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活贫困,求学之路异常艰苦,在19岁便写出了“世界级民歌”;他是歌剧《江姐》背后不可或缺的功臣,历经淬炼达到创作巅峰;他名噪一时却又沉寂半生,虽无出版专辑,也没有专著,但其创作的旋律却经久不衰,他就是著名作曲家——金砂。

金砂,本名刘瑞明,是四川省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巴川镇人,由于生活贫困,金砂只能借给学校刻钢板、参加民歌伴奏、深宵不眠写曲等方式来挣钱,其求学之路可谓是异常艰苦,他身材瘦弱,一年四季都穿着一件灰布大褂,还曾因病重不得不回家养病。

在养好身体之后,考入了民国四川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教系学作曲,19岁那年,他为著名诗人邹荻帆创作的《牧羊姑娘》一词谱了曲,后来,歌曲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喻宣萱率先一唱,倾倒无数歌迷,随即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风靡全国、流传世界各地的名曲,更被誉为“世界级民歌”。

提起歌剧《江姐》,那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剧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是中国歌剧史上的一座丰碑,他也是《江姐》成功背后不可或缺的一位功臣。

金砂先生融入了四川地方戏曲形式,大胆进行创新,为寻找创作灵感,金砂先生多次深入到江姐故乡采风,在系统学习了川剧、婺剧、越剧、杭剧、沪剧、四川扬琴、清音、杭州滩簧等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后,再结合江姐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终于找到了塑造江姐的音乐之魂。

歌剧《江姐》的成功,让金砂名噪一时,但随即在1965年,他又被迫复员和下放劳动,在南郭鱼溅村务农。1977年,金砂恢复名誉和公职,回到苏州与妻儿团聚,并在那度过了自己人生的最后20年。年届古稀的金砂仍痴恋音乐,先后为苏剧《五姑娘》、锡剧电视连续剧《青蛇传》、歌剧《椰岛之恋》、《木棉花开了》等一系列地方戏剧和歌剧谱曲,为苏州市的音乐戏曲事业作出了贡献。

1996年,金砂离世,他可谓是名噪一时却又沉寂半生,虽没有出版过专辑,也没有专著,但那些不朽的旋律,却代替着他的名字,回荡在几代人的记忆里,犹如中国音乐艺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金砂”,弥足珍贵而璀璨夺目。

相关文章