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学校应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教体局函请,选派了41名学生赴藏作为期一年支教实习,是学校历年来派出援藏实习学生人数最多、参与学院最广、服务覆盖最全的一次。作为援藏支教队伍的领头羊,他清楚地意识到,“援藏实习工作不同于普通实习工作,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转换更加明确和彻底,所以队长要担任的事务更加沉重和艰巨,因为这是关系着岭师和西藏实习单位的任务传达和工作汇报的桥梁,也是承担着队伍安全工作的核心所在。

█ 2019年援藏支教实习项目方案发布

一、实习时间:

20198月至12

二、实习人数

应工布江达县教育体育局函请,拟在我校选拔27人,其中语文教师4人、数学教师7人、科学教师4人、音乐教师4人、美术教师3人、体育教师2人、英语教师1人、计算机教师2人。

三、选拔流程

(一)宣传动员

(二)个人报名

(三)院系初审

(四)学校复审

(五)综合测试

(六)校内公示

(七)确定人选

(八)签订协议

(九)岗位对接和指导教师安排

(十)培训上岗

四、选拔条件

(一)思想政治素质好

1.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强。

2.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准确掌握并坚决执行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了解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规律和特点,初步具备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在校学习期间平均每学年综合测评良好及以上。

(二)纪律作风好

1.时间观念强。参加集会、集体活动、上课等无迟到、早退、无故缺席现象。

2.令行禁止。奉公守法,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无违法违纪行为。

3.诚信意识强。在校期间无背信违约、考试作弊、学术作假等诚信缺失行为。

(三)学业素质好

1.较好地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原则上平均学分绩点在2.0及以上。

2.普通话水平较高,能流利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和教学。

3.基本掌握中小学教学理论及教学技能,能独立开展教学工作。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生优先。

(四)社会工作能力好

1.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能从容进行人际交流与协调;具备一定的工作及活动组织能力,能独立开展团队工作、社区工作。有学生社团领导经验和志愿者服务经历的学生优先。

2.具备乐观的人生态度、自信的心理状态和坚韧的意志品质。

(五)身体素质好

1.一般体检项目:问诊(既往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肝功能、血糖、血脂、肾功能、腹部B超、血尿常规、肝炎筛查、胸部X光片检查(DR)、心电图、内科、外科、耳鼻喉科、肺通气功能检查等。

2.特殊体检项目:经过一般体检项目筛查无异常者统一组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

考核办法:经以上检查无异常的学生身体素质合格。

(六)已取得相关证书和资格

通过全国普通话二级乙等测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面试。

五、咨询电话及联系人

学生处学生管理科张老师,电话:3183058

详细内容请阅读《岭南师范学院关于印发选派学生参加2019年援藏支教实习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获取)

█ 从2018年的援藏故事中获得力量

2018年,学校应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教体局函请,选派了41名学生赴藏作为期一年支教实习,是学校历年来派出援藏实习学生人数最多、参与学院最广、服务覆盖最全的一次。一年期满,41名同学满载而归。在近日召开的援藏支教总结会上,学校党委副书记黄达海为他们颁发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获奖证书。

从东经110°到东经93°,3427米海拔上的工布江达县,支教学子用笔、用心、用情、用意写下了一段段感人的援藏故事!

黄观锦

(体育科学学院15体育教育2班)

“西藏,美到震撼心灵的地方。2018319日,我很荣幸作为此次西藏支教队队长,和我的队员们来到了海拔3427米的西藏工布江达县,开始了为期十个月的西藏支教生活。”

2018年3月21日,援藏支教队抵达林芝机场

“刚过来的时候还是会出现高反,一下子适应不了西藏干燥的天气。”黄观锦坦言,除了天气,伴随而来的不适应还有支教工作的开展,孩子们爱闹腾的天性、与年纪大一点的学生家长的语言交流不便等也时常令黄观锦感到头疼不已。黄观锦的日常教学活动就是带孩子们上体育课,和孩子们玩玩游戏,课后便和孩子们闹成一团。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使他很快地适应了援藏生活,西藏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也给了他更多的人生思考。

巴松措景区

作为援藏支教队伍的领头羊,他清楚地意识到,“援藏实习工作不同于普通实习工作,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转换更加明确和彻底,所以队长要担任的事务更加沉重和艰巨,因为这是关系着岭师和西藏实习单位的任务传达和工作汇报的桥梁,也是承担着队伍安全工作的核心所在。

