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原创,谢绝转载!

刘昊然饰演的长林王府二公子萧平旌原本只是一个逍遥江湖的洒脱之人,原本他只是想做一个江湖侠客,自由自在,可命运的安排,让他两次走上了朝堂,又两次离开了朝堂。

第一次走上朝堂,是因为他的兄长萧平章为他而死,他为了担下兄长之前所负的长林之责,成为了镇守北境的怀化将军;后来他离开朝堂也是因环境所逼,完全是因为荀太后、荀白水之流刻意为之的结果!

第二次走上朝堂,是因为萧元启起兵谋反,小皇帝命在旦夕,他身为长林之子,无法置身事外,下山起兵勤王,单凭一副长林旧令,号集十万大军勤王,终于平定了萧元启叛乱;这次他离开朝堂是出自自愿的!

如果这一次萧平旌没有离开朝堂,他的威望比他的父王萧庭生在世时还要高,小皇帝恐怕会更害怕!

所以,萧平旌向小皇帝辞行时,小皇帝萧元时没有强行挽留,只是下了一个诏令,北境军永远以长林为名!

其实,萧平旌之前除了他是长林二公子的身份,是没有任何威望的,所以当时萧平旌镇守北境时,荀白水并不担心。萧平旌可以说是一战成名,他利用日食天象,斩杀大渝十万皇家主力,立下不世之功,这才让荀白水害怕,千方百计对萧平旌不利!

即便如此,当时萧平旌的威望和影响力还是远远赶不上他的父王萧庭生,但是,在萧平旌平定萧元启的叛乱之后,为什么威望和影响力要远远高于他的父王呢?做一下比较就可以看出来!

萧庭生一生谨言慎行,统帅长林军,镇守北境,所以,他在军队上的影响力也只是在长林军方面,对于东境和南境,萧庭生基本没有涉及;而且在金陵,他也从不插手周边军务,不管禁军还是羽林营,他都很少触及。

但是萧平旌就不同了,经过平定萧元启这一战,他虽无心为之,但他的追随者要远远多于他的父王了!

先说军事力量:北境就不用说了,东境以后由岳银川统领,而这个岳银川可以说是非常敬佩萧平旌的,如果让他在萧元时和萧平旌之间做一个选择,他一定选择萧平旌。

再说说金陵:看大结局,东青调往金陵任职,最大的可能就是担任东湖羽林营大统领,东青是长林王府的人,肯定是唯萧平旌之令是从;而禁军统领荀飞盏呢,虽然他忠于皇帝萧元时,但他从心里也是敬佩萧平旌的,要是萧平旌有想法,即使他不追随,恐怕也不会极力反对!

不管是朝内,还是边境,萧平旌此时的局面,就是当初荀白水担心出现的局面,唯一不同的是,荀白水当初担心萧庭生在朝内,萧平旌在边境,两人相得益彰,会对皇帝不利,如今,只需萧平旌一人就能做到,这恐怕是荀白水万万没能预料到的!

所以,不管萧平旌愿不愿意离开,他都要离开,小皇帝能看到这一点,萧平旌更能看到这一点!

这是一个两全的结果,正好萧平旌也无心朝堂!

若是萧平旌留下,说不成就会成为第二个林燮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