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中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不了问题时,没有停下来进行启发引导,而是表情严肃地继续提问。步骤二:【辨正误,提观点】案例中的老师在运用谈话法时,首先提出的问题超过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以致很多学生回答不上来。

特岗考试要开始了,现在的你是否还因为主观题不会答而“抓耳挠腮”、“寝食难安”...别担心!华图小咖急大家之所急,挖空心思为大家总结了主观题常考察的案例分析题。通过华图教育专家多年对特岗考试的研究,我们总结了案例分析题的高频考点,为大家呈上了一部秘笈,以助大家攻破特岗考试。今天给大家准备的是案例分析题里的“常驻选手”——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通过一道非常经典的题目,带领大家掌握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技巧,先来练练手吧!

【例题】

师:丑小鸭伤心地离开了家,就是离家出走的意思,你们离家出走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所以我们体会不到丑小鸭的伤心,现在我们来一起朗读课文4到6自然段,谁来说说丑小鸭后来怎么办了。(师随后指学生回答,生1、生2都答不上来,师表情严肃)

生3:丑小鸭很……很……很悲惨。(紧张) 。

师:悲惨吗?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个悲惨法?(追问)

生3:不……不知道。(更紧张,声音更小)

师:还有谁回答这个问题?(全班鸦雀无声)

师:算了,我们还是回到课本,先看看第4段是怎么说的,书上说小鸟讥笑他,这时候丑小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紧张。(脱口而出)

师:不对,再猜一猜。(生七嘴八舌,有学生喊“害怕”)

师:害怕,对了,就是害怕。(马上给予表扬)

师:现在我要请小A回答问题。(走到小A面前)丑小鸭白天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他愿意吗?

小A:不愿意。

师:那他有办法吗?

小A:没办法。

师:哪个词语表示他没办法?

小A:只好。

师:晚上天黑黑的你害怕吗……(这时有些学生坐不住,开始交头接耳,教师停下讲课,转向批评学生)......

(1)案例中教师主要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该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5分)

(2)结合案例分析该教师违背哪些教学原则。(10分)

【参考答案】

(1)案例中师生一问一答,这说明教师运用的是问答法,亦称谈话法。

步骤一:【理论解析】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有:①要做好计划,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提问的内容做充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②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宜、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经验,还要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化,要善于启发诱导;③谈话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步地去获得新知;④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归纳和小结,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

步骤二:【辨正误,提观点】案例中的老师在运用谈话法时,首先提出的问题超过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以致很多学生回答不上来;其次,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老师直接让学生转向课本找答案,没有进行启发诱导;最后,老师在结束对一个学生的提问后,没有对该生的表现进行一定的评价或总结。此外,案例中老师提问的效果不佳,也从侧面反映了该老师没有充分准备提问内容。

(2)步骤一:【案例导入,辨正误】案例中的教师违背了启发性原则。案例中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不了问题时,没有停下来进行启发引导,而是表情严肃地继续提问;然后直接让学生看课本读出答案,并且在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时,直接否定,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步骤二:【理论说服】案例中的教师违背了直观性原则。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的提出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显然,案例中的老师没有很好地利用言语直观,在提问的过程中,语言过于僵硬、刻板,不够生动形象。这不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