转经筒

布达拉宫夜景

对于此次西藏支教之行,他感受到了国家对西藏地区教育事业和百姓扶贫政策的大力投入。“神秘的地方真的很多,可以说是不枉此行。”黄观锦感慨道。

刘静怡

(信息工程学院15电子信息工程)

“因为一次偶然间读到了清华大学李文韬2008年支教时写的《西藏支教日记》,我被深深触动,这激起了我赴藏支教的激情与欲望。”

刘静怡与学生合影

在教学中,刘静怡担任工布江达县中学一名电子信息技术教师,同时,她在当地的教育局也兼顾着一份工作,身兼两职让她学会如何正确平衡二者。每天按时去教育局上班,又在上课时间赶去上课。她说,“虽然有时候两边的工作会有些冲突,但在这两份工作上,无分轻重,只要是自己负责的都尽力去做好”。

教授学生使用多媒体

与学生合影

“我很幸运能够参加支教,也很感谢学校提供的这个机会让我遇见西藏的美景、可爱的孩子,希望学校的支教工作越办越好。”刘静怡鼓励越来越多的同学能够积极参与支教活动,体验不一样的异域风情,感受别样的青春年华。

郑婉婷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5地理科学1班)

“想要逃离当时舒服圈,想要看一眼美丽的羊卓雍措,想要实现自己的支教梦”,郑婉婷提交了援藏的报名表,踏上了支教之路。蓝天,白云,雪山,雾顶,想象中的美这里有。热情的阳光,亲自开车来接的校长,可爱的孩子,想象之外的美这里也有。

郑婉婷在布达拉宫留影

在新鲜又激动的心情下,一个人在江达乡的支教生活开始了。学习备课、评课知识,锻炼自身的教师技能;交到一群善良的小姐姐,彼此关心照顾;去看美景,走进梦寐以求的布达拉宫,拜访青海湖,郑婉婷在西藏的日子既充实又美好。

参加校运会的西藏孩子

黑马河看日出

在西藏的九个月里,郑婉婷几乎每个月都在生病。“虽然有困难,但是听见孩子们喊我郑老师的时候,心里就泛起了一种责任感,很感动,很想将他们教好。”孩子们的关心和紧张,支教伙伴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予她坚持下去的勇气。郑婉婷一直向学生强调要努力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工布江达,走出西藏,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西藏之行,郑婉婷找到了自己追寻的远方。未来,她还将继续寻找下一个远方。

吴世荣

(音乐与舞蹈学院15音乐学3班)

赴藏支教,是吴世荣从高中以来就有的梦想。生在广东,长在广东,也渴望能去远方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于是,他出发了。第一次踏上高原,第一次面对一张张泛着高原红的笑脸的孩子,第一次给学生上不是自己专业的课,独自一人登顶5069米的米拉山,独自一人备课到凌晨,参与到团队一起讨论总结……

2018年5月吴世荣参加巴松措国际山地自行赛志愿者

“此时在路上过?还是在被窝里过?不管怎样时间无影,是时候让自己动起来。”面对与南粤迥异的气候,吴世荣努力去适应环境,跟随当地老师熟悉教学,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学生中去。援藏路上,他收获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得到了当地老师的感怀和指导,拓展了专业之外的教学能力,让他意识到“一专多能”的重要性。

吴世荣开设风琴兴趣班

辅导象棋兴趣班训练

在西藏,他体会到民风淳朴,也看到了藏族教育家长和学生在学习观念上一些认识不足,希望通过更多人的努力,能够改变现有的教育状况,为藏族教育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苏芷丹

(文学与传媒学院15汉语言文学)

“我想看看雪域高原的模样、了解祖国西南边陲的孩子的生活,如果这次不去,可能以后都没有机会了”。苏芷丹怀着对西藏的美好期望来到这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

苏芷丹在西藏

支教期间,前辈们的经验让她受益匪浅,孩子们的真诚热情让她感动不已。苏芷丹积极向孩子们普及教育的重要性,说明读高中和大学的意义,为他们安排规划学习内容……在这样高寒的教学环境中,冻疮、高原反应的出现不可避免。“熬一熬,就过了”,秉持着这样一种精神,她为祖国西南边陲的孩子们带去了一份温暖。

苏芷丹辅导孩子们功课

孩子们为苏芷丹献哈达

在藏的260多天来,苏芷丹在积极支教的同时,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从开始的局促不安到侃侃而谈,从开始备课的不知所措到从容应对,这些都让她铭记于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