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喜欢读书,文史涉猎很广,卡夫卡,乔伊斯的著作读过不少遍,可与人交谈时,却依旧不轻易发声,下笔时也总是自嘲笔力浅薄,不敢妄语,我曾看过他的文章,写得可真好,自愧弗如远甚。

初中的一个学长,这些年来去过了很多地方,全靠自己打零工挣钱旅行,手头宽裕时就住青旅,没钱就找个桥洞凑合,搭过不少车,也差点被人骗,不是家里没钱,人家一手表顶我一年生活费,只是他特别钟爱这种生活。

qq群里的一个网友,条件不是很好,前几年说想开一个咖啡店,放一大钢琴,倍儿棒,大家笑他小资,谈笑居多,应者寥寥。前几个月突然告诉我们咖啡店已经开了,位置居然还不错,大家都觉得很惊讶,问他这几年一定吃了不少苦吧,他笑笑,没啥,只是睡觉的时间少了些罢了。

反感这些人吗?反正我反感不起来,我的心里只有钦佩。

我想你反感的应该是这种。

言谈中不是王小波就是村上春树和米兰昆德拉,真正追究起来,却发现只看过《黄金时代》,《挪威的森林》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起点和言情小说里,做着龙傲天和玛丽苏的梦,恨不得一下子窜到书里去。

旅行是为了梦想和远方,一定要去丽江,大理,西藏,拉萨,不拍照片就算白来,没发朋友圈也算白来,发的文字全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古城小镇,四季如春,似乎波澜不惊,但心里其实在嘶吼“看呐,诗!远方!炸裂!”

去咖啡店一定要坐靠窗的位置,让阳光洒到侧脸,一杯咖啡续一个下午,不放奶油不放糖,味蕾爆炸但心里却美滋滋,觉得整个人都在这苦味里升华了,结账时看到一杯38,立刻愁眉苦脸,靠,抢钱吧,真他妈贵。

这些人要么是现实生活里的loser,要么就是装逼犯,大部分情况是两者并存。

真正的文艺青年并不会以文艺作为标榜,因为对他们而言,那些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与柴米油盐酱醋茶无异,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都是人间滋味,追求的是一个平安喜乐。

只有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才会拼命炫耀来之不易的一顿饱饭,一盏热茶,把自己的生活或不动声色,或大张旗鼓的展示给人看,边炫耀还边调笑,快看我快看我,说实话,还不如裸奔吸引人呢。

你得知道,他们拼命炫耀的,正是他们最缺少的东西。

我以前听过一个笑话,某人去理发店理发,店主大叫Tony老师,却无人应声,最后气急,只好大吼,草尼玛的李狗蛋,给老子出来理发。

所以说,也别急着贴标签了,Tony和李狗蛋,真不是一回事。

(文选自知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