婴”。

展览馆门口

就像游乐园的其他设施,如畸形秀、吞剑表演一样,这些婴儿保温箱会直接对游客开放参观。

不得不说,这种极富争议的方式在当时却是行之有效的,展览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人们第一次看到了这神奇的发明。

它展出了近三十个早产儿,有的只有一磅半重。这个展馆的工作人员包括一名全职医生、一群护士和乳母。有的医学界人士辩称这种公开的曝光对提高早产儿护理有促进作用,但其他人却对此表示了谴责。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1897年的一篇文章就说道:“拯救人类的生命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它与长胡子的女人,先天性遗传多毛症,大象,用于表演的马和猪,小丑和杂技演员有什么联系?”当人们蜂拥至来,以科学为幌子参观早产婴儿时,却对这些疑问,弃之若敝。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每人付二十五美分,穿过大门来看据说是鲜为人知的生物。有些事没有孩子的女性,她们一有机会就会到展馆去看那些婴儿的发育进度,并为他们加油,就像支持有潜力的良种马一样。保温箱婴儿展是众多受欢迎的表演之一,有一个名叫阿奇博尔德·里奇的落魄演员曾经存某次展览上当过招徕者:“别错过这些孩子!”

表面上看,展出的“保温箱”只是一个由钢铁与玻璃组成的普通箱子。但里面却“暗藏玄关”,对于这些早产的孩子们来说,这些“玻璃箱”就是当时世上仅次于母亲子宫的温床。它的造价更是不菲,在当时需要相当于现在的75000美元。

在展览现场,会用一根铁栏杆,将游客与保温箱隔开。游客能清晰看到保温箱里的小天使,却又不会挨得太近。

展览现场图

后来,这样的“早产儿保温箱”展览居然成了一种热门,各地都有人在举办,卫生的基本概念被淹没在增强现场效果的噱头要求中。在二十世纪初,一些展览甚至没有为婴儿设立最基本的隔离观众的玻璃挡板,让他们直接接触咳嗽、感冒、喷嚏和香烟。1904年的路易斯安那收购博览会上,一场流行性腹泻袭击了婴儿展,导致一半的婴儿死亡。展会期间,夜间的电源被切断,使得婴儿们失去了他们生存所需的持续供暖。

为什么科尼的展览明明是为了推广保温箱,却遭到了那么大的争议呢?与其说科尼在为早产儿护理事业鞠躬尽瘁,不如说他在狂热地追求金钱。他喜欢奢华的生活。1939年《纽约客》的一份报道上,细数了他花样繁多的服饰:高筒靴、低跟运动鞋、一根曲柄手杖!他喜欢吃三分熟的蒜蓉兔肉,大部分时间会待在那幢俯瞰海面的房子里,整幢房子暖和舒适,室温就和早产儿保温箱的温度一样。

科尼将保温箱比喻为“花生烘焙器”,在展览越来越有名之后,他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家长的来信,他们恳求他烘焙自己的小花生,因为在家里照顾他们让人心力交瘁。一旦这些婴儿在他的保温箱里成长到正常大小,科尼就会迅速把他们送回父母身边,这并不是出于善心,而是因为他需要为下一批即将到来的早产儿腾出空地来,毕竟谁会不远万里到科尼岛来看一个六磅重的婴儿?他心知肚明,任何奇人怪事展都需要一点可以增加噱头的伎俩。于是,他让婴儿们穿上特殊的衣服,让他们看起来比真实的本体更小。科尼的首席助手,故弄玄虚地起了个“雷希特夫人”的名字,还在手上带了一个超大钻戒,这样就可以随时套进婴儿细小的手腕上。

除了科尼岛上的早产儿展览之外,科尼还参加了1939-1940年在纽约举办的世博会。但这次展览损失惨重,因为早产儿在那个时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1943年,科尼岛的展览关闭,同年,纽约医院制订了自己的设施,专门用来照顾早产儿。 “我为早产儿做了宣传,我的任务完成了。”科尼如是说道、他同样也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当时展览的“育婴保温箱”

将早产儿纳入医学主流并没能明显地改善他们的待遇,最悲惨的莫过于辅助供氧的使用。1942年,密歇根大学的儿科主任罗伯特·威尔逊发现,在氧气浓度为百分之七十的环境里早产儿的呼吸能够更均匀。威尔逊自己也声明,并没有证据证明对于早产儿来说均匀呼吸比周期性呼吸要好。无独有偶,改变氧气浓度此时被广泛采用,直到1951年人们发现,高浓度的氧气导致成千上万名早产儿失明。医生们立即把氧气浓度下调为百分之四十,几乎等同与大气中氧气含量的两倍、氧气浓度的减少降低了失明的发生,但却提高了引发脑瘫和非透明膜病导致的死亡率,到了早期的六十年代,才开始有实用的保护措施来测量正确的氧气浓度,比如血液气体分析、饱和度检测和氧传感器。这也是为什么早产儿都要进行眼底筛查的原因之一,而对于早产宝宝的妈妈来说,每一次眼底筛查都是一种考验,孩子在检查时会疼的嚎哭,而为了她的健康却又不得不狠下心。

肯尼迪总统和夫人杰奎琳对促进早产儿护理的发展和将其列为医学附属专业有重大的影响。肯尼迪四磅十一盎司重的儿子帕特里克·布维尔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他的死让公众意识到了早产儿所处的困境,呼吸机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1966年,新生儿学成了一门医学专业,要求医护人员接受专业的训练并获取资格认证。到1983年,美国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名有实际从业经验的儿科医生,而且儿科护土从业者也要求要持证上岗。

现在,我的宝宝已经顺利出院并且开始了追体重的阶段,将来她还要面临两年的纠正阶段,希望早到的天使会有更多眷顾,也愿每一个宝宝都能平安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且健康长大。

参考资料:《父亲:一次发现父爱的旅行》(美)巴兹·贝辛格著;《乌鸦也会记仇吗 以及其他科学奇闻》(英)卡尔·萨巴格;《改变世界的100大医学发现》王文侠。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

P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