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此,他们穿凿冰川,深入基岩之下,即使开矿带来的汞污染已使冰雪变成灰白色,追逐财富的矿工与家庭还在不断流入。这群淘金人从事着一份非正式工作——在上百个矿井里探寻黄金。

秘鲁冰原上的血色掘金之路

一名矿工在金矿的冰川隧道里凿冰

冰雪灰白,但在五万淘金人眼里,黄金不会褪色……开凿冰川,研磨矿石,蒸烧水银,每一道工序背后都有难以劝退的韧劲,以及生存的渴望

拉林科纳达城,位于秘鲁安第斯山脉树线以上,海拔约5100米,空气稀薄,是现今世界最高的人类永久聚居地,乘卡车翻越崎岖危险的山路才能抵达。

这座城市平均气温约1.2摄氏度,积雪覆盖而又多雨。冰川底下,山谷荒凉,土地贫瘠,五万淘金人聚居在简陋的棚屋中抵御冰寒。这群淘金人从事着一份非正式工作——在上百个矿井里探寻黄金。为此,他们穿凿冰川,深入基岩之下,即使开矿带来的汞污染已使冰雪变成灰白色,追逐财富的矿工与家庭还在不断流入。

秘鲁冰原上的血色掘金之路

拉林科纳达,淘金人居住的棚屋围绕着一个满是汞污染物的废水池。这个海拔5100米的城镇是世界上最高的永久定居社区,五万淘金人聚居于此,但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排水和卫生系统

秘鲁冰原上的血色掘金之路

警告小偷的肖像标志挂在拉林科纳达路边的柱子上

秘鲁冰原上的血色掘金之路

拉林科纳达一条繁忙的街道

二十年前,拉林科纳达只是一个小型采矿营,随着人口流入,如今已成了一座运行有序的小城,有商店、餐馆、酒吧,也有学校,甚至还有每年举办两次的斗牛活动。只不过,它没有医院、银行、自来水和基本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寒冷的日子里,原始污水会直接结冰,天气变暖后,整座城市便沦为一个污水坑,且垃圾成山。

当地矿工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有毒物、矿难和凶杀是主要原因,不受管控的采矿体制也难辞其咎,当地人称之为“Cachorreo”。矿工先无偿工作30天,然后可以在第31天背走尽可能多的矿石。矿工与矿山主人都默许这种体制。这像是一场赌注,矿石里是否有黄金,不得而知,每个人的筹码是漫长的劳作与最后一天的运气。

秘鲁冰原上的血色掘金之路

一名矿工在居住的棚屋里休息

秘鲁冰原上的血色掘金之路

矿工们在一家餐馆吃饭

幸运的话,辛劳与危险便是值得的。即使一无所获,黄金的诱惑也无法阻挡,成千上万人继续钻进冰川底下,或者匍匐在碎石堆上。开凿冰川,研磨矿石,蒸烧水银,每一道工序背后都有难以劝退的韧劲,以及生存的渴望。

矿井不允许女人进入,当地人认为这会带来晦气。深入地底的都是男人,但有的妇女会徘徊在废矿石堆里,捡拾那些可能被遗漏的含金矿石,以补贴家用,其中不乏丈夫死于矿难或争斗的寡妇。而有的妇女和年轻女孩更是被迫进入拉林科纳达的妓院工作。

秘鲁冰原上的血色掘金之路

妇女在废石堆里寻找可能被遗漏的含金矿石

秘鲁冰原上的血色掘金之路

妇女在矿区入口清洗衣物

据了解,拉林科纳达每月大约会发生六起凶杀案,多为捅人事件。黄金出口是秘鲁的一大支柱,尽管政府尝试管理金矿,但淘金者的探矿行为与黄金交易还是在法外之地继续。绝大多数贵金属在运下山前,会进行初步处理,再通过走私路线运过边境,进入玻利维亚,最终抵达美国或瑞士。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全球倡议的一份报告显示,秘鲁近三分之一的黄金来源于非法采购与出售,约为60吨,犯罪企业的价值高达26亿美元。

秘鲁冰原上的血色掘金之路

矿工们在岩缝中工作

秘鲁冰原上的血色掘金之路

一名处理金矿石的人员手上拿着两颗经过部分加工的黄金。汞被烧掉以后,纯金就会留下来

为了处理黄金,每年大约耗费七吨汞和氰化物,其中大部分流入的的喀喀湖,它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淡水湖,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边界,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湖泊及其周围自然栖息地的存在。在这片水域,约有三千乌鲁斯土著涉水而居,他们将房屋建在芦苇船上,世代以湖泊和浮岛为生,如今生活被污染严重影响。

冰雪灰白,但在五万淘金人眼里,黄金不会褪色。

秘鲁冰原上的血色掘金之路

在人工处理金矿石的设施里,一位老妇人将汞倒进水和矿石粉末的混合物中

秘鲁冰原上的血色掘金之路

羊驼在垃圾堆里觅食

秘鲁冰原上的血色掘金之路

休息的矿工在球场踢球,随处可见的垃圾散落在街道路旁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第12期)

Panos 林芯芯 南方人物周